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4日 · 春節將至中國大陸各地持續處於新冠疫情的感染重症高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團隊近日發布報告指出當前全大陸新冠感染率約達百分之六十四換算感染人數累計達九億人左右據陸媒經濟觀察報報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馬京晶等人組成的課題組近日發布一份新冠感染報告。 馬京晶說,成果除了來自大數據分析,還包括在疫情高峰期間進行的問卷調查。 報告指,在大陸當局推出「新十條」鬆綁防疫後約十三天,即去年十二月廿日,大陸多地疫情就已達高峰,十二月底開始「過峰」。 截至今年一月十一日,新冠感染率約達百分之六十四,換算感染人數約九億。 報告稱,在區域感染差異上,本輪累計感染率最高的前三名省分均在西部地區,分別是甘肅的百分之九十一、雲南百分之八十四、青海百分之八十。

  2. 2023年1月4日 · 莊人祥指出,1/2入境人數約2萬8千人、1/3則約有2萬7千人,「入境人數增多、母數變大,連帶也導致陽性人數增多。. 」不過,目前尚未到達春節返鄉高峰。. 從航班資料來看, 中國入境旅客從1/9到1/22才會達到高峰 ,兩周總入境人數超過兩萬人,平均一周 ...

  3. 2022年12月29日 · 國內新冠疫情連8天上升指揮中心週三 (12/28)公布新增27,942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226例,另外死亡個案有25例,今日新增的病例數較上週三多8891例,增加約46.7%。 此外,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拍板,自中國入境者將實施採檢,具體內容將由指揮中心公布。 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證實將針對從中國大陸入境的旅客全面使用唾液PCR採檢。 指揮中心下午也宣布,自明年1月1日至1月31日 (航班表定抵台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臺之政策外,搭乘自中國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之來臺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 (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採檢後儘速返回住所進行7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4. 2022年12月26日 ·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表示日本新加坡大陸等鄰近國家最近都面臨新疫情國人在春節期間大量國際移動是否影響國內第三波疫情還有待觀察大陸這波疫情對台灣究竟會有多少影響洪子仁表示應根據境外和本土基因定序來判斷而不是感覺好像會影響感覺不會影響」。 目前入境旅客如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就會篩檢,並送疾管署實驗室做定序,因應大陸最近疫情變化較嚴重,建議提高監測標準,例如韓國最近的做法,針對一般地區入境者,體溫超過37.5度才要驗PCR,但對於高風險地區入境者,體溫37.3度以上就要採檢。 洪子仁強調,這不是歧視特定地區,而是為了監測境外入境病毒株情況,並和本土基因定序結果做比對,進而以此推估台灣未來一段時間的疫情走向。

  5. 2022年12月21日 · 星島日報引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根據美國、台灣、香港等地數據分析,預測今年冬天中國的新冠感染率約在10%到30%,病死率約0.9%至0.16%。 由於農曆新年將至,無論是中國返台的台商、或者台灣民眾南北返鄉流動,都可能讓疫情再次引爆,對於是否要加強防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周三(12/21)表示,預估高峰會出現在1月底、2月初,單日確診數破2萬例,但和台商返台關係應該不大,指揮中心會持續觀察中國疫情,並對病毒株進行長期監測。 監控將看回台人數,目前沒有特別規劃.

  6. 2022年12月27日 · shutterstock. 2022-12-27 09:34. +A -A. 加入收藏. 今周刊編按:近日一份中國國家衛健委會議紀要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指出全中國光是12/20,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逼近 3700 萬人,而20天內累計感染近逼2.5億人,占總人口的17.56%。 路透社報導,北京殯儀館傳出火化預約時間已排到明年1月,中國公告每日的確診數字也被國際社會質疑「蓋牌疫情」,因為各地預測的確診人數都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 究竟每天有多少人染疫,仍然是個謎團。 如今中國國家衛健委卻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包括隔離等檢疫管理措施、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降級為「乙類乙管」,更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7. 2022年3月28日 · shutterstock. 2022-03-28 17:19. +A -A. 加入收藏. 在部分國家陸續放寬防疫限制、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快速傳播的情況下,包括歐洲、中國,近期都出現確診病例增加的現象,外界估計,美國也可能發生新一波感染潮;對此,白宮首席醫學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分析,BA.2的傳染力,較BA.1高出50%至60%,預期隨著時間推移,BA.2將成為主流變異株。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 日前也表示,就當前國際趨勢來看,「BA.2有漸漸蓋過BA.1」,因此未來病毒的傳播,可能會轉以BA.2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