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15日 · 原標〈我們都需要一本馬來西亞史〉. 《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 》. 作者: 廖文輝. 出版社: 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 2019/03/08. 內容簡介: 由廖文輝編著的《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以地理為點,時間為線,延展出涵蓋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 ...

  2. 2023年5月3日 · 方斌走訪各大醫院和街頭,揭露武漢疫情造成大量死亡、以及真實的封城情況被刻意掩蓋等亂象,在官方極力控管訊息的當下,方斌就成為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極少數可以讓外界得知武漢情況的「公民記者」之一。 當時冒險深入武漢、拍攝影片公開的還有律師陳秋實、前中央廣播電台播音員李澤華、從上海前往武漢的律師張展等人。...

    • ▌珍雅各的第一戰:華盛頓廣場公園重劃案
    • ▌偉大城市的「衰亡」與「誕生」
    • ▌「凝視街道」之必要:以人為本的有機都市
    • ▌從城市與人的關係,反思珍雅各
    • ▌民粹時代的城市未來?

    故事的開端是1950年代的紐約華盛頓廣場公園。 都市規劃家摩西斯從1930年代開始,就主掌大紐約地區的都市規劃與建設,秉持現代主義理念的他,所想像的「理想城市」是以當時最新穎的汽車為中心,由高速公路貫穿,連結區劃清楚、秩序井然的功能區。他視以步行為主、住商錯綜、由小街廓及老房子組成的社區為「貧民窟」、「都市毒瘤」,需要以外科醫師的姿態切除,方能產生有衛生、有秩序的大都會。 摩西斯在戰後權力大增,在大紐約大刀闊斧、大興土木。然而,1950年代「重劃華盛頓廣場公園」一案,半路卻殺出了沉咬金:珍雅各。 珍雅各在此時仍是個沒沒無聞的記者,在《Vogue》雜誌或是《Architectural Forum》寫些都市觀察。不同於摩西斯,珍雅各對城市關係不是「由上而下」的俯瞰,而是「由下而上」,觀察人如何行...

    打贏第一場戰役之後,名氣漸響的珍雅各在1961年出版了她最著名的著作,也是被後世譽為「都市理論聖經」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她甚至很挑釁地寄了一本給摩西斯,惱怒的摩西斯把書退回,並在回信中稱珍雅各在書中「詆毀他的名譽」。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更好的翻譯,其實應該按照原文順序:衰亡與誕生(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珍雅各看到的,是美國戰後現代主義式的都市規劃,如何破壞城市,導致偉大的美國城市「衰亡」;然後她對此提出方針,指出如何讓這些城市「重生」。 書開宗明義即辛辣地點出了「本書旨在攻訐當前都市計畫與都市重建的基本原則,並試圖提出一些規劃與重建的新原則。」摩西斯的名字雖然在稍後才出現,但這本書很明顯就是在攻擊摩西斯,以及摩西斯所代...

    現代主義式的巨型高層社會住宅,在戰後出現於美國每一座大城市中,雖然一開始看似有秩序、整潔、採光充足,但在「清除貧民窟」的過程中,已經破壞了原本的社群紋理、經濟結構,「集中貧困」在沒有足夠資金資源管理下,社區生活品質及治安每況愈下,沒過多久,社會住宅(public housing)在美國反倒幾乎變成了犯罪溫床的代名詞。 在珍雅各的眼中,這種現代主義式社會住宅群的基本問題,就是沒有考慮到「人」。 珍雅各在乎的,不是抽象的建築規劃理論,而是人如何使用空間,建築與空間對於人類心理、行為的影響。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一書中她便指出,公園大樓式的大規模社會住宅最大的問題,就是剷除了「街道」。 珍雅各眼中最迷人、最健康的街道與居住形式,就是她居住的格林威治村——蜿蜒的巷道、低層的建築,鼓勵人們在人行道...

    珍雅各在1968年後,因為不想要她的兒子被越戰徵兵的緣故,搬到了加拿大多倫多。雖然她在加拿大也貫徹她在紐約的精神,參與都市社區保存運動,但她的重要遺緒還是在紐約的公民行動與出版作品。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在1960年代後,幾乎被都市規劃界奉為圭臬;她首先提出的「凝視街道」理論,在1970年代被建築師紐曼(Oscar Newman)擴展為「防衛性空間」理論,旨在批判現代主義高層社會住宅容易導致犯罪,從而提倡高度混合公私領域的複合型社區型態。 而珍雅各「以人為本」的都市理論,也讓建築與都市規劃界重新思索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最有影響力的例子,就是拆除都市中的快速公路,屏去「以車為本」的大公路主義,重新讓人與城市親近。從波士頓拆除快速公路的「綠帶公園」(Rose Fitzgerald Ke...

    雖然珍雅各並沒有要拆解整個都市規劃學門,她所預想的是更注重人性的規劃方式,但是她的學說卻不免被滑坡效應放到最大:對於摩西斯式的大型規劃的不信任,轉變成了對於一切由上而下的政府規劃的不信任;珍雅各的學說被推到極致,反倒成了一種幾近自由放任的民粹主義,從「專業最懂」變成「人民最懂」。 確實現代主義的都市規劃容易被批評為「菁英主義」,但「新都市學」促成的「民粹主義」,導致對專業的全然不信任,一切都要聽人民的。從1970年代開始到現今所有的都市規劃過程,不免都要舉辦社區居民公聽會,「傾聽」居民的聲音。固然在多元民主社會,個體的需求需要盡可能地滿足,但這樣的危險是,大部分的居民只關心自己(或是自己社區)的利益,而忽略了規劃專業能看到的更宏觀的願景。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1970年代開始的「NIMBY運動...

  3. 2018年3月15日 · 癡漢撲滅或男性歧視:日本女性專用車廂之亂. 日本設置「女性專用車廂」,以保障婦女乘車安全、防犯性騷擾,但卻引起部分人士認為這是「歧視男性」,進而發起男性闖入車廂的行動。. 圖/路透社. 2月22日上午的通勤時間,東京首都圈的大動脈 京濱東北線 ...

    • 玄彬孫藝珍 知乎1
    • 玄彬孫藝珍 知乎2
    • 玄彬孫藝珍 知乎3
    • 玄彬孫藝珍 知乎4
    • 玄彬孫藝珍 知乎5
  4. 2022年7月26日 · 「過去稱讚習近平的淨空法師圓寂...為何又會被中國打為『邪說』?」知名僧人淨空法師於7月26日圓寂,享耆壽96歲。出生於中國的淨空,後來是在台灣出家、長年旅居澳洲;在台灣盛行「電視弘法」的年代,淨空也借助電視傳播的力量而廣為人,近年則因為網路迷因的緣故而成為惡搞梗圖。然而 ...

  5. 2017年9月15日 · 國情院「黑名單」中的代表性人物,同時也在華人世界廣為人的,莫過於著名主持人金濟東,因公開自己支持進步陣營的理念,並力挺盧武鉉前總統,自2009年起,在無線「老三台」主持的節目,一一被以「製作單位考量」、「價碼過高」等理由,無預警宣告退出。

  6. 作者們,他們是誰?為什麼要寫這些文章?為什麼特別關注這些議題?為什麼明知道稿費只能塞牙縫,還卯起來拼命寫?背後那不為人的動力跟熱情,從哪生出來的? 不再透過作者自己決定的文字視角來傳達訊息,這次編輯台親自出動,去接觸這些在電腦後面敲鍵盤的寫手們,實際追訪他們生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