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6日 · 《全新一週》專訪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來跟我們談談華碩將 AI 結合物聯網所打造出的 AIoT 解決方案有哪些,應用在智慧工廠的發展與應用又有什麼,以及華碩在未來的整體產業擘劃與發展願景,有著怎樣的宏觀視野。

  2. 任何新聞稿、媒體連繫事宜,歡迎 E-mail 至公關信箱與我們聯繫. 業務信箱. sales@fusionmedium.com. 品牌想取得進一步曝光,呈現一個更完整、更亮眼的故事嗎?. 任何業務合作需求,包括原生報導、影音曝光、活動導流宣傳等,歡迎E-mail至業務信箱與我們聯繫。. 投稿 ...

  3. 2014年2月26日 · 現在我們來談談長途電話的費用:通常長途電話是來自美國之外的電話號碼,但有些國家,像是加拿大和大部份的加勒比海國家(從巴哈馬到牙買加)都有和美國相同的國家地區碼,也就是電話號碼開頭都是 +1,這使得這些號碼看起來就像美國本土內的 ...

  4. 2017年3月30日 · 1. 電話會打亂生活節奏.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有各自的事情要處理,所以我覺得傳訊息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用訊息聯繫不會打擾到彼此,讓我們真正有空時再好好回覆。 但打電話正好相反,這個方法有侵略性,強迫我們割下手邊的事情,跟對方講話。 我有數不清的經驗讓電話干擾到我的工作,害我要花更長的時間將思緒找回來,而且感到挫折重重。 2. 避免尷尬. 有時候,講電話會讓人尷尬,而且用電話溝通是快速的,如果你說錯話或說了不該說的,你無法收回或解釋。 有一次我女友傳了一張她新買的洋裝的照片給我,問我好不好看。 我沒想太多就回答,那洋裝好像我阿姨的壁紙。 之後是一陣死寂,到現在我都忘不掉當時沈默的痛苦。 除了像這樣的悲劇之外,你一樣也有遇過你跟你朋友在電話裡無話可說的時候,但你們彼此都不想尷尬地結束通話。

    • 台灣積體電路發展幕後功臣:工研院
    • 李國鼎預見先機:台灣必須發展電子資訊
    • 竹科的誕生讓台灣轉型以「科技導向」發展布局
    • 民營企業進軍、海歸派創業,竹科成台灣技術重鎮
    • 竹科「晶圓代工」模式啟動,產業影響力大增
    • 產業易受大環境變動影響,鼓勵台廠自主研發核心技術
    • 你可能會有興趣

    台灣的積體電路從 20 世紀 70 年代的封裝環節起步,發展於 20 世紀 80 年代末的晶圓代工廠,逐漸成為全球積體電路產業的重要力量。台灣的積體電路發展,與其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的非營利性質的工業研究院鋪墊密切相關。 在此之前的 1966 年,台灣在高雄市前鎮區設立了高雄出口加工區,這是當時台灣的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美國通用儀器在此設廠裝配電晶體,成為發展的起點。此後,鑒於當時台灣低廉的人工成本(不及當時先進國家的 10%),美國的德州儀器和艾德蒙、荷蘭的飛利浦、日本的日立和三菱均在台灣設立了工廠,由此拉開了技術轉移帶動電子產業代工的序幕。 在 1969 年參觀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後,台灣從韓國聘請美國韓裔研究人員回國創業的經驗中獲得啟發,於 1973 年將當時幾家石化類研究所整合成...

    在台灣的積體電路發展中,被譽為經濟奇跡的重要推手李國鼎,是業界公認的標誌性人物。李國鼎 1910 年出生於南京,1926 年進入東南大學學習物理學,後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1937 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輟學回國。20 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李國鼎當經濟部長,草擬過投資獎勵條例,推動過出口加工區,並力推建立新竹開發區。 經過 20 世紀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進口替代、出口替代後,台灣的小商品、小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鋼鐵、造船、石油化工等重化工業也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然而,隨著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的快速上漲,不少人意識到低工資、低成本的模式無法延續,需要產業轉型。 「應集中力量發展微型電腦及其週邊設備和中文電腦軟體」,這是李國鼎當時的判斷。1976 年開始,李國鼎支援多...

    與李國鼎一起推動的,還有孫運璿。孫運璿曾於 1973 年推動工研院的成立,後來又推動了美國無線電公司向台灣的積體電路技術轉移,與李國鼎共同促進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區的成立。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於 1976 年便開始籌建,1980 年底正式成立,主要位於新竹市東區與新竹縣寶山鄉,與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構成台灣的「西部科技走廊」。在籌建期內,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糧食危機與石油危機使台灣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經濟大受衝擊,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在調整過程中,台灣遵循「二高二低二大」(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價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污染低,關聯度大、市場潛力大)的原則,選擇機械工業和資訊產業作為重點工業,並將科技園區作為落實重點工業的發展措施之一,而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區則成為從「出口導向」向「科技導向」轉...

    初期,台灣投入大量資源開展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設立了《科技園區設置條例》《科學工業園區區外匯管理辦法》《科學工業園區區貿易管理辦法》等配套的政策,建立了專業的園區管理機構,引進海歸人才創業。 1979年,工研院電子中心升級成為電子工業研究所,開始了籌建商業公司的步伐。不過,在籌建聯華電子公司的過程中,其所邀請的聲寶、大同、東元、裕隆等民營企業並不積極。1980年,聯華電子成立後,進駐新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從美國引進 4 英寸晶圓生產線,此後幾年內聯華電子的專案進展順利,而工研院也將新開發的 3.5 微米 CMOS 製造工藝轉讓給聯華電子。 在聯華電子的帶動下,一批民營企業進軍電子產業,同時也有一批海外留學人員回歸創業──例如曾在仙童半導體工作過的陳正宇,在將 16 KB/64 KBSRAM...

    張忠謀出任工研院院長後,針對當時台灣缺少晶圓工廠的困境,推動了晶圓代工廠的發展。從 1987 年全球首家專業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發展開始,一批中小企業走上了專業代工的道路。1995 年,垂直一體化製造商(IDM)聯電公司也進行轉型,進軍專業的晶圓代工,以晶圓代工為支柱的垂直分工產業鏈不斷發展。 在台灣積體電路企業展露鋒芒的進程中,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簡稱新竹園區)逐步形成了覆蓋晶片設計、光罩制板、晶片製作、封裝、測試等環節在內的產業集群,例如在設計環節衍生了茂矽、矽統、威盛等企業。 在張忠謀出任工研院院長的同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基建工程基本完成,但是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仍然是以大學科技園為主,品牌影響力有限,企業入駐數量增長緩慢。 在接下來的 5 年,園區實施「科技生根、市場拓展」戰略,在全面規劃的...

    1994 年,為落實次微米計畫的研發成果,由台積電占 30 %股份,華新麗華、矽統、遠東紡織等 13 家公司參股的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竹園區組建,並建設了台灣第一座 8 英寸晶圓廠。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動態儲存裝置晶片,但是在激烈的競爭面前多年虧損,被迫退出產業競爭,最後在台積電主導下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 同樣在 1994 年,精英(力捷)電腦的董事長黃崇仁在獲得日本三菱電機的技術授權後,在新竹園區成立了力晶半導體。不過,力晶技術儲備有限,再加上資金鏈未能跟上,出現了嚴重虧損。後來,世界先進向力晶注資,成為力晶的最大股東,而力晶也自此向晶圓代工轉型。 21 世紀以來,園區的土地、水電、勞動力成本、環保、效能等各方面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而新竹園區開始了從製造為主向研...

  5. 如果你發現「以上在講的,根本就是我呀」,那你可能會是適合我們的好夥伴!. 《TechOrange 科技報橘》作為前瞻媒體,正是專注於創新科技、數位轉型,致力串連最有價值的科技社群觀點,找出台灣在國際趨勢中的定位。.

  6. 2021年10月8日 · 竹科就是強!新竹縣市不但 2021 年薪資居首,和十年前相比強彈 20% 也居最大增幅。鄰近新竹縣市的苗栗同享竹科獲利,竹科去年營收高達 1 兆 2439 億元,與 10 年前相比成長 4.8%,全面墊高竹科產業及生活圈的薪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