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9日 · 烏克蘭的勝利建立在兩項前提之上,首先是必須握有擊敗俄國所需的資源,此外則是在戰後維持安全與繁榮的可行方案。 西方陣營對於向烏克蘭提供戰車與裝甲車輛的遲疑,使得俄軍有機會固化其所占領的陣地,從而提高烏軍收復失土的難度,且未能成功恢復軍工業產能,也讓有北韓、伊朗等盟友協助的普丁得以取得優勢,因此西方軍工業必須獲得擴張,使普丁認清其戰略終將失敗的現實;此外,包括歐盟會員、北約成員的資格,也都是保障烏克蘭在戰後安全穩定的重要基石,若北約再度將基輔拒於門外,只會導致下一場衝突與不穩定再度發生. 德瑪雷(Agathe Demarais)、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制裁效果將隨著時間而浮現」

  2. 2024年5月14日 · 西方情報和軍事官員判斷,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進入關鍵時期,將決定戰爭接下來的走向。 俄國的戰略目標不見改變,在此同時,西方國家政府面對能源價格攀升和通膨的壓力,如果戰爭的對峙拖延數月或更久,危機蔓延將持續消耗全球經濟。

  3. 2 天前 · 烏克蘭這套以「事實」為基礎的心戰策略有以下特點:一是公開的揭露。 烏克蘭除架設主題網站,並根據烏民眾閱聽習慣與作戰需求,透過具影像(YouTube)與通訊(Telegram)特性的社群媒體傳播;二是如實的陳述。 該網站與社群媒體以發布軍證件照片、戰俘自述影片等無修飾、無剪輯的客觀資料為主,烏克蘭並稱上傳內容經嚴格查核;三是即時的整合。 烏克蘭強調平台訊息將不斷更新,並提供專線與專用信箱以供軍家屬即時查詢,反映其資訊整合的數位能力。 在「事實」的基礎上,國際媒體與烏克蘭其他單位扮演傳遞「故事」與對外「倡議」的角色。 傳播研究存在「事實」、「故事」與「倡議」不同面向的新聞學精神傳統。

  4. 6 天前 · 如果真的開戰,會不會演變成美俄戰爭? 一、烏克蘭獨立,開始了痛苦的去俄化歷程. 說起烏克蘭和老毛子的恩怨,那真是三天三夜說不完。 烏克蘭、俄羅斯還有白俄羅斯原本都是同一族源,屬於東斯拉夫人,起源地就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周圍的平原地帶,古代叫做基輔羅斯公國。 後來被蒙古人滅了之後數百年間分分合合,各自發展,形成了如今三個國家的主體民族。 雖然是同一族源,但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在歷史上的糾葛,用苦大仇深都不能概括。 三百多年前俄羅斯在北方崛起,南下吞併了各方角力的烏克蘭,從此就開始烏克蘭的血淚史。 眾所周知,烏克蘭地理優勢得天獨厚,90%以上的國土都是大平原,而且是土地極為肥沃的黑土,全世界僅有四大黑土地帶(其中一個是中國東北),烏克蘭是面積最大的,所以自古以來農業極為發達,有「歐洲糧倉」之稱。

  5. 6 天前 · 烏軍在這裡實踐了一次「三十六計」中的「欲擒故縱」,先是在軍猛烈的炮火下佯裝敗退,將軍主力吸引進入城市中後,突然反攻,目前收復了該市四分之三的區域。 在這場精彩的誘敵深入的戰鬥中,目前俄國媒體已經證實軍第29集團軍參謀長、少將羅曼庫圖索夫(Roman Kutusov)被擊斃;第35集團軍在伊久姆亦遭到重創,幾乎喪失戰鬥力。 受一連串戰果的鼓舞,澤連斯基於昨日秘訪了烏東前線,直接到現場為前線將士鼓氣。 他此前也透露,烏軍在近期的激烈戰鬥中也犧牲很大,平均每天都有60-100名士兵犧牲。 歷史上的任何大型戰爭,包括我們熟悉的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就是殘酷的消耗戰,也就是所謂的以時間換空間。 我在早期的分析文章中提過,弱國對抗強國,打長期的本土消耗戰是獲勝的不二法寶,古今皆然。

  6. 2024年5月31日 · 俄烏戰爭以來這段時間,我非常詳細研讀普丁所有的演說和政府的說明。基本上普丁政府提出了三個目標。第一是要保護烏克蘭的東部,第二是要烏克蘭保證不能加入北約,第三就是北約要停止東擴。但就我看來,這三個目標互相之間並沒有邏輯因果關係。

  7. 2024年5月30日 · 根據GFP的2022全球軍事戰力排名(2022 Military Strength Ranking),烏克蘭名列全球第22名(台灣則名列第21名),烏克蘭此次能持久抗給了台灣很大的另一啟示,就是國防自主不能沒有民間龐大的軍工供應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