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歷史 [ 編輯] 主條目: 林本源家族. 清 乾隆 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 林應寅 自 福建 漳州 龍溪 來台至 淡水廳 新莊 (今 新北 新莊 ),設帳授徒,從事教職。 並於 乾隆 五十年(西元1785年)時返回漳州龍溪。 據專家考證,林應寅應是林家最早至臺灣的先祖。 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僱於米商鄭谷之家。 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 鄭谷 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 林爽文之變 ,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後來林平侯與 竹塹 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 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返回 內地 捐官 ,擔任 廣西 柳州 知府 共7年。

  2. 峰林家宅園 ( 英語 :Wufeng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是位於 臺灣 霧峰林家 臺中市 霧峰區 (舊稱阿罩霧)的園林與宅邸建築群的總稱,為 霧峰林家 興建的房舍,由頂厝、下厝及 萊園 等三大部分組成。. 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原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傳統 民居 ...

  3. 歷史. 清 乾隆 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 林應寅 自 福建 漳州 龍溪 來台至 淡水廳 新莊 (今 新北 新莊 ),設帳授徒,從事教職。 並於 乾隆 五十年(西元1785年)時返回漳州龍溪。 據專家考證,林應寅應是林家最早至臺灣的先祖。 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 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 鄭谷 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 林爽文之變 ,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後來林平侯與 竹塹 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 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返回 內地 捐官 ,擔任 廣西 柳州 知府 共7年。

  4. 峰林家 ,是 日治時期 台灣五大家族 之一,因其發跡於霧峰(古稱 阿罩霧 ,今 臺中市 霧峰區 )而得名。. 自19世紀中期以來,林家因協助鎮壓 太平天國 、 戴潮春事件 並參與 中法戰爭 ,而掌有數千精良兵勇,以及樟腦專賣權等特權,掌控了 中台灣 大量的 ...

  5. 許雪姬:本源邸園的興築與變遷 家族與庭園的歷史。 許雪姬:日治時期板橋林家 -- 一個家族與政治的關係,近代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許雪姬:林本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1期,1991年。

  6. 光緒 十年(1884年), 中法戰爭 波及臺灣,清廷派欽差大臣 劉銘傳 以 巡撫 的身份主持臺灣防務,林維源捐助餉20萬兩 銀圓 ,並協助劉銘傳辦理臺灣防務及出任 幫辦臺灣撫墾大臣 ,一躍為「 紅頂商人 」,再經劉銘傳而與在 燕京 權傾一時的 李鴻章 ...

  7. 歷史. 清領時期. 霧峰 林家的 祖籍 源自 閩南 漳州府 平和縣 五寨鄉埔坪村,1746年渡海到台灣定居。 最早的一輩是第14世林石,生於清雍正七年 [3] 。 林石因被官方認為參與了抗清的 林爽文事件 ,後被官方捕殺。 後在林石長子-林遜遺孀黃端娘的帶領下,第三代林甲寅從原先大里杙(今 大里區 )移居阿罩霧(霧峰),重新展開經營。 其後代以 林奠國 、 林定邦 為中心分為兩支,林奠國後代被稱為「頂厝」,林定邦後代則為「下厝」。 林家發展初期主要由下厝系發揮其影響力,家族以 軍功 發跡;後期則頂厝系抬頭,以 藝文 、 社會運動 知名。 1853年, 小刀會 起事,部分成員於1854年轉而來台,滋擾 北台灣 沿海,並趁勢攻佔 雞籠 (今 基隆市 )。 北路協副將 曾玉明 徵召 林文察 助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