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日本地震規模6.8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8日 · 收藏本文. Photo Credit: 赤科山社區發展協會. 台東6.8地震災情彙整 氣象局這才是主震不斷更新】(中央社花蓮高寮大橋震斷疑有人車掉落 玉里樓房倒塌救出1人3待援 [](中央社台東地震玉里傳災情 大範圍水管破管7千戶停電中央社規模6.8台東強震台鐵6項災情 花蓮到台東不通(中央社) 春日國小建築物倒塌 花蓮縣接獲5校回報災損(中央社) 赤科山路斷、無電無訊號 近400名遊客賞金針花受困(中央社. 池上6.8強震天搖地晃 高鐵12班列車暫時停車(聯合新聞網) 花蓮東里站自強號遭月台雨棚壓倒翻覆 20名乘客已下車(自由時報) 影/驚險畫面曝! 桃園八德運動中心球場不敵強震 新天花板塌落砸傷1男(聯合新聞網)

  2. 2018年6月18日 · 國際. 日本大阪6.1規模地震釀3死230傷學者警告斷層活動恐引發大地震.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李秉芳. 當過小編、文案、企劃,寫字的人。 現為關鍵評論網記者。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認為未來30年上町斷層發生地震的機率約2%到3%這個數字在全日本活斷層中是屬於高的有一天發生大地震也不足為奇。 (2018.6.18 20:00 更新) 日本大阪北部今(18)日發生強震,造成3死,超過兩百人受傷,17萬戶停電、11萬戶停瓦斯、電車地鐵停駛等; 《中央社》報導 ,學者認為,這次斷層活動有可能刺激周邊活斷層,引發之後的大地震;專家呼籲,這次地震區域民眾,未來一個星期都要注意強震可能。 最新發展:

    • 「規模」和「震度」常搞混,但真的差很多
    • 「芮氏規模」的由來
    • 芮氏規模代表的是什麼?是能量嗎?
    • 我們要知道地震大小做什麼?

    不是科學家龜毛執著,而是它背後的意義實在大不相同。「震度」是一種單純描述地表振動幅度的量值,通常都會是一個量表,它和地震本身釋放能量的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用它來描述地震的「大小」,就會有「各自表述」的困境:距離震央近一些的人覺得震度大、離震央遠一點的人就會覺得震度小,等於我們很難量出地震真正的大小。 在地震規模問世以前,已經有「震度」可以用來描述地震,如果可以用個統一的震度階畫成等震度圖,那麼其實某程度就能用來「比大小」,但代誌絕對沒有這麼簡單,要是每個地震都這麼搞,那可就曠日費時了。試想,要是地震發生在杳無人煙處,可能連有發生地震都沒人知道。加上早期的震度估計並不是直接用地震紀錄來估算,而是藉人對搖晃的感受、房屋受損程度等定性的描述,這種方式連「誤差」都不知道怎麼給。因此,將震度作為科學方...

    最好的方式,還是做出一套量度地震大小的物理量,最好是儀器可以直接測得的東西。所以還是以儀器作為準則是最客觀且可重覆使用驗證的,但是不管怎麼擺放地震儀,都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每次地震發生的地方與地震儀測的距離都不會一樣,地震是被動的測量,不是主動的觀測啊! 地震學家芮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騰堡(Beno Gutenberg)兩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想出了一個方式來解決量測方式的問題。既然離震源越遠,振幅會越小,那其實只要製定一個標準距離、震幅的「標準地震」,將測量到的震波跟這個標準相比,就可以比較出地震大小了。 至於那個「標準地震」,指的是: 看不懂沒關係,反正就是任何方式測量到的最大震幅,只要用數學方法轉換成可以和標準地震相比的數值,就可以計算出規...

    芮氏規模代表的不是能量,也不是搖晃程度,它只是單純描述地震「大小」,它是從當時地震波波形紀錄中的「最大振幅」來的,而且因為振幅的大小差距過大,所以用對數的方式來呈現,可以讓數字不致於太大,大致可以落在0~10之間。如果用線性的方式來描述,會用上很多位的數字,譬如規模4會變成10的4次方、規模6就是10的6次方。如果用能量就更可怕了,規模加1,就是多了32倍的能量、加2是多了1,000倍、加3就是多了3萬2千多倍的能量。 所以,規模就是單純的「大小」,雖然它和能量大小也有關,但一般大眾要直接從數值差異來推估能量大小也很難,或許也因為如此,媒體在報導地震時,常會詢問氣象局後,報導「相當於幾顆原子彈」、「相當於幾次九二一地震」等描述。不過,其實拿規模來細究釋放的能量到底有多少,意義是有限的,因為規...

    知道地震的大小,除了可以用來比較、讓大家知道地震大小的概念之外,將地震的大小某程度的科學量化與統計,也是讓我們了解地震行為的最基本方式。現在,我們可以用統計的方式來慢慢累積資料,也可以藉由規模來比較過往的歷史地震。甚至近年也開始有研究著眼於斷層累積能量與地震規模的統計關係。雖然沒有神奇到可以預測地震,但如果輔以物理模型、斷層特性、古地震等相關研究,多少能讓我們對於地震潛勢有更深入了解。要做系統化的研究,量化是最重要的基礎,用規模量度地震便是一例。

  3. 2022年9月23日 · 中央氣象局推測,這次地震的主因是受到中央山脈斷層的影響,但也有人認為以發生地點來看,應是受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地區斷層影響。 另外對於台灣是否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也有不同的看法。 究竟該如何理解這次的地震呢? 科學家發現:觀察GPS訊號,可以在2小時前預知大地震發生! 9月前. 台大地質系團隊發現918地震位移裂縫,證明玉里斷層已活動數千年 11月前. Tags: 地震. 台東. 中央山脈斷層. 池上斷層. 廖哲緯. 黃信樺. 花蓮. 地球科學. 前震. 主震. 餘震. 地震活躍期. 目前我們看到輿論對於地震的成因、影響有多種不同的觀點。 中央氣象局推測,這次地震的主因是受到中央山脈斷層的影響,但也有人認為以發生地點來看,應是受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地區斷層影響。

  4. 2021年2月9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而2020年至今確實相較以外發生大規模地震的頻率較高一些去年共計有25次規模5以上的地震規模6以上的則有4次2021年才過去1個多月就已經發生了5次規模5以上的地震東部海域今9日凌晨接連2起規模5以上地震但相較於7日許多民眾收到超過10則以上的國家級警報昨天雖然很多人認為超級晃手機卻靜悄悄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則說明主要是因為地震的規模和震度都沒有達到發布標準。 為何短短幾天內會有這麼多有感地震?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分析,今日的地震應該是7日餘震,相同地區頻繁的地震有可能是能量釋放,也有可能是大規模地震的「前兆」。 Tags: 地震. 大地震. 餘震. 國家級警報. 中央氣象局. 地震規模. 震度. 隱沒帶. 海溝. 鄭明典.

  5. 2022年9月23日 · 再附帶一提日本對全球地震學貢獻居功厥偉日本地震學者兼銀行家和達清夫1928年發表一份地表位移距離與震央震源的相關研究這份研究促成日後芮氏規模的制定此外剛剛提到芮氏規模有其計算限制所以6-7級以上地震會建議用較新的地震矩 ...

  6. 2022年9月19日 · 台東池上17日晚間發生芮氏規模6.4有感地震18日下午2時44分台東池上再度發生規模6.8地震此地震也造成多起災情花東地區多個道路和橋樑中斷也有民宅倒塌累計至19日6時止計有1人死亡146人受傷中央氣象局和專家們提出分析指前震超過70起很少見今年已有8起地震台灣可以說進入地震活躍期」。 根據觀察,地震發生位置,有往北移動的趨勢,且玉里及池上斷層週邊的數量增加,專家推測,應該是中央山脈底下的斷層系統所導致。 接下來仍會有餘震,可能持續一個月到兩個月時間,依照能量累積觀點跟地質條件來看,應該不會再有更大地震發生,現在已處於「收尾」階段。 地震. 餘震. 主震. 震央. 斷層. 淺層地震. 板塊擠壓. 玉里. 台東. 池上. 活躍期. 中央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