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2024-01-01 11:30. +A -A. 加入收藏. 2022年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第五選區前候選人張惟晴於2023年12月30日離世享年36歲。 家人在臉書上發出訊息與訃聞證實消息,張惟晴才在12/9發文自己只剩下37公斤,爸爸和她一起做瑜珈、還去買生日禮物給她。 張惟晴是在2022年發現罹患卵巢癌,手術摘除後卻又在2023年4月發現子宮頸癌,勇敢接受化療卻仍不敵病魔驟然離世。 張惟晴的家屬寫道:在這星光黯淡的日子裡,我們的心中充滿著無法言喻的悲傷,向您傳達我們家庭中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我們親愛的妹妹,我們心中永遠的寶貝張惟晴,已於民國112年12月30日,離開我們的世界,成為最可愛、最美麗的小天使,輕輕飄向天堂,成為那裡最璀璨的星。

  2. 2024年3月12日 · 2024-03-12 14:10. +A -A. 加入收藏.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 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媽媽的抗癌之路兵敗如山倒.

  3. 2024年1月1日 · 36歲前議員候選人張惟晴癌逝…「4癌纏身一年多勇敢寫抗癌日記最後秀37公斤臉頰令人不捨 2022年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第五選區前候選人張惟晴於2023年12月30日離世享年36歲

  4. 2019年6月2日 · 2019-06-02 23:19. +A -A. 加入收藏. 近來名人癌逝消息頻傳年紀輕輕就罹癌的消息也不時登上新聞版面人人可說是聞癌色變。 以近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來看,前三位是大腸癌、肺癌、乳癌,屬於國人好發癌症。 其中,大腸癌連續11年蟬聯第一位;女性的肺癌發生率增加,且年齡中位數比男性年輕;乳癌則有發生率上升的趨勢,令人擔憂。 受到人口老化、生活型態不健康、癌症篩檢推廣的影響,癌症發生人數逐年上升。 檢視過去五年 (2012~2016)十大癌症發生資料,可以發現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各有不同的趨勢變化。 不變的是,想要遠離這些癌症,定期篩檢,甚至是提早自費檢查很重要。 大腸癌.

  5. 2022年10月27日 · 51歲前民視主播資深媒體人張瑞玲驚傳罹癌病逝震驚媒體圈她臨終留下遺言表示抗癌過程中嘗試過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和免疫療法等自認已盡全力抗癌,「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她堅強為自己安排好後事包括遺囑生前契約靈骨塔等等但疑因父親上月才過世因此臨終時家人不在身邊僅好友支持陪伴。 張瑞玲從基層做起,當過真相新聞網、環球電視記者,後來到民視當主播,也曾任職大愛電視台。 其臉書代理人彭光偉4天前代為轉達張瑞玲遺言,她坦言不想裝堅強,罹癌很痛苦,「手術化療放療鏢靶免疫療法,我都試了」,從未放棄任何讓自己走下去的機會,全力遵循醫囑,讓身體保持最好狀態對抗癌細胞。 但堅強如她,仍難以抵抗病魔肆虐,「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

  6. 2019年5月30日 · 回想從醫33年印象最深刻的案例,賴易成提到,多年前一名79歲的吳先生,有近40年的抽菸史,他的鼻前庭處有約兩公分的瘜肉外露、且會出血,經病理切片檢查發現是上皮鱗狀細胞(因出現在鼻孔內故稱「鼻前庭惡性腫瘤」)。

  7. 2021年12月6日 · 發生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只占所有胰臟癌的1%到3%目前已知危險因子只有抽菸但致病原因可能與基因有關好發年齡平均為50歲。 章明珠說,無論是胰臟癌或神經內分泌腫瘤,都很難在早期發現,等患者出現症狀求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很難治癒,尤其神經內分泌腫瘤更是複雜度相當高的疾病,就連許多醫護人員也對這種疾病不太熟悉,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 神經內分泌腫瘤10大症狀. 盜汗、血糖過高、嚴重腹瀉、胃酸過度分泌、食欲不振、體重遽降、噁心嘔吐、黃疸、消化不良、腹痛等。 醫師提醒,年齡超過40歲出現上述症狀、原因不明時,應盡速到醫院腸胃肝膽科檢查,如果50多歲才被診斷為糖尿病,或按時服用藥物血糖變得不好控制時,就要小心胰臟是否出了問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