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8月25日 · 分享. 收藏. 自從 2014 年底在台灣出版以來,日文書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的人氣始終高居不下,該書作者岸見一郎以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學說為基礎,接探討人際關係,思索人類如何得到幸福? 不過,針對這道千古難題,阿德勒不是鼓勵人們積極「追求」,而是從人類該如何解脫困境入手。 而他眼中的困境,可以用「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一語道破。 再下一步,我們要如何掙脫人際關係的困境? 答案就在「練習理解及處理自我的情緒,以及培養良好的溝通模式裡。 在中興大學開設超人氣通識課「人際關係與溝通」、每年都有超過 700 人搶修的教授劉秀丹表示。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 2023年7月10日 ·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夏克特(Daniel Schacter)曾整理出記憶的 7 缺點,分別是易忘、難記、空白、錯記、易受引導、偏頗及難忘。 記憶會出現扭曲,有相當多種原因(如壓力、睡眠,或沒有認真記憶),但大致上可在 3 種記憶階段,分別是記憶形成、記憶固化(memory consolidation)、記憶提取來探討。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很健忘,尤其是在工作或學習上,希望能增強記憶力、記得更多事,或至少能減少記憶出錯。 鄭仕坤表示, 記性不好,有可能是一開始就沒有好好處理訊息 ,比方說一開始複誦學號,如果有針對這件事進行「精緻化策略」,連結特定意義(如 78 年次入學),就能加深大腦對這件事的記憶能力。 記憶固化指的是短期記憶形成長期記憶的過程,而這通常與睡眠是否充足有關。

    • 建立工作意義
    • 提供發展方向
    • 保有辦公彈性

    首先,個人化的關心和職涯設計。管理階層得明白,團隊成員不再是「一群」部屬,每個人都會有著自己關心的議題,所以必須在個人和組織之間建立誠實、公開的對話管道,才能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像是彈性工時、職涯目標等,聚焦實際的解決方案,而不只是關懷情緒。 溝通不僅可以理解員工需求,《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提到新世代工作者會更想想知道公司的一切相關事項。他們相對其他世代更容易感到焦慮、厭惡不確定性。相反的,透明、開放的資訊公開方式,可以使他們感覺自己擁有掌控權。 主管可和團隊討論溝通的形式、頻率、期待獲得哪些訊息,來幫助他們建立工作意義,並信賴工作伙伴。

    第二個方法,是讓 Z 世代實際感受到公司重視其職涯發展,定期升遷、調整職稱是典型的作法。《哈佛商業評論》提醒,必須向 Z 世代清楚說明發展的方向,例如對職涯進步的期望是什麼、可以做哪些事情獲得成功等。麥肯錫則指出,賦予他們新角色、提供新技能的學習機會,都能起到類似效果。另外,組織也要適時地提醒 Z 世代員工當前工作價值,若能知道個人貢獻將如何影響團隊甚至整個組織,他們會更相信自己正走在正確道路上。

    最後,職場的各個面向都務必往靈活靠攏。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引述了微軟(Microsoft)對自家員工的調查,有超過 7 成員工希望保有辦公地點的彈性,於此同時也有 67% 的人渴望和團隊、同事保持更緊密的聯繫,這意味 Z 世代不單純只想在家上班,而是期待更多選擇權,隨需求選擇工作的地點、時間和方式。組織若能充分提供這項需求,就能滿足 Z 世代們最在乎的留任考量因素。 資料來源/麥肯錫、哈佛商業評論、世界經濟論壇

  3. 2014年8月29日 · 1.列出最受歡迎的幾種麵包,優先生產明星商品。 問題1的關鍵是找出明星商品,這需要統計出麵包的總營業額,再算出每種麵包占總營業額的相對比例,優先生產能囊括七成營業額的產品組合。 這會用到統計的次數分配表和直方圖,此種分析法也稱為ABC分析法(參見P.65)。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寫出兩種文案,分別廣告一段時間看看成效如何。 問題2要比較廣告成效,最好的方法是用統計的隨機對照實驗,讓兩種廣告隨機出現,一段時間後,觀察哪種廣告的效果比較好,再大範圍運用效果比較好的廣告(參見P.85)。 用影音、音頻吸收一本書! 現在加入,解鎖 80 本以上說書影音. 3.抽查幾個麵包,秤秤看重量差距有沒有過大。

  4. 2018年7月5日 · 前陣子我看到了一本名為 《Ikigai》 的書這本書在介紹日本人恆常幸福的人生觀因為覺得很有趣我又上網查了許多資料。. 到底要如何活得快樂長久又幸福?. 首先就是要找到你的「生存價值」。. Ikigai 的意思是「The reason for living.」,可以解釋為你活著的目的 ...

  5. 2016年7月13日 · 各位在利用Excel 做計算時應該會從不同的地方引用數字例如公司內部的資料或企業的財報資料最近可能也會引用網路上的數字吧在引用數字的時候希望各位一定要養成習慣明確標記數字的來源也就是盡可能詳細列出數字的出處以免日後檢查的時候因為不曉得數字的出處而無法進行確認如果無法確定數字是否正確這份資料的可靠性也會受到質疑。 標記出處的位置,在項目名稱右側多設一欄「出處」的欄位。 如果是引用網站上的資料,為了避免網址太長,可以如圖中註記「網站 (1)」那樣,利用「上標」的功能,然後在表格下方列出網址。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我剛進摩根士丹利時,上司經常對我耳提面命:「Excel 或PowerPoint 上數字,一定要清清楚楚地標示數字的來源。

  6. 2015年12月10日 · 分享. 收藏. 「幾乎所有企業和職位都需要用到Excel,學會正確地使用它,工作效率可以倍數來計算! 」企業內部訓練講師、Microsoft MVP微軟全球最有價值專家王作桓,一句話說明了學Excel的好處。 在超過20年幫企業做電腦培訓的經驗裡,他發現,許多人只知道個別公式和功能的用法,不懂得整合運用,或是根本沒搞懂過Excel運作的邏輯,所以才總是選錯工具和方法,導致事倍功半。 其實,「只要觀念正確,很多報表是幾分鐘就能做好的。 如果你常常用到Excel,卻抱怨它很複雜、難操作、浪費時間,可能得回頭想想,究竟是Excel的錯,還是你的觀念出錯了! 以下是王作桓每次講課時,一定會提到3個必備觀念: 必備觀念1:分析資料一定要是資料庫格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