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經營者八八(化名)是社工系三年級的大學生,目前IG已有接近2萬5千名的粉絲,她最初也沒想到此專頁能引起迴響。 八八說,台語八點檔常會出現荒謬片段,「大家會吐槽這個畫面怎麼長這樣,或是演員的情緒表達很有張力,看的當下就會想說, 我看到考卷的情緒,跟演員拿到DNA報告的情緒是一樣的 ,」即便現實生活中沒有天天做親子鑑定,戲劇裡的情緒卻可以套用在生活情境,「我會把它們連結在一起做出來,但不會刻意,因為那是很自然而然的東西。 吐槽和惡搞是看八點檔的特殊樂趣之一。 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楊乃女,10年前就研究台語八點檔觀眾的網路行為,她形容這是一種遊戲,透過二次創作得到更多參與感。

  2. 2016年8月25日 · 《報導者》日前刊出 〈無國籍的移工孩童專題揭露台灣有數百位無法取得國籍身分的孩童引發各界關注。 其實,無國籍新生兒的問題在國際上很常見,鄰近的日本與台灣的情況相似,兩國的國籍法同樣為屬人主義,有許多菲律賓女性移工與日本男性所生下的小孩,同樣面臨國籍的問題。 究竟,無國籍的議題如何解? 我們專訪長期關注此議題的早稻田大學副教授陳天璽,她著有《無國籍:我,和那些被國家遺忘的人們》一書。 她曾是無國籍者,也是非政府組織「無國籍網絡」創辦人,為無國籍者提供法律諮詢,致力於減少日本無國籍者所受到的歧視。 繃緊的空氣,連心跳聲都聽的格外清楚,海關通道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幾位台灣的海關人員盯著我的中華民國護照, 然後異口同聲的說:「不行喔,妳沒有簽證,所以無法入境。

  3. 雖然同社群內的人或許能輕易分辨出惡搞資訊,但外部人士則很有可能受到誤導。 錯誤連結: 使用和內容主旨不相符、過度誇張聳動的標題、影像、圖說來撰寫訊息。 錯誤情境: 曾經真實發生的內容、圖片或影片,被置入在新的或不同的情境裡,使閱聽人誤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 偽裝新聞: 以匿名或非匿名方式,偽裝自己是某特定人物或公眾人物並進行發言;或者是將內容農場包裝成新聞媒體,散布未經查證的資訊。 造假內容: 徹底捏造出毫無事實根據的內容。 第一招. 一分鐘清單,檢查資訊真偽. 想對抗不實資訊,首先要先認出它們。 看到聳動標題,不要急著轉貼,先根據下列 清單 檢查真實性: 確認連結是否偽造: 許多散播不實資訊的網站,都會故意仿冒知名新聞來源的網址。

  4. 《今天不搞笑,Let's talk about love》 是知識性紅「囧星人」在捷運鄭捷案後創作的影片,那其實就是她成長的自白:雖然有很多個家,卻沒有自己的歸屬;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父母的一聲肯定。 這支影片獲得極大迴響,某方面也反映出,這或許不只是囧星人的過往,可能是許多家庭都難以啟齒的傷。 在夢裡,囧星人又迷路了。 有的時候,她記不起家裡的地址;有的時候,她坐上反向的公車,怎麼都回不了家⋯⋯. 31歲,已經搬了超過20次家。 因為父母離異,又各自再婚,讓囧星人在許多地方都居住、求學過。 她曾經在媒體上說:「不管在哪裡,我都是外地人。 在深圳,我有台灣口音;去上海,他們說你是南方人;去北京說你是上海人吧!

  5. 2023年2月10日 · 運動員的不朽與眷留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35歲是新的25歲? 運動員的不朽與眷留. 2023年1月29日,35歲的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在澳洲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直落三擊敗24歲的西西帕斯(Stefanos Tsitsipas),拿下個人澳第十冠,更以生涯22座大滿貫冠軍與納達爾(Rafael Nadal)並列史上最多。 (攝影/Getty Images/Mark Kolbe) 體育. 2023/2/10. 醫療. 體育. 社群媒體. 足球. 世界盃. 心理. Long Game. 籃球. 體育. 2023/2/10. 醫療. 體育. 社群媒體. 足球. 世界盃. 心理. Long Game. 籃球.

  6. 2021年11月18日 · 攝影. 文字. 攝影. 網咖放著周杰倫的〈安靜〉,書店飄著蔡依林〈說愛你〉的旋律,攻擊5566孫協志髮型一定戰到底⋯⋯這是電影裡還在讀國中的芳儀所經歷的台北。 2021年金馬獎季,入圍7項的《美國女孩》討論度與看好度皆火熱,曾是美國小留學生的導演阮鳳儀,以自己真實生命故事出發,由身分認同、家庭關係的少女成長歷程中,梳理不完美的家人如何相愛。 全片從導演到製作團隊多為「 90後」,電影不僅是阮鳳儀私屬的生命經驗,更為 千禧世代 留存成長的集體記憶。 《美國女孩》台灣|2021. 入圍第58屆金馬獎項:劇情長片、新導演(阮鳳儀)、女主角(林嘉欣、方郁婷)、新演員(方郁婷)、原著劇本(阮鳳儀、李冰)、攝影(Giorgos Valsamis)共7項.

  7. 2021年6月24日 ·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新北市三峽的南靖部落裡,家長陪同小孩,透過網路共上一堂族語歌謠課程。 (攝影/唐佐欣) 2021年初夏的台灣,一場遲來卻快速爆發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歲月靜好。 5月17日雙北地區率先停課,兩天後更擴大到全台各級學校,教育部宣布採「線上教學不停學」的方式,進行原有的課程。 雖然去年教育部已訂定線上教學指引,但真正開始遠距課程,還是讓許多老師、家長、學生們措手不及,展開一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教育變革。 「廚房、臥房、工寮,都是教室。 我們,重新學習「怎麼學」 新北市中平國中校長林裕國說,「真的沒想到(停課)速度來得有點快,」透過全校老師的合作,教務處開設了上千個Google Meet帳號,在三天內快速解決硬體與連線的問題。 然而,隨之而來卻有更多「教育本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