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食火炭」之鳥到南國「嘉」餚,臺灣火雞養殖的滄桑小史. 在火雞的食材歷史中,日本人統治臺灣時的相關作為,其實是一個比何時何處輸入,更值得投注目光的議題。. (圖片來源╱ Alexa from Pixabay). 在動物學的分類裡,火雞屬於「雞形目」( Galliformes ...

    • 臺灣娛樂漁業的前世今生
    • 休閒漁業邁向國際化市場
    • 地方品牌的企業經營 加值娛樂漁業創營運模式
    • 「船中接待」產業 以海洋臺灣為終極目標

    臺灣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大陸相望,南北長約377公里,東西寬約142公里,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含澎湖群島總長約1,520公里),大小漁港達237處,800多個漁村分布在海岸地區各處,可看出早期臺灣的漁業活動頻繁。如今,漁業資源的衰退及產業轉型,致使青壯年離鄉而人口流失,種種原因導致傳統漁業式微而沒落。 政府相關單位積極輔導傳統捕撈業態轉型娛樂漁業,嘗試以魅力漁港帶動遊艇專用港、新建活化觀光魚市場、漁港之海釣公園,以及漁港周邊友善環境設施建置等,期可促使海岸及漁村朝廊帶式逐步推動產業休閒化,朝向地域活化的新興條件推進。於此讓產業活絡及多樣性,才有機會吸引青年回(留)鄉而著根在地。 除了硬體設施的改善,利用知識經濟條件帶動漁業轉型,包含生態保育的海洋與漁業科學導入地方發展、水產品牌...

    多數由傳統漁家二代經營的休閒漁業來看,都具備鮮明的個人特質及想法,也擅長運用網路社群或創新行銷媒體管道, 跳脫傳統漁業勞動市場,用更具效率的方式經營地方品牌,尤其是從生態賞鯨、體驗海釣、海底船潛等活動。然而,休閒漁業在窄小的臺灣觀光市場經營似乎不易,尤其受到東北季風氣候限制條件更顯困難。 透過休閒漁業與國際接軌,讓國際看見臺灣海洋魅力的生態漁業,從國外紅回臺灣,在馬新港澳等地,都對臺灣海岸旅遊趨之若鶩,實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精髓。島嶼生態就是臺灣休閒漁業最大天然優勢,無須過多花俏設施,讓海岸地區保留原貌,越能引起國際旅客的注意,如同澎湖島嶼地質、島嶼候鳥、海洋鯨豚及海底魚類多樣生態,都是國際瑰寶級的在地觀光元素,可被永續利用。

    臺灣四面環海,每個地區皆有其代表性的娛樂漁業。而說到湛藍太平洋的東海岸,第一印象應該就屬賞鯨豚生態旅遊。運用順應黑潮生態的鯨豚現蹤,讓東海岸的賞鯨豚業歷久不衰。然而,多羅滿賞鯨豚以生態永續發展的理念,轉向以打造地方品牌的方式,跳離賞鯨業的窠臼。多元化的行程一直是多羅滿賞鯨豚的特色,包含與定置漁場合作、與農場合作、公益旅行等,解說團隊甚至打造要價超過1萬元以上的海上專業攝影航次,吸引海洋與鯨豚攝影愛好者。 賞鯨的旺季在夏季,這就是激發多羅滿賞鯨發展多元行程的因素之一。團隊自知不能僅依靠賞鯨豚生態旅遊度日,而是要開發更多樣化的商品符合不同消費者的屬性,因此針對海洋教育發展出岸際漁村導覽、服務公益的CSR、針對小朋友的體驗課程、海陸雙棲生態行程等,甚至依照消費者需求客製化行程,不侷限於賞鯨豚生態,...

    漁業二代經歷這些年來的堅持苦拚,尤其武漢肺炎的衝擊下,讓大家曾經一度迷思,找不到自己的經營條件與價值,到底本質是漁業、是觀光、是產業、還是漁船?透過省思後的娛樂漁業,應該跳脫傳統思維窠臼,呈現出新世代海洋創新產業新樣貌, 其實正式身份就是「產業」,朝向代表在地特色的品牌產業。 以「海洋臺灣」為目標,未來海岸創生已成為趨勢。為此漁二代應當互相支援協力合作,透過彼此事業經營的競合關係、相互激勵,共同在這條路上堅持。目前建立海青應援的網絡, 就是希冀讓海岸創生團隊彼此間產生互動,藉由海洋議題彰顯鏈結緊密關係,集結來自地方有知識見解的新生代青年軍,這將成為推動海洋臺灣產業的重要政策推力。 爭取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評估與聯合行銷臺灣實施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已行之有年,該認證強調「以農為本的服務品質與文...

  2. 外來種不一定有害 威脅生態的「入侵種」才需移除.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指導原則,只要是被引入到原生長範圍之外的物種(包含可讓物種繁殖、生長的配子、種子、蛋或繁殖體),就屬於「外來種」;當外來種的擴散影響到原有的生物多樣性時,才 ...

    • 大陸軍演1
    • 大陸軍演2
    • 大陸軍演3
    • 大陸軍演4
    • 大陸軍演5
  3. 1883 年清法戰爭爆發,次年 10 月法從淡水一帶登陸,必須穿過長滿林投樹和黃槿的海岸。 林投樹的葉緣佈滿小尖刺,法越過時不僅被割傷,更被茂密的黃槿樹林給打散隊伍,最終在守軍的伏擊下戰敗。清就靠著臺灣的「天然屏障」打了少數一場勝仗。

    • 大陸軍演1
    • 大陸軍演2
    • 大陸軍演3
    • 大陸軍演4
    • 大陸軍演5
  4. 因為日語及情報專長,許伯樂在太平洋島嶼登陸戰時是擔任心戰官的職務,由於日軍寧戰死或自戕,絕不投降的玉碎精神,他的工作就是透過改裝的吉普車配上擴音器,及自製的日文傳單,對於躲藏死守在碉堡及地洞的日軍進行心戰喊話,呼喚日軍投降,減少雙方

    • 大陸軍演1
    • 大陸軍演2
    • 大陸軍演3
    • 大陸軍演4
    • 大陸軍演5
  5. 1895年11月,清國在甲午戰爭敗陣下來。 恆春城迎來了它的第一場戰役——地方鄉勇與日對戰三小時後,日軍勝出,在猴洞山上豎起太陽旗。 作為「日本首次征臺紀念物」的恆春城,除了因開路需求被截斷部分城牆外,大致被完好的保存下來,成為臺灣現存最完整的古城。 沿著西門旁側的城牆往南門方向走,如果夠細心的話,會發現其中一段散落著坑坑疤疤的凹洞,那是二戰期間聯軍掃射留下的彈孔。 西門外,住著一名矢志追尋恆春歷史的文史工作者念吉成,他積極訪談耆老,挖掘散落各地的史料,並熱切分享所知的一切。 這樣深刻的使命感,要從二戰說起。 由一疊老照片 而起的狂熱文史情. 念吉成是風櫃來的人,使他從澎湖望安島跨海遷徙到恆春的是時代的巨輪。

  6. 農委會統計,目前每年缺工達27萬人次,身強體壯的國軍成為屏東縣政府勞工處鎖定對象,今年和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下稱退輔會)開設「專業農民訓練班」職訓課程,課程從5月2日到10月31日,總計830小時,從早上7點一路上課到下午5點,不僅學蔬果生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