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航遙測飛機老舊航測所受限於時間緊迫提出斥資17億元租賃2架飛機租期到收歸國有的採購案但遭批評是在幫別人買飛機立法院也凍結這筆預算。 其實,站在航空專業立場來看,批評者不是刻意扭曲,就是航空門外漢,光是養飛機、養機組員、油料,每年花費驚人外,林務局又非航空專業,不懂管理,就有飛安潛在問題。 到底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應租賃航遙測飛機划算,還是買飛機划算,從成本、效益、專業與安全綜合探討,應有助於釐清相關爭議與疑惑。 延伸閱讀》 航測機租比買貴? 陳駿季:統包所有費用 7年後收為國有 新購沒比較省. 估效益,算成本,是「基本功」

  2. 草生栽培的低級失誤 在農民草根實踐及農政單位推廣下,果園的草生栽培這幾年逐漸成為顯學。對於以往主修生態、對友善耕作一直懷抱憧憬的我,草生栽培當然是一定要的,但這條路走的比我想像中坎坷許多,原因是:果園設計錯誤。

    • 水位:深淺泥地各有愛好
    • 植被:莫忘田埂草
    • 肥料:米糠立大功

    宜蘭的水稻田多數時間呈湛水狀態,湛水可以加速有機物質分解,使水生昆蟲與底棲無脊椎動物大量生長,成為水鳥重要食物來源。 不同水鳥覓食時明顯有不同的水位偏好。以新南來說,蒼鷺、尖尾鴨幾乎只出現在水位高於10公分的深水區;紅胸濱鷸、東方環頸鴴等小型鷸鴴科恰恰相反,牠們喜歡水極淺、看得到土表的「泥地」;而水位介於上述兩者之間的區域,則深受中型水鳥如彩鷸、灰斑鴴的喜愛。 田董米耕種面積於2017年達到6甲,其中4.5甲連續不間斷,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水位經營,深水、淺水、泥地,通通有!提供多樣的棲息環境。 最顯著的成果是今年春天,控制在泥地狀態的田區,吸引大量春過境主力—鷸鴴科鳥類造訪。光三月底至四月初,不到兩周的日子,就有超過15種鷸鴴科鳥類過境田董米產區。同一時間,水位較高的田區有彩鷸求偶,也有花嘴鴨...

    植被是水田棲地營造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不僅提供良好的隱蔽,也能增加食物來源,更是重要的「廊道」。 田裡的植被,最主要當然是水稻了。大概四月底開始,水稻的高度就足夠讓水鳥在田裡「隱身」,牠們會直接利用水稻作為巢材繁衍下一代,直到七月底收割,田裡空蕩蕩為止。 不過,收割之後我們會刻意讓部分田區長出「再生稻」,再次提供好的繁殖環境,而稻穗更是鳥類的重要食物,直接啃食或落入田中再吃,兩相宜! 在休耕期間或秧苗尚未長大的日子,水田相當空曠,對於需要隱蔽的鳥兒來說,「田埂植被」就是關鍵了。 在新南,田鷸、栗小鷺、秧雞科成員(如灰胸秧雞、董雞),都對田埂植被有高度需求。因此,田埂植被是田董米的重點項目!產區內的每一條田埂都會保留植被,並有不同的田埂寬度與植物種類做比較。 目前以官老爺(編按:林哲安第一位合...

    轉型無農藥無化肥耕種後,肥料的選擇及施用是個大學問。故事接近尾聲,要介紹一樣好棒棒的東西—米糠。 米糠是糙米碾製成白米時,脫下來的那層黃色衣服。從自家的米身上取得,天然無添加,是非常讚的肥料,還能抑制雜草生長,而且…深得動物喜愛! 今年是田董米首次有系統、有規劃地施灑米糠,米糠成功發酵的田區,雜草真的少、稻子真的好!而且吸引了很多鳥類前來。不僅有直接取食米糠的麻雀、斑鳩,連吃蟲的鷸鴴科鳥類都來了一大堆!不論種類、數量,皆與未施灑的田區有明顯差異。再搭配前面提到的水位管理,今年田董米產區儼然成為水鳥過境的「大點」。

  3. 2024年5月15日 · 減少人工選別的成本與失誤 從根本提升國際競爭力. 像這種非破壞性檢測水果品質的技術,可以上溯到1960、70年代以X光檢驗水果損傷,一路進步,歷經模組化、小型化等發展,到具功能整合的近紅外線光水果選別設備,讓農業大國的水果出口,可以更科學化地整合、掌握產銷數據資料庫,回饋給農民精準的田間管理建議。 舉凡在市場經常可見的蘋果、櫻桃、柑橘類進口產品,都已經採用非破壞式科技手段,快速、有效、精準地為水果產銷建立一套新標準操作程序。 不過,以國內出口水果最大宗的鳳梨為例,仍是人工一顆顆以「熱熔膠棒」敲打鳳梨「聽音辨果」,來判定鳳梨熟度、水分進行揀選,不僅日本買家看了嘖嘖稱奇,鳳梨農也會擔心萬一人工聽音判別錯誤,使得產品輸銷到國外卻出現過熟爆果等品質變異。

  4. 2020年11月12日 · 20220720. 國產咖啡品質愈來愈好,種植面積也在擴增,為了提升國產咖啡產業競爭力,強化垂直整合與橫向聯繫功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輔導咖啡農友及產業團體於今(2022)年4月14日成立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簡稱咖啡 ...

  5. 林景和觀察早年農民需有政府補助的誘因才會接受農藥殘留檢驗但近年愈來愈多農民主動送檢其主因就是有自主田間管理的意識以及對於品牌信譽的追求。 為了友善生態和國人飲食安全,推動產銷履歷和有機農業政策已是國家既定方向,但農業轉型無法一蹴可幾,面對農藥施用和檢驗,農民與消費者都可轉換心態,以科學角度合理看待。 欲了解各種農藥之殘留容許量、各類作物核公告禁用農藥等資訊,可至食藥署「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 」查詢。 農藥殘留常見迷思對照表。

  6. 1990年代臺灣實行天然林禁伐政策,禁伐聲浪連帶影響人造,使得臺灣林業走向蕭條,包括永在林業在內的老字號也面臨解散或停擺狀態。 大約2011年左右,永在林業下定決心轉型,奮力投入嶄新的森林事業,最有意思的是,主持新事業的副總經理家鼎,提出了不同於傳統林業的經營模式,而那關鍵字就是「太空包」。 究竟森林與太空包有何關係? 這構想大大跳脫森林人的邏輯,但家鼎強調他的想法絕非是天馬行空,只是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而已。 本身也是製材廠第二代的家鼎,從小生長的南投水里正是臺灣香菇的大產區,小時候他就天天看著工廠把木頭打成木屑,為的是把木屑賣給菇包廠做太空包,好賣給菇農去種香菇。 當長大投入林業之後,家鼎回到故鄉又見運轉不停的木屑廠,忍不住感到好奇,私下研究探討了一番,結果卻是令他大感驚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