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H-2A農業臨時工人簽證計畫. 美國為一規模化經營的農業國家,擁有龐大的科技研發體系,運用機械化、資訊化、精準化支持美國農業生產及出口於國際間位居主導地位,而隨著美國農業逐漸邁向智慧化發展趨勢,美國政府主要配合商業及農業發展需要,透過農業法案與農業科技部門投入,協助運用及整合通訊技術(ICT)、大數據等技術,以支持美國農業永續發展所需的智慧化技術、設備及系統。 另外,則是透過人力的補充,除了用提高工資、增加女性勞動力之外,美國有H-2A農業臨時工簽證計畫吸引外國人力從事農業工作。

    • 29億筆電子發票資料,找到消費市場樣貌
    • 大數據抓住有機農產品市場消費行為
    • 四大模型,發現市場現在動態及未來趨勢
    • 農業大數據資料將實際應用於決策

    想要找到消費市場的樣貌及動態並非一件簡單事,農委會跨部會整合資源,從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介接104年起的農產品電子發票。從104年到106年間共有29億筆電子發票資料,研究團隊透過俗名、學名等關鍵字,並參考大宗蔬果農產品,選定15項蔬菜、水果資料,從中篩選出2億筆研究資料,建立消費市場輪廓。 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蕭柊瓊表示,雖然電子發票消費僅佔總農產品消費的2成左右,但該資料來源相當完整以及可長期取得,具有參考價值。 從電子發票資料庫中,農委會找出8項蔬菜(甘藍、青蔥、空心菜、小白菜、青江菜、包心白菜、絲瓜、胡瓜)及7項水果(香蕉、金鑽鳳梨、巨峰葡萄、珍珠芭樂、愛文芒果、椪柑、木瓜)的消費資料。據統計資料顯示,六都的蔬菜類、水果類消費佔全國8成左右,其中水果類的香蕉產值高達29.4億元,而蔬菜類...

    近年國人越來越注重飲食,有機農產品的的市場消費量及種植面積逐年增加,106年6月底,全國經過驗證有機農產品的年產值高達37.8億元。台灣農業資訊科技展協會專案組組長陳淑慧指出,根據《有機誌》的2017年有機消費者通路年度調查報告中,可以知道消費者購買有機產品的通路中,約有76%為電子發票通路。 根據電子發票數據進行的初步成果顯示,有機農產品價格大幅高於非有機農產品,且市價穩定,估計有85%的有機農產品是在六都消費。從數據中也發現到,有機市場的重度消費區域前三名為:新竹縣、新竹市及新北市。 陳淑慧進一步表示,政府積極推動有機農業,電子發票能加強政府對於有機農產品的消費掌握度,農政單位可從生產成本投入及市場消費狀況進行消費者行為研究,預測未來消費量,這可為產業找到新的機會,當電子商務、行動支付等...

    找到消費市場樣貌僅是第一步,對於政府單位來說能否使用大數據輔以決策才是關鍵點。 建構農業大數據平台不僅使用電子發票資料庫,更納入氣象、人口分布、病蟲害狀況、進出口及網路輿情等十幾種資料資料,透過機器學習方法建立「零售價格估計模型」、「零售價格預測模型」、「颱風價格預測模型」,及「農業關鍵事件推薦模型」等四大模型,可讓政府能適時掌握市場動態。 浚鴻數據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雅惠以106年10月香蕉跌價狀況為例,透過零售價格估計模型可得知香蕉跌價期間的市場狀況,從中加入跌價期間的市場事件及政策施行項目,例如:13位民進黨立委舉辦香蕉促銷大會、農委會提加工方向解決香蕉過剩、雲林縣政府努力行銷當季當地香蕉等措施,即可得知那些策略是有助於價格回穩。 楊雅惠進一步說明,政府知道市場狀況,但民眾不見得如...

    蕭柊瓊表示,該平台目前已經能使用在農委會決策分析上,現階段將鎖定在農委會內部使用,由農委會做預測後,將資訊公布給一般民眾知道,如:公開蔬果預估價格,消費者可依據價格差異,選擇不同的購買策略。未來是否會將資料都放上網路提供給民眾做資料串接,蕭柊瓊指出,仍需與業務單位研議。 農委會表示,利用資料科學方法發展大數據分析工具,已經建立甘藍、香蕉等15項農產品消費市場趨勢零售價格估計模型,也應用歷史資料建立的預測模型,模擬不同颱風路徑、強度、雨量對於菜價影響,將有助事先掌握價格波動。最後藉由分析網路輿情民眾關注的聲量、情緒,掌握農業關鍵事件輿論發展脈絡與政策傳播成效,可作為施政決策參考,以拉近與民眾距離。 1. 標籤 2. 蔬果 3. 交易價格 4. 大數據 5. 預測 6. 模型 1. facebo...

  2. 執行調查的豐年社副社長蘇登呼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農校生對從農與到農企業工作有意願但需要更多機制引導農校生到農場與農企業見習與就業由於農校生普遍無法接受低薪農場與農企業想吸引農校畢業生前往工作薪資福利制度應多加留意與提升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最新的「2020年全球糧食與農業-統計年報(Statistics Yearbook)」,首度提供數位互動與可供下載資料。. 年報內容提供全球糧食與農業最新情形,包括農業趨勢、投入物質使用、農業勞動力狀態、糧食安全與營養、溫室氣體排放與農業對 ...

  5. 2020年8月2日 · 傳媒 20180507 農委會表示,利用資料科學方法發展大數據分析工具,已經建立甘藍、香蕉等15項農產品消費市場趨勢零售價格估計模型,也應用歷史資料建立的預測模型,模擬不同颱風路徑、強度、雨量對於菜價影響,將有助事先掌握價格波動。

  6. 為解決國內農業勞動力常態性缺工1.5萬人次,季節性缺工高達26.5萬人次,行政院農委會從去年開始推動人力調度措施,目前已成功媒合約1千8百多人常態性投入農業工作。 不過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昨(10日)出席於臺灣大學舉辦的「農業人力活化與推動運用座談會」指出,和缺工相比,長期來看,從人口嚴重老化是更大的挑戰。 臺灣目前種植水果約有20%有機械化,蔬菜則只有5%。 他強調,未來必須盡力發展機械化,否則再多人力恐怕都不夠用。 轄區內生產大量水果如荔枝、棗子的高雄市農業局主任秘書梁銘憲指出,果樹目前8成以上都需要人力,機械化目前只用在後端選果。 未來的確需要投入研發採收輔助機器。 恆春鎮農會總幹事林順和表示,屏東洋蔥採收這兩年也開始部份使用機械,農民必須經過訓練,也要時間習慣操作。

  7. 在具體施策上除了透過虛實整合讓製造業得以進行智慧生產希望進一步解決各種社會課題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發展健康管理高齡者自立支援服務遠隔看診等以延長健康壽命發展自動煞車系統無人自駕車小型無人機及自駕船實現行動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