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6日 · 氫是一種乾淨的能源載體,氫能是能夠大規模儲存、運輸和分送能源的技術,還可以作為生產氨和肥料的基礎物質,最特別的是,最終可望能取代化石燃料,包含汽油、天然氣、燃煤,都是空污與碳排的原凶。 然而,相較於台灣太陽能、風電的建置規模、討論熱度,國人對氫能的認識正在建立中,例如氫能安全、導入建置等引發關注,正確釐清有助氫能推廣,刺激需求。 氫能做什麼? 工業用氫氣、氫能怎麼區別? 從氫所處的價值鏈階段差別,特別是終端應用的不同,可將氫區分為工業用氫氣與氫能。 氫氣,如同氧、氮、氬等工業用氣體,從生產、純化、液化、儲存、供應、應用(如下圖),已建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在台發展數十年,大型工業氣體業者可穩定且大量地供給半導體、金屬石化、食品加工等產業。

  2. 2024年1月12日 · 藍氫是透過天然氣製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再搭配碳捕捉技術,降低碳排量;綠氫則是透過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把水電解產生氫與氧,是真正的零碳排氫能。 因此藍綠氫的碳排比藍氫低,但比綠氫高。 根據歐盟對低碳氫的認定為,每生產1公斤氫氣,產生的二氧化碳低於3.4公斤。 對台電來說,只要是低碳氫都可以使用,主要仍視價格成本來採購,藍氫、藍綠氫、綠氫都屬低碳氫。 台電綜合研究所能源研究室組長周儷芬表示,「綠氫是目前公認最環保的氫能發電方式,但綠氫生產成本高,國內再生能源也不足;因此在取得綠氫前,各種氫氣來源台電都會評估。 」不過,去碳燃氫要走到大規模商轉部署,首先得克服規模化的問題。 圖/ 數位時代.

  3. 2023年12月28日 · 一輛H2 City Gold氫能巴士售價約2400萬,車價是傳統電動巴士的兩倍,取得官方補助十分關鍵。 據了解交通部擬補助一輛1千萬,若再加上環境部、各縣市政府的補助預估上看1500萬元,顯示即便取得補助後,氫能巴士的價格仍高昂。 氫能巴士若要上路,必須通過車輛驗證,才能正式上路。 和泰汽車商用車車輛部部長彭永菖提到,目前H2 City Gold已取得歐盟的合格證,且在國外已有120輛的運行實績,來台後不需重新測試驗證。 據悉和泰將引進5~10輛在台示範運行,並與國內客運業者合作。 許多民眾湧入和泰的攤位,參觀國內首輛氫能巴士。 圖/ 陳映璇攝影. 展望未來,和泰也希望氫能巴士能朝向國產化,如車體、底盤在台打造與組裝。

  4. 2023年10月23日 · 台灣首輛國產氫能巴士裸車原型車在今年5月亮相,正是由彩碤新能源所打造。 這輛氫能巴士車上安裝28公斤的氫瓶、續航力達450公里,加滿氫氣約需20分鐘。 不僅加氫速度快,且不需廣設充電樁,未來客運業者只要到中油或民營加氫站,就能補充能源;目前彩碤正積極在跟中油討論,共同推廣氫能發展。 氫能巴士車頂安裝28公斤的氫瓶,續航力達450公里。 圖/ 陳映璇攝影. 彩碤初步會與國內客運公司規劃氫能巴士的示範線,目前有意願的客運業者超過10家;至於海外市場則會採取整車輸出或OEM(代工生產)合作模式,合作對象包含澳洲、美國等。 目前彩碤推出的氫能車國產自製率達60%,但氫能車關鍵零組件供氫模組(氫瓶)主要採進口,4支氫瓶價格高達200萬元。

  5. 2023年5月10日 · 台積電關鍵化學品供應大廠英特格(Entegris),於今(10日)正式啟用座落於高雄的製造廠區,佔地54000平方公尺,是英特格全球最大的製造基地。 英特格總裁暨執行長Bertrand Loy和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謝俊安,也針該廠區現況進行說明,並給出營收期望。 英特格為美國特殊化學材料供應商,客戶涵蓋台積電、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聯電和美光(Micron)等晶圓代工大廠。 產品包含特用化學、光阻材料和EUV(極紫外光曝光機)的光罩盒,加上台灣家登精密,是全球唯二光罩盒供應商。 圖/ 英特格. 2奈米在哪,供應商就在哪! 英特格成熟、先進製程全包.

  6. 2024年4月11日 · 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是代替傳統的塑膠基板,可以形成更精細的電路,加上耐熱和抗彎曲等特性,將有利於大規模應用。 由於材料的物理限制,現行基板材料相較於玻璃更加耗電,也更容易膨脹和翹曲,玻璃將更符合未來需求。 玻璃基板為何成為受關注技術? 由於摩爾定律逐漸走向盡頭,半導體業者開始由2D走入3D,希望透過晶片堆疊並封裝的方式,持續推升電晶體數量,以取的更好的效能,最後步驟「封裝」則成為重點。 伴隨著這項趨勢,英特爾(Intel)宣布推出業界首款用於先進封裝的玻璃基板,突破傳統限制,量產時間將介於2026至2030年之間。 英特爾研究玻璃基板封裝技術已長達十年,選擇在於美國矽谷舉辦的2023年Innovtion Day上公布,頗有秀肌肉意味。

  7. 2024年3月12日 · 由於鈮酸鈦材料具有快充的特性,初步會應用在電動巴士上,解決傳統電動巴士長時間充電的問題,以及需要快充快放的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AFC)應用。 萬溢能源預計2024年建立鈮酸鈦材料試產線,初期產能目標24噸,2026年放大產能達到600噸。 圖/ 陳映璇攝影. 過去一輛電動巴士搭載200度電池,只能運用晚上離峰時段來充電,一次充電時間約需5到8小時;若未來採用快充的鈮酸鈦電池,電動巴士本身就不需要裝這麼多電池,只需需約搭載75度電池,透過拉高充電次數,來提高電動巴士的續航力。 陳金銘認為,「巴士應該是載人,不是載電池,使用快充鈮酸鈦電池的整體行駛距離,將會是傳統電池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