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米蘭·昆德拉 ( 捷克語 : Milan Kundera ,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是 捷克 著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流亡 法國 ,198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 他在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稱自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1989年天鹅绒革命前,他的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長期被禁。 他很少接受媒体採訪,雖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未能获奖。 名言 [ 编辑] 他们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在愚蠢的时候才是真诚的。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被捷克的宗教改革推翻,被奧地利的反宗教改革推翻,被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推翻,甚至史達林的塑像也被推翻了。

  2. 米蘭·昆德拉 ( 捷克語 : Milan Kundera ,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是 捷克 著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流亡 法國 ,198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 他在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稱自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1989年天鵝絨革命前,他的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長期被禁。 他很少接受媒體採訪,雖曾獲得六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未能獲獎。 名言 [ 編輯] 他們只有在安全的時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費的時候才是慷慨的,在淺薄的時候才是動情的,在愚蠢的時候才是真誠的。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被捷克的宗教改革推翻,被奧地利的反宗教改革推翻,被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推翻,甚至史達林的塑像也被推翻了。

  3. 薄熙來 (1949年7月3日 — ),山西省定襄縣人,中共元老 薄一波 次子。. 1968年畢業於北京四中。. 在大連市擔任市長及市委書記後,曾歷任遼寧省省長、中國商務部部長、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等職。.

    • 第一部
    • 第二部
    • 第六部
    • 待分类
    于是,让我们承认吧,这种永劫回归观隐含有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而这种缓解环境能使我们难于定论。
    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世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载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从前,人们总是惊恐地听自己胸膛深处传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人当然不会把自己完全等同于像肉体那样奇异、陌生的东西。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之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

    被打入地狱与享有特权,幸福与苦难,任何人都不会像雅科夫体会得如此真切:截然相反的事物竟然能互相转换,人类生存的两个极端状态之间的距离竟如此狭小。
    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上的。
    弗兰茨不能接受伟大进军的光荣最终归结于进行者可笑的虚荣,不能接受欧洲历史的伟大喧嚣消失在一片无尽的沉寂当中,因而不再有历史与沉寂的差别。他恨不得将自己的生命投到那架天平上去,去证明伟大进军比粪便更重。
    可还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被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即对无数女人的激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只限于对一个女人的欲求)。
    必然,沉重,价值,这三个概念连接在一起。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要是没有这些懦弱者,他们的英勇将会立即变成一种无人景仰羡慕的苦差事,平凡而单调。
    我们在没有被忘记之前,就会被变成一种媚俗。媚俗是存在与忘却之间的中途停歇站。
    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的乐章,直至深深地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4. 同日,台聯主席黃昆輝批評,「這完全是騙局」、「強姦台聯的醜陋行為」,並希望恢復兩黨協商。 同日,游錫堃以這句話回應黃昆輝。 維基百科 中的相關條目:

  5. 然而吾國於精神則何如! 在朝者處現今之時勢,國務員私利之爭無時或息;議員欲得優薪,督軍竟思攘利。 在野者或自命聖哲,啟宗教爭端;或自命清流,置國事於不顧;或灰心國政,作種種不道德之舉,以為亡國之預備;或聚集金錢,以作富家翁。 凡此種種,無非泯國性,喪國魂。 使國果亡也,彼等恐亦無尋樂稅駕之所。 至一般無智愚民,昏昏噩噩。 不知國家為何事者,按之以國性國魂之說,尤格格不相入矣。 [1] :1-5. ——1916年11月8日. 譬之以人,生而哺乳,幼稚成行,其父母家族重視之者,莫不以發達身體陶養性情為第一要務,智識之啟發尚次之。 逮及十餘齡,則入學求識是大問題,而身體性情則隨前者以進。 所謂根基固於先,智識誘於後,未有不克立而為人者也。

  6. 苦戀風波 是1980年白樺和彭寧根據電影文學劇本《苦戀》改編成電影《太陽和人》送審後,在1981年引起政治批判的風波。 語錄 [ 编辑] 我走,是跟着我爱的人走,我爱他,他也爱我……你爱我们这个国家,苦苦地留恋这个国家……可是这个国家爱你吗? 星星 (电影主角凌晨光的女儿) 维基百科 中的相关条目: 苦恋风波. 维基语录链接: 名人名言 - 文学作品 - 谚语 - 电影 / 电视剧 对白 - 游戏台词 - 主题 - 分类. 分类 : . 缺少来源的语录. 中國電影. 1980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