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2日 · 但父母該怎麼教會孩子這些事? 對此他也提出 6 個重點供父母學習,詳情如下: 克服恐懼恐懼是阻擋孩子幸福的石頭因此若孩子有恐懼或焦慮情緒時應讓他們練習如何平靜下來也許可以從呼吸中訓練。 釋放憂傷:人都會有憂傷的時候,為了避免被負面情緒吞噬,應讓孩子學習反思自己的價值與自己對話。 轉化憤怒:憤怒也是常常會發生的情緒,但重點是讓情緒變成內在力量、前進的動力。 在此之前記得從怒氣中平靜下來,可與孩子進行討論,尋找平靜的方式。 放飛玩耍:對孩子來說,只要一件小小事情就能得到很多快樂,家長在過程中應保持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日常,有哪些事讓他們感到新奇或快樂。 關懷:給予孩子們關懷事幸福的基礎。 尋覓:讓孩子學會探索與踏出舒適圈的能力。 幸福好處多多,透過具體技巧更能簡單學習.

  2. 2019年6月14日 · 專家用5招教你增加快樂激素. 而要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並不是每天告訴自己要快樂,要充滿正向能量就可以達到的, 而是要靠集合飲食、運動、生活方式,甚至是藥物等多種管道共同促成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增加腦中號稱「快樂激素」,負責大腦的情欲,將興奮及開心的資訊傳遞脈衝,以產生快樂與興奮感覺的多巴胺。 要想增加腦內的多巴胺,專家建議可以透過5種方式: 一、透過飲食增加多巴胺: 1、 攝取酪氨酸: 多巴胺是由一種稱為酪氨酸的胺基酸在體內製成的,酪氨酸通過酶轉化為體內多巴胺,沒有足夠的酪氨酸,多巴胺水平就會受到影響。 有臨床研究顯示,增加富含酪氨酸的食物的膳食攝入,可以使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正常化,像是豆類(豆腐等)、魚類、奶製品和禽畜肉都能增添酪氨酸。 2、 增加抗氧化物質:

    • 指標 1 :工作是否有意義?要從中滿足自己的需求
    • 指標 2:工作是否有意義? 不在當下,而在未來
    • 指標 3 :工作是否有意義?做社交關係中的給予者
    • 指標 4 :工作是否有意義?面對挑戰與困難
    • 指標 5 :工作是否有意義?表達自我是意義感的來源

    從工作中獲得自己想要、需要的,指的是滿足自我的欲望和需要的程度。顯而易見地,滿足渴望是快樂的可靠來源之一,但是對於增加生命的意義感來說,它的作用鮮少,甚至可能沒有作用。 舉例說明,人們更容易因為生活從「困難」變得「容易」而感到快樂。快樂的人們說他們有足夠的錢來買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包含健康也是促進快樂的因素,但快樂其實對於意義感沒有貢獻。 當我們談論人生的意義時,有時候我們會將快樂或痛苦的頻率與這個意義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這些感受的頻率並不影響生命的意義。即使在不快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人生仍然可以有意義並且茁壯成長。 幸福感與滿足慾望有關,但意義並非如此,也就是說,當你的慾望被滿足時可能會感覺到快樂,但卻不一定會覺得有意義。舉例來說,A 小姐是一位聲望很高的總監,但她更在意的是做出有意義的...

    快樂是關於當下的,它通常是短暫的、與當下有關聯的感覺,就像是一時的高興或愉悅。而「意義」則是關於未來的,更準確地說「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連接起來的一種體驗」。 意義需要時間來建立,因為它是關於將過去、現在和未來整合成一個相互連貫的故事。換句話說,意義的建立需要人們從過去經驗中學習,從現在做出選擇,並在未來的生活中實踐和發展。所以「意義」和「快樂」的體驗是有所不同的,這兩者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範圍上來體驗和感受。 人們花費在思考未來或過去的時間越長,他們的生活就越有意義,但快樂感卻越少。再以上述的個案為例,成為總監的當下,A 小姐可能會感到快樂,不過她更想要的是達成長遠目標,找到更有價值的未來藍圖。

    社交關係對於快樂和意義都很重要,但這些關係的性質影響了它們所提供的滿足感的類型,簡單說就是,你在社交關係中是給予者還是接受者?如果是給予,對他人的貢獻帶來的是意義感,而從他人那裡獲得的是快樂感。 幫助他人可以帶來意義,而得到他人幫助則可以帶來快樂。換句話說,當人們從事能夠幫助他人的活動時,他們會感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當人們得到他人的幫助時,自己會感到快樂,因為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甚至幫助他人實際上可能會減少自己的幸福感,但會從而產生意義感。

    工作中的壓力、衝突和鬥爭會降低幸福感,不過這些都是通往有意義的人生需要經歷的一部分,根據研究指出,這些挑戰似乎是有意義生活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人們可能需要經歷一些困難的事情才能找到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舉前面提到的個案為例,雖然A小姐處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但她當上總監後將會發現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也是一條更困難的道路。 人們是否會刻意尋找壓力以增加生命的意義呢?似乎更有可能的狀況是,人們通過追求困難和不確定的項目來尋求意義。人們試圖在世界上完成一些事情:這會帶來起伏和不確定性,因此對快樂感的增益可能很少,但這個過程無論如何都會對意義做出貢獻。

    最後一個指標與自我和個人身分有關,對於意義而言,行動或活動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表達自我」,也就是說,當人們做一些與自己身份認同相符的事情時,他們可能會感到更有意義。然而,這些行動或活動對於快樂而言卻是「大多數無關緊要的」。 如果快樂是關於得到你想要的,那麼意義是關於做表達自我的事情。甚至只是關心個人身份和自我定義,就會對個人帶來更多的意義感,就算這對於快樂來說毫無關係,甚至會不快樂。 這顯示了如果快樂感是關於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意義感則是關於做一些表達自己的事情,在此情況下,自我表達、身份認同和建立良好的聲譽等自我導向的活動更關乎意義感,而非快樂感。 「透過行動表達自己」便是創造工作意義的重要來源,再以上述個案為例,他可能選擇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以累積更多經驗,但過程中她不一定會感到快樂。

  3. 2022年11月17日 · 幸福為何如此難以捉摸?. 心理學家:現階段感受會干擾過去快樂的記憶. 日期:2022 年 11 月 17 日 作者: 孫珞軒. 許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這種滿足狀態對某些人來說並不容易實現。. 近期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表明 ...

  4. 2019年9月9日 · 1. 腎上腺素. 腦部主要的活力元素,屬於興奮性的化學物質,能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興奮性增高,升高血糖、血壓等反應,讓身體應付壓力及緊急狀況。 專注力會上升,肌肉也會變得更有力量。 2.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 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能讓大腦產生愉悅感,傳遞開心、興奮的情緒。 3. 血清素. 傳遞信息的媒介。 當腎上腺素過度分泌時,會造成情緒過於緊張,當多巴胺分泌過多,則會造成精神持續處於過度亢奮的狀態。 要控制腎上腺素、多巴胺荷爾蒙的平衡,就必須仰賴俗稱「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 血清素是與精神疾病有重大關聯的荷爾蒙。 憂鬱症或恐慌症等精神疾病,都是因為血清素不足,導致無法正常運作。

  5. 2024年4月22日 · 生活日復一日磨光了對於生存的動力,為了提起精神,我們只能放大那些微小的幸福,漸漸的我們變成了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幸,才能為平淡的生活尋求動力。 只要我比別人活得好,就是幸福? 或許人的原罪難於避免互相競爭的心理,只要贏過對方就能從中獲得優越感,但卻忽略了真正的幸福應該讓自己的內心豐盈,這樣即使微小的幸福,也能從中拾獲滿滿的感動。 2.「我還以為 40 歲真的不惑,原來只是煩惱變另外一種」 source:MYVIDEO. 「四十而不惑」雖然邁入四十可能沒有了二十、三十歲的迷惘與不安,但也面臨了另一個階段的困境,容顏的衰老、是否要退休、繼續保持單身或是選擇步入家庭? 四十以後,面對失速的人生,真的能像古人所說能達到不惑的境界嗎?

  6. 2022年9月28日 · 為了找到一種預測婚姻幸福感更準確的方法,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了研究對象的大腦,並在他們觀看各種影片時測量了大腦活動。 有些影片與婚姻有關,例如夫妻談論他們的關係或孩子,其他影片則是非婚姻相關的主題,例如鮮花、建築物或食物的紀錄片。 當研究人員分析大腦活動時,發現在觀看與婚姻相關的影片時,認為其關係滿意度較高的夫妻具有更多的神經同步性,也就是說,在影片播放的相同時間點,他們的大腦有相似的活動。 至於非婚姻相關影片,無論夫妻之間幸福與否,都沒有引發更多的大腦同步性。 神經同步性代表兩個人的大腦正在以類似的方式處理資訊,雖然從目前的研究中還無法得知這是否反映了相似的意識想法、潛意識過程,或者兩者兼有。 但整體來說,已婚夫妻在觀看婚姻影片時比其他人表現出更相似的大腦活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