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寶林茶室中毒案 為2024年 臺灣 一宗重大集體 食物中毒 事件。. 3月下旬, 臺北市 信義區 遠百 信義A13 寶林茶室疑似處理食物不當導致滋生 唐菖蒲伯克氏菌 ( 學名 :Burkholderia gladioli ),並分泌 邦克列酸 (英語: Bongkrek acid ),導致19日起 [6] 有多名 ...

  2. 林則徐銷煙池 ,是位於 廣東省 東莞市 太平鎮 口的兩個水池。 清 道光 十九年(1839年), 欽差大臣 林則徐 將收繳 鴉片 、煙膏、煙具等,在東莞 虎門 集中公開銷毀史稱 虎門銷煙林則徐銷煙池於1957年重建現位於 鴉片戰爭博物館 館區內。 1982年2月23日,林則徐銷煙池與 虎門炮台舊址 入選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林則徐銷煙池舊址入口. 參考文獻 [ 編輯]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82-02-23 [2020-01-28]. (原始內容 存檔 於2020-02-04). 分類 : . 廣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則徐. 第一次鴉片戰爭. 東莞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危機 是 聯合國 及其他國際組織用來泛指自1970年以來世界性的資源相對人類需求的狀況 [1] [2] [3] ,主要的危機來源是 可用 的匱乏 [4] 以及 水體污染 。 地球 的淡水資源有限,主要出現在 蓄水層 、 表面流 和 大氣層 中。 海水有時被誤認為是可用,但其實由於將鹹水轉化為飲用水需要巨大的能量,所以世界上只有極少部分淡水是來自 海水淡化 [5] .。 不少現象均顯示出水危機的存在: 約十億人得不到可安全飲用的。 地下水缺乏令農作物減少。 [6] 過度使用及污染資源危害 生物多樣性 。 地區關於稀少資源的衝突有時引致 戰爭 。 與有關的疾病和缺乏衛生的家用食是世界上死亡個案的一大原因,與有關的疾病更是兒童死亡的最大原因。

  4. 2013年10月20日 ·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新增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列出歷年發生在 臺灣 的重大 食品安全 事件。 簡述 [ 編輯] 1979年,臺灣相繼發生「米糠油中毒」、「假酒」事件,進而引發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等民間消費者保護團體興起,揭開 食品安全 征戰序幕。 [1] 著名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含有瘦肉精及四環素的肉品、 塑化劑 、黑心油(油品摻銅葉綠素、 地溝油 、飼料油、工業用油),民間台灣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為消費者提起 團體訴訟 (英語:class action) [2] 然而食安危害的司法求償需要證實,使官方易怠惰輕罰黑心商。 [3] 2011年後,台灣再次爆出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 背景
    • 清朝禁煙
    • 後續

    清朝閉關政策

    清初實行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四口通商」,尤以廣州最爲繁盛,但當地有諸多陳規陋習和腐敗橫行、敲詐勒索的現象,故英國商人希望在更北尋求在較偏北的口岸開展商務:137-138尤其注意寧波:36。1755年(乾隆二十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通曉華語的洪任輝(James Flint)前往寧波,諸事進展順利:36。但朝廷擔心商船北上會助長外人與內地奸民勾結:138,乾隆帝遂在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以海防重地規範外商活動為理由,通知洋商:「嗣後口岸定於廣東,不得再赴浙省」,稱爲「一口通商」。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洪任輝攜同預先準備好的呈文,直接前往大沽,上北京申訴:36,通過直隸總督向乾隆皇帝遞交訴狀,希望清朝開放多個通商口岸,並指控廣州海關勒索陋規、行商拖欠貨銀、保商制度多弊:36-37。乾隆皇帝以洪任輝「勾串內地奸民,代為列款,希冀違例,別通海口」罪名,將其圈禁在澳門三年:37。 洪任輝事件發生後,清政府對貿易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把對外貿易城市限於廣州一口,並且規定外商來華買賣都必須通過廣州十三行的「行商」之手:6,實行公行制度壟斷對外貿易:140。此後,廣州貿易體系對於外商...

    中英外交糾紛

    洪任輝事件發生以後,廣州外商所受的壓迫更甚,糾紛更多:38;1784年「赫符斯號(Lady Hughes)」炮手處死案使得外國人的不安全感達到頂點,也加劇了其對廣州貿易體系的普遍不滿情緒:151:38。當時英國人以爲,在華通商所遇到的困難都只是廣州地方官吏所致,如果能讓中國皇帝知道,他必定願意改革:5。英國分別在1792年和1816年派出馬戛爾尼使團和阿美士德使團訪華,旨在擴大與中國的貿易並建立外交關係,但都因覲見禮儀問題與清廷發生糾紛,使團所有的通商請求都遭到拒絕:39-40:153-163。 當時中國自視為天朝上國(宗主國),視外國為蠻夷(藩屬國),認爲洋人到來都是傾心慕化和納貢稱臣;其時中國不承認他國的平等地位,把來華的西洋人當作琉球人、高麗人看待,外人到來必須尊中國為上國並以藩屬自居。當時中國認爲沒有聯絡外邦的必要,並無「外交」的觀念,對外只有「剿夷」和「撫夷」兩種政策,這個體統和儀式問題就成爲邦交的大阻礙:2。 1832年(道光十二年),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權被取消:170。次年,英皇任命上議院議員、海軍將官律勞卑(William J. Napier)為駐華商務正監督...

    中英貿易失衡

    十八世紀,貿易順差的有利地位嚴重偏向中國一邊:165:282,在1830年(道光十年)以前中國人在對外貿易上經常是出超,白銀不斷地從印度、英國和美國流入中國:2。當時中國對英國的輸出首為茶葉,次為絲綢、土布、瓷器:47。十八世紀,飲茶成爲英國的一種國民風尚,英國人對茶葉的需求非常大:146,需求量增長非常迅速:4。 自從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敗亡和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已晉身為工業大國。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282。英國早期對華輸出的貨物,包括毛織品、金屬、鐘錶、玻璃,以及來自印度的棉花、棉織品;然而,在男耕女織的中國農村經濟自給的情況下,英國商品在中國缺乏市場:47。故此,英商要交易茶葉唯有用白銀購買:47。東印度公司駛往中國的船舶經常裝載90%至98%的黃金,只有10%的貨物是商品。十八世紀前期,英國輸入中國的貨值,經常不及進口白銀的十分之一;在歐洲盛行重商主義、重視現金的時代,英人認爲這是國家的巨大損失:47。 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中國則以白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

    弛禁與嚴禁

    道光年間,朝廷幾乎每年都下令禁止販運鴉片,但這反而激起了空前活躍的走私活動:36。實踐證明,嚴厲執法並不能遏制鴉片走私,因爲貪官污吏憑藉禁煙的法令來收受洋商賄賂,「立法愈峻,則索賄愈多,其包庇如故,護送如故,販與食者卒如故也」:7:99。有見及此,廣州著名書院學海堂有班讀書人主張取消煙禁,一面加重關稅,一面提倡種植,以國貨抵抗洋貨,杜絕鴉片走私:7-8:174。至此,清廷內部出現了「弛禁」與「嚴禁」的爭論:528。 弛禁派的理論在道光十四、十五年時頗爲得勢,但一直沒有官員敢公開提倡此法:8。直到1836年6月10日(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太常寺少卿許乃濟上奏主張弛禁,指出鴉片禁令愈嚴、流弊愈大:528。他表示,白銀外流問題是禁煙令抬高煙價、刺激走私活動所致,而腐敗的吏治與暴利的誘惑使得走私活動無法禁止:37。故此他主張: 1. 允許鴉片合法進口並按藥材價格徵收關稅,只准以貨易貨,不得用白銀購買,藉此降低煙價並防止白銀外流; 2. 禁止官吏、兵丁和讀書人吸食鴉片,其他平民則不禁止; 3. 允許中國內地種植鴉片,令外商無利可圖,不再販運鴉片來華。:38 對於許乃濟的奏議,官員看法...

    封鎖商館

    當早前清廷官員仍在爭論弛禁與嚴禁之時,鄧廷楨已於1836年2月署理兩廣總督一職:175。他勒令鴉片洋商在限期內離開廣州,並毫不寬容地緝拿中國的鴉片販賣者和吸食者,到1837年底,成功搗毀了廣州口外所有的走私網絡,令廣州鴉片價格暴跌:175。1838年12月,已有2,000名中國鴉片商和煙民被拘禁,且每天都有煙民被處決;英商查頓報告說,這位總督大人一直在「殘忍地拘拿、審訊並吊死這些可憐的傢伙……我們還從未見過如此嚴厲、如此普遍的迫害」:175。那年年底,外國走私船已絕跡,廣州的鴉片貿易已完全清除。鴉片貿易的停滯,對英國商人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176。 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林則徐抵達廣州。林則徐首先參觀越華書院,並題了一對對聯: 林則徐召集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 1. 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 2. 零售商; 3. 過去禁煙弊端; 4. 禁絕之法。 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他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兩人合作,加緊暗訪密查,嚴拿煙販。 初到廣州之時...

    銷毀鴉片

    1839年4月11日(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 義律命副領事趕赴伶仃洋召集英國煙商,與4月12日開始收繳鴉片:54。5月18日時,義律實際已交出了21,306箱鴉片:179。其中,怡和洋行上繳鴉片7,000箱,寶順洋行上繳鴉片1,700箱,旗昌洋行上繳鴉片1,540箱。林則徐請示過道光帝之後,在虎門挖了三個大坑(每個長150英尺、寬75英尺、深7英尺)。6月3日(四月二十二日),實行銷燬,歷時22日。在銷毀期間,美國船長、商人、教士亦到場參觀,道光帝說是「大快人心」:54。美國漢學傳教士衛三畏指「在世界歷史中,一個非基督教的君主寧願銷毀損害他的臣民的東西,而不願出售它來裝滿自己的腰包,這是唯一的一個實例。」 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御史鄧瀛認為為防鴉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硝煙法」(是銷煙初期使用的傳統方法,首先在虎門挖一條地溝後,將煙土拌入...

    1839年6月虎門銷煙後,清廷欲將林則徐調任兩江總督,但林則徐拒絕,他認爲雖然銷毀了已到的鴉片,但今後仍可陸續有來:12。林則徐堅持要求英商出具「甘結」(即保證書)承諾以後不再走私鴉片來華,違者「貨盡沒官,人即正法」:178-180。他堅持具結要求是因爲他知道洋人講求信義和契約精神,正如他早前向洋商發出的繳煙諭帖所指: 但是,義律和英商則堅決抵制這一要求,認爲清政府「人即正法」不經審訊即處死違約者與國際法相悖,不可接受;加上由於走私鴉片的躉船根本無須進口,故義律向林則徐指出,具結的死刑威脅無法震懾在外洋賣貨的躉船主,應設法根除此弊;林則徐的友人魏源認爲義律的建議合理,是和平解決雙方分歧的契機:51。但林則徐「嚴駁不許」,僵局至此形成:51-52。 5月24日,結束軟禁的義律和全體英國人前往澳...

  5. 虎門煙想像圖 虎門煙是指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時,清政府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的歷史事件,旨在禁絕鴉片貿易以遏制白銀外流 [1]:176-181。由於清廷之煙禁忽嚴忽弛,又貿然採取禁錮英使與英商的強硬手段勒令繳出鴉片,觸及了英方的根本利益和外交底線,被視爲鴉片戰 ...

  6. 臺灣正體. 工具. 本條目是 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的一部份。 2013年臺灣食用油油品事件 (又稱 食用油風暴 [1] 、 黑心油事件 [2] ),是 台灣 自2013年10月起發生的一系列 食品 業者被查獲以 造假 方式生產 食用油 的事件,因牽連 大統長基 、富味鄉、 頂新 製油、 興霖食品 等多家台灣食品大廠而引發台灣社會大眾關注。 事件經過 [ 編輯] 大統首先遭查 [ 編輯] 1970年代, 高振利 從小油行開始就一直以低價棉籽油混充高級油牟利。 [3]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