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深海魚油膠囊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shop.vitabox.com.tw

    採用純淨海域小型魚種,24 小時內提煉,經過多重專利製程,最後放入 PTP 獨立排裝,抗潮抗氧化. 確保魚油營養成分在新鮮的狀態下完整保留,打造出高濃度、高新鮮度、安全的魚油,補充純淨營養。

搜尋結果

  1. 2015年,全球淨灘拾起超過8千公噸的垃圾. 菸蒂: 2,127,565 根. 寶特瓶: 1,024,470 個. 食物包裝紙: 888,589 個. 塑膠瓶蓋: 861,340 個. 吸管:439,571 根. 但淨灘的8千多噸,只是冰山一角...... 學者推估,一年恐有1千2百7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中;也有學者估算,海中載浮載沉的海廢,高達5.25兆件。 用淨灘清出的吸管接龍,可來回全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3趟! 資料來源:學者Jambeck (2015)、學者Eriksen (2015)、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 2015年報. 欺負海洋生物的元兇:塑膠! 威脅海洋生物生活與性命的海廢中,塑膠佔了近9成. 繩與網: 27% 碎片: 23%

  2. 2021年1月31日 · 一艘正在夜間作業的台灣籍漁船,非文中指涉對象。 (攝影/Paul Hilton/Greenpeace) 觀察員每週需要回報漁獲資料以及船上狀況給漁業署,但用來回報的衛星電話,就在船長室,需要經過船長的同意才可使用,觀察員因此難以在船上回報真實的情況。 即使有些觀察員堅持回報真實狀況,後來船公司知道誰是「抓耙子」,反而惹禍上身。 海上的「洗魚」和陸地上的「洗錢」概念相似,代表著龐大的漁撈黑數,指的是這批魚由誰、在何地、用何種方式捕撈,無從得知,也正是海洋資源枯竭的關鍵原因。 方齊指出,他在任務結束將觀測報告送到漁業署做 時,觀察員若堅持維持原本的真實紀錄,有時會被被暗示「調整」;方齊說,歸詢後的資料,後續如何被調查和處理,都不透明。 不透明、不信任,「失去為觀察員工作貢獻的意義」

  3. 2020年9月29日 · 微塑膠Microplastic又稱塑膠微粒指直徑或長度少於5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近年來已受到重視。 然而,美國亞利桑拿州立大學團隊日前在 美國化學學會會議 上首度證實,微塑膠可以被人體器官吸收並累積,這項最新研究發現隨即造成熱議。 有鑑於塑膠汙染的嚴重性,歐盟即將於明年(2021)7月3日啟動全面性的塑膠禁令,多項一次性塑膠產品將被禁售與禁用;加拿大明年也有相關禁令。 台灣從2002年起限用塑膠袋,但至今18年的限塑成效仍然不明;而依照環保署規畫,台灣要到2030年才會全面禁用四類一次性的塑膠產品(如塑膠袋、吸管、餐具和外帶飲料杯),這場限塑之戰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 2021年6月28日 · 6月22日,高雄外海、中油大林煉油廠的輸油管斷裂,導致從高雄到恆春半島和小琉球海域,都受到漏油的汙染。

  5. 根據全球各地的海洋廢棄物紀錄,塑膠垃圾約佔8成。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不僅大型海廢讓人頭痛,細碎到能躲在沙中、隱身在海裡的微塑膠,更是麻煩。 也因此,相關研究近幾年快速竄起,在台灣第一個起身調查的,不是台灣人,而是眼前這位髮色棕灰、眼睛碧綠的德國人孔燕翔。 在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孔燕翔已來台6年,因為愛山又愛海,特別喜歡台灣山海如此相近。 他原來的專長是地質年代測定,為此他常常考察海灘。 但四處採取沙子樣本的同時,沙灘上不搭嘎的塑膠碎片,引起他的注意。 他納悶,何以遍地都是小塊塑膠? 回家一查,卻找不到任何與微塑膠相關的台灣研究。 在德國,科學家已發現不只海裡有微塑膠的蹤跡,連河水、湖泊都被入侵。

  6. 2017年6月15日 · 失控的海洋廢棄物──塑膠砌成的海龜墳場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乘著洋流來去的海洋廢棄物(marine debris),在人類驚覺嚴重前,已快速地全球化。 海洋廢棄物不分國界,對生物的殺傷力同樣不分領土。 人類垃圾,是現今海洋生物生存最大的敵人。 數不清因誤食、纏繞而死的生命,正在海底看不見的幽暗角落上演。 大片珊瑚礁岩上,遠遠就可看見一隻海龜有氣無力地停在珊瑚上,一動也不動。 靠近一看,發現海龜的尾部黏著一坨透明袋狀物,仔細瞧竟是半個手臂般長的垃圾袋,原以為是海龜的腳被纏上,殊不知伸手一拉,塑膠袋竟從牠的肛門一洩而出。 上述 影像 來自台灣近年的熱門觀光景點,小琉球。

  7. 2016年12月18日 · 這份第一手報是國際組織對海洋資源評估的重要依據,也是各國每年捕撈配額的分配基準。 觀察員的工作環境並不好,每趟觀察長達4到5個月,一年出航1到2回。 過去,他們被要求每天要海上觀測12小時(2014年改為8小時)(註),若搭的是小釣船,就住在只有60公分寬、棺材般狹小的臥鋪,經常被臭蟲叮咬,巨浪滾進船艙時,得穿著雨衣睡覺。 船邊偶遇鯊魚環繞。 退役觀察員說:「海上是24小時不會停止操作,你(船東)睡覺時,有大量漁工在幫你賺錢,那是比做毒品更好的生意,是會上癮的,就像飛龍在天。 」(圖片提供/離職觀察員) 台灣觀察員主要由「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對外漁協)(註)負責招募和訓練,再由漁業署以約聘僱方式,簽訂一年一聘的契約(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