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6日 · 2023年12月25日,新北郭姓國三生持刀殺害同校同學。 他接下來有很大的機率,會在收容少年重刑犯的法務部矯正署明陽中學(圖)度過漫長光陰。 (攝影/余志偉) 30年來,台灣校園走向開放,重視兒少主體權,對遊走法律邊緣的少年採「行政輔導先行,司法為後盾」處遇模式。 立意雖好,配套卻尚未確實跟上,導致教育與司法端有不少人感到有心無力,有心者難以施展,無心者難被監督。 但這種變化氛圍的後面,是家庭、學校、司法正經歷的「管」與「教」、「權力」與「權利」的拔河。 《報導者》訪談第一線的班導、心輔老師、中介教育工作者、少年司法人員,並採訪台灣唯一一所專收重刑少年的矯正學校(少年監獄),這也是 新北國三生殺人案 中,國三的郭姓加害人在少年法庭判決後會進入的高雄明陽中學。

  2. 2019年10月16日 · SJS雖是台灣最常見、具致命危險的嚴重藥物過敏,然而,SJS也是有最多武器可以預防的一種藥害,不僅找到了高危險者的關鍵基因,在醫學養成教育裡也是重要篇章,健保更將部分藥物基因篩檢納入給付,多一道把關;但臨床上,開藥醫師仍極少進一步思索藥害的可能、基層診所也多不具診斷能力⋯⋯連最嚴密看管的SJS病人都常被「視而不見」,藥害防護網究竟有多少破洞? 王昭晴的書桌,就是個小型藥局。 抽屜裡滿滿的藥品、棉花棒,一旁還堆疊著一包包藥袋,每一罐眼藥水、每一條藥膏連看都不用看就能拿到。 桌上擺著一本《看得見的盲人》,那是她最近正在閱讀的書,書名也幾乎就是她人生的寫照。 雙眼幾近失明的她,只能用擴視機,一行一行慢慢閱讀。 30歲的王昭晴,這樣的日子已持續6年。

    • 崔泰俊1
    • 崔泰俊2
    • 崔泰俊3
    • 崔泰俊4
    • 崔泰俊5
  3. 2023年9月21日 · 9月7日基泰大直建案工地發生坍塌 後,台北市政府隨即普查另184處工地,發現有疑慮者也要求暫時停工。 此因公安事件發生後才發動的突擊行動,台北市今年5月進行過一次,但仍未能阻止基泰大直案發生。 專家指陳,台灣現行法規對工地管理太寬鬆,修改建築相關法規才能釜底抽薪。 如今,重啟修法機會來了,在全台建築嚴重老化、營造成本也不斷上升的矛盾中,我們究竟如何兼顧效率與安全,打造更加安全的家園? 9月7日「基泰大直」建案塌陷後,工程安全及鄰房損毀成了全民焦點,陳情案蜂湧而出。 面對爭議,北市府下令普查全市184處開挖工地,四大專業技師公會緊急趕赴現場勘驗。 「擋土壁是否正常? 符合。 」 「監測值是否位於安全範圍內? 符合。

  4. 2022年2月20日 · 1999年10月29日,一名身穿軍綠色夾克、藏青色西裝褲的男子躍上韓國各大早報的頭版頭條。 該名男子在前一天的10月28日,突然出現在水原地方檢察廳城南支廳的值班室向檢方自首。 照片中的人物並不是什麼知名政治家、工商大老、官僚或法界人士,而是一名前任員警,他甚至不屬於警界高層。 然而,這名男子自首的消息卻震撼了整個韓國社會。 他的名字叫做李根安;但世人通常不會單稱他的姓名,而是稱他為「刑求者李根安」。 刑求者變牧師,李根安「盛名」背後的血色信仰. 刑求者(Torturer),此一詞彙與李根安的連結有其原因。 1938年出生的李根安,在1970年以底層巡警的身分踏入警界。 他的任務是反共,負責搜索、逮捕共產主義者,並取得當事人的具體自白。

    • 崔泰俊1
    • 崔泰俊2
    • 崔泰俊3
    • 崔泰俊4
    • 崔泰俊5
  5. 2020年10月7日 · 9月底的第55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屁股蛋」佔據極大媒體版面。. 兒童少年節目《kakudan時光機》主持人得獎者達悟族Si Pangoyod(鍾家駿)穿著達悟族的族服丁字褲上台 ,竟被多家媒體以「屁股蛋整顆露出」、「全場最辣」、「全場最露」、「女明星都輸了」形容 ...

  6. 隸屬「南霸天」名門台電隊的高俊鴻、嚴和生、林昌倫、李健良北上備戰,4個場上有風的球員,下了場少有人認出。 但時間倒回2006德國世足賽那年,他們在國內掀起的足球熱,曾一度足以與世足熱抗衡⋯⋯. 「爸爸有問我過,踢足球有什麼好的前途? 」 「我說,我不知道。 」 「他說為什麼不讀書? 」 「我也說,我也不知道。 」 「爸爸就講啊,你要踢就把一生踢完,就不要放棄! 不要放棄,一生踢球,很難,特別在台灣。 2006年,記錄17名花蓮美崙國中足球體育班三年級的學生,備戰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過程的《奇蹟的夏天》,不只創下票房佳績,也奪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7. 2021年12月30日 · 5年前,來自苗栗卓蘭高中的詹俊宥,透過繁星計畫以48級分錄取台大,刷新錄取台大的最低分數紀錄,一度轟動媒體版面,引來鋪天蓋地的嘲諷。 今(2021)年,詹俊宥已畢業、就職,《報導者》特約記者張嘉恩追蹤這位「最狂」台大生,理解他這些日子經歷了什麼,如何走過標籤、低潮,勤懇地耕耘出自己的價值。 這篇 〈5年前,他48級分繁星上台大〉 ,同時也是今年《報導者》最多人閱讀的報導。 「寫這篇文章,解開了我心裡的許多結,」在Podcast中張嘉恩首度吐露,我們才知道她與詹俊宥同年,當年繁星放榜時,她也是那個看著媒體欣羨詹俊宥遭遇的高三生。 這個故事埋在她心裡5年,與詹俊宥開始訪談後,她親自去到卓蘭、也訪問更多繁星人的心聲,聽從一個旁觀者、到一個書寫者,她有什麼改變與體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