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廣韻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 大宋重修廣韻 》,簡稱《 廣韻 》,係 中國 頭一由政府主修嘅 韻書 ,喺 北宋 大中祥符 元年( 1008年 )由 陳彭年 (中文:陳彭年) 哋奉詔去寫,主要係增訂自先前嘅兩本韻書《 切韻 》同《 唐韻 》。 《廣韻》總共收206韻,包括 平聲 57韻、 上聲 55韻、 去聲 60韻、 入聲 34韻。 佢係切韻音系嘅韻書,喺 清朝 重新發掘佢之後,啲人用佢作爲知曉古音嘅重要書籍。 而 高本漢 仲用佢去復原 中古音 。 《廣韻》之前嘅切韻系韻書曾經長期失傳,但二戰後發現咗王仁昫《刊謬補欠切韻》嘅完整版。 背景. 北宋 真宗 時,由於舊時嘅韻書有幾多漏誤,用來做 科舉 標準唔得掂,就敕命去編寫《廣韻》。 內容.

  2. 常用字字形表. 《 常用字字形表 粵拼 : soeng4 jung6 zi6 zi6 jing4 biu2 》(之後叫《字形表》;英文: List of Graphemes of Commo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 ),係由 香港教育署 語文教育學院 中文系(之後併入去 香港教育大學 )整嘅字形表。. 佢係小學同初中學生識字教育嘅參 ...

  3. 名. 建構喺二元對立基礎嘅各種稱呼. 喺近代,由於中國大陸同日本簡化咗傳統,從傳統度派生出新嘅漢字體系,於是喺中國、日本唔同嘅地域,傳統有唔同嘅稱呼,有時個稱呼重會捲入到政治爭詏。 值得注意嘅係,無簡化傳統嘅語言,佢哋對傳統嘅稱呼好簡單,就係叫 漢字 ,比如廢除漢字嘅越南文,稱佢做「漢字」, 越南文 : 𡨸漢(chữ Hán) ;至於韓文,亦稱佢做「漢字」, 韓文 : 漢字 ( 한자 ) ,其中韓國減少漢字用量,朝鮮直接廢除漢字,都無經歷簡化。 換言之,對傳統嘅稱呼,其實係相對於簡化出嘅漢體系來講嘅,呢啲稱呼嘅意義係建立喺二元對立嘅結構上嘅。 諗開去,如果越南、韓國亦簡化傳統,佢哋亦會有相對於傳統嘅稱呼,而唔係簡單嘅一個「漢字」就搞掂曬。

  4. 本文介紹字典、詞典及辭典等供人查閲字詞形音義嘅工具書。[1] 粵人講閒話時,興以「字典」指以上任何一至三項;查字典係唯一常用配搭。[2] 辭書用嚟通稱以上兩類書籍以及百科全書等種種。[3]

  5. 內容. 《切韻》一共五卷,按韻嘅 四聲 分卷。 第一、二卷係平聲,第三卷係上聲,第四卷係去聲,第五卷係入聲。 然後喺聲調之內分韻。 韻嘅數目有:平聲五十四韻、上聲五十一韻、去聲五十六韻、入聲三十二韻,合計193韻。 一個韻中,啲同音都收埋一齊,個發音記去最初嗰隻字嘅 反切 度。 各隻字嘅釋義都非常之短。 喺《切韻》之前亦有韻書,但佢哋都冇流傳到現代。 所以,《切韻》係成體系噉承傳漢字音嘅書中最古老嘅。 以《切韻》做代表嘅音韻體系稱呼做切韻音系,係 中古音 一種。 根據英文世界嘅研究成果,中古音要區分兩種,《切韻》做代表嘅語音叫做「 Early Middle Chinese 」(早期中古音),《 慧琳音義 》哋做代表嘅語音稱呼做「 Late Middle Chinese 」(晚期中古音)。

  6. 唐韻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唐韻》摘錄,收藏於中華字典博物館. 《 唐韻 》( 粵拼 : tong4 wan5 )係中國 韻書 , 大唐 人 孫愐 (中文:孫愐) 所編纂。 成書約莫開元二十年之後(一說成書於751年,另一說係733年),係 陸法言 《 切韻 》嘅增修本。 原書好早就散佚,冇傳到而家,但 宋代 時又修訂咗次《唐韻》,編成《 大宋重修廣韻 》。 按 大清 卞永譽 (中文:卞永譽) 所寫《 式古堂書畫彙考 》,收有大唐 元和 年間嘅《唐韻》寫本殘目,記載住序文同各卷韻數,全書五卷,韻目共195韻,個數同稍早 王仁昫 寫嘅《 刊謬補缺切韻 》一樣,同樣上、去二聲都多《切韻》一韻。 但就唔知韻嘅排佈以及內容係咪等同。

  7. 漢字 ( 粵拼 : hon3 zi6 ),喺粵語又稱 中文zung1 man4 zi6 、 唐tong4 zi6 ,係源於 中國 嘅 語素文字 ,流行於 東亞 。 現時係 漢語族 大部分語言包括( 粵語 同埋 中文 )嘅主要書寫系統。 喺 日文 ,漢字同 假名 喺書寫規範並用。 韓文同越南文亦有用漢字標注漢語借詞嘅傳統,但係現代日常就好少用。 叫法. 古人直稱之為「文」或「」。 「漢字」、「唐」、「中文」等名,因為要同外文字區別,先至冠名。 歷史上亦叫過「 國字 」,但係呢個詞語而家有第啲意思。 「唐」喺早期粵洋交往嘅時代多啲人用,主要用喺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教粵人講英文嘅教材 [11] [12] ,或者教洋人學粵語嘅教材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