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6日 · 理想國》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代表作,藉其師蘇格拉底之如簧巧舌,在與眾人一問一答間,描繪出理想的國家與個人。 西方全部的哲學史,不過是柏拉圖的註腳。

  2. 2021年4月12日 · 魏晉時期陶淵明想像出「桃花源」秘境,它跟「烏托邦」、「理想國」一樣被拿來代稱理想世界。 陶淵明身在亂世,晚年作〈桃花源記〉描述一生中渴望的世界樣貌,在那裡,人們每天看到的景象是:土地平坦,房屋整齊,有種植作物跟飼養家畜,聽得到隔壁 ...

  3. 3 天前 · 擴大角意指將路口處人行道(角)外推,把停車格劃設在中間內凹的空間,如此既能維持停車容量、保證車流順暢,有效消除臨停的混亂與風險,還能大幅縮短行人穿越路口的距離,降低行人事故風險。.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點擊圖片,進入「路怒狂徒 ...

  4. 13 小時前 · 經過漫長的倡議與社會溝通,最終荷蘭政府的交通政策終於大幅轉彎,開始著手如減少車道數量、把空間還給行人與大眾運輸等一系列的城市修復工作。. Photo Credit:Wikipedia. 民間組織佔領了阿姆斯特丹阿爾伯特·庫普斯的十字路口。. 回顧這段歷史,為什麼 ...

    • 2002年:《長安西路神話i:街道是植物,藝術是動物》、《長安西路神話ii:黏菌城市—台灣現代建築的本體性》
    • 2007年:《慢 Slowtech》
    • 2011年:《活彈藥》
    • 2017年:《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 結尾:一座匯集多元聲音的美術館

    前身曾為日治時期小學校、國民政府時期的台北市政府,棲居古老建築中的新生靈魂在進入社區時如何自我定位,是開館之初首要挑戰。2002年,時任館長的里昂.巴洛希恩(Leon Paroissien)開始著手加強當代館與周邊地域的連結,邀請在美國讀畢建築所的阮慶岳,以文字作品〈長安西路神話〉參展,從都市現實去頗析這條街道。 而後遂發展成兩部曲的展覽,各邀請三組藝術家,以錄像、攝影、裝置等,呈現展覽室之外更宏觀的展示場域。其中華裔美籍攝影家葉偉立以創作〈當代館與我〉為契機,走入街區訪談18位居民,以攝影紀錄下他們的身影和一項具有展示價值的隨身物件,這些影像隨著生活故事回到展間,和街區模型並置。 二部曲中,台灣本土建築師謝英俊「共築一個家」行動,將工作室場景移進展間,並請來關注無殼鍋牛住宅議題的志工,一同...

    2007年是科技史上重要的一年,賈伯斯(Steve Jobs)在舊金山舉辦iPhone發表會,Google推出Android系統與其分庭抗禮,前一年9月臉書也正式開放給所有人使用,人類彷彿正迎接另一個文明的破曉。推陳出新的科技影響下,隨之引發的社會現象和可取用的藝術媒材也不斷更新。 相較已經完全為科技所懾服的今日,在人們仍對技術革命引發的「超速」、「失速」有感的彼時,袁廣鳴曾經策劃了這檔以反思「科技如何改變生活中的時間認知」為命題主軸的展覽。以 1995年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小說《緩慢》(La Lenteur)和2004年卡爾.歐諾黑(Carl Honoré)出版的《慢活》(In Praise of Slow)裡對於速度的闡釋為中心,對科技造成的身體和心靈時間失序進行...

    繼林宏璋在2007年提出「頓挫藝術」一詞,指出解嚴後年輕藝術家創作裡的政治「缺席」後,2011年適逢建國百年,都市更新計畫案也取得重大進展,政治現實的快速變遷,使他們難以再坐困「純藝術」象牙塔。以台灣新生代為參展主體,陳豪毅、陳璽安、林宏璋、蔡家榛、楊雅苓等共同策劃的大型聯展《活彈藥》中,藝術家走入政治現場,探索自己的社會角色。以真實事件為主題架設虛擬的戲劇場景,引發對於特定議題背後荒謬性的思辨。當代館也化身策展培力實驗場、讓新一代策展群有實際操演的機會。 鄭安齊的作品在美術館外牆拉上一道紅布條,寫著「感謝市府都市更新計畫德政,本區即將興建國際藝術大樓」,搭配展間裡如假包換的建築模型,引發媒體和民眾關注詢問。張力山〈意外領域之形骸孤島〉請來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在展室外設立行動辦公室...

    除了迎頭趕上該年5月台灣釋憲通過同志婚姻的政治里程碑之外,當年度也適逢英國同志除罪化50週年,泰特不列顛(Tate britain)、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以及大英博物館等紛紛盛大舉辦同志議題展覽。 《光.合作用》作為亞洲地區第一個於官方美術館舉辦的LGBTQ+主題展覽,與西方同步登場的展覽敘事引起國際媒體高度關注,也吸引國內5萬多名參觀人次。除了台北站外,〈光合作用Ⅱ—包容關注:東南亞同志議題展〉也於2019年底在泰國展開巡迴。 策展人胡朝聖在2015年受香港驕陽基金會之託,以二戰後至今亞洲華人社會的同志當代藝術為題,進行田野調查,集結而成的文獻和研究成果,選定台北為巡迴展出第一站。展中集結共22組藝術家約51件作品。 開場第一幅便是台灣前輩藝術家席德進筆下單手叉腰、煥發...

    少了需要守護、照料的過去之物,沒有館藏的當代館更能在劇烈變動的現實中,有彈性地集散最新藝術創作和潮流。身為最敢也最快取用新科技的館所之一,它在古老的軀殼中,透過社群平台和年輕觀眾大量互動,描繪他們眼中的當今生活輪廓,並反響台灣不同階段的社會現實。 2020年由立方計畫空間策劃的《液態之愛》、《聲經絡》展,以東南亞聲響文化為考察對象,展出期間也與中央廣播電台合作舉辦印尼語導覽,進一步深化對新住民族群的關注。 今後透過VR展覽、Podcast「MoCA on Air」的持續推行,當代館的展出場所將更不受限。而各議題在反覆獲得延伸性討論的同時,也勢必將累積更多聲音和聽眾,匯集出一座具有巨大聲量的當代藝術溝通平台。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5. 2020年7月6日 · 理想鄉系列的八棟建築形成了一個社區,而延續理想鄉的概念,作者繼續組合重疊台灣建築,從社區擴張成一個城市。. 文:藍蒼. 翻開台灣的歷史,這座被葡萄牙人稱為福爾摩沙的島嶼,前前後後被西班牙人、荷蘭人、漢人以及日本人統治,而這些外來 ...

  6. 13 小時前 · 隨著夏天的到來,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前往涼爽的電影院觀賞精彩的院線電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2024年6月的電影院線同樣精彩,無論是緊張刺激的動作片、扣人心弦的懸疑片,還是感人至深的劇情片,都將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 本月的電影作品中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