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紅酒櫃品牌 相關

    廣告
  2. 丹麥進口:雙溫控紅酒櫃、葡萄酒櫃,奢華質感、優良服務,歡迎您來電洽詢! 德國、丹麥進口:雙溫控紅酒櫃、葡萄酒櫃,奢華質感、優良服務,歡迎您來電洽詢!

搜尋結果

  1. 秉森酒莊莊主楊秉森以臺灣黑后葡萄釀製紅酒並以彰化二林在地平埔族巴布薩之名推出酒莊品牌BABUZA」。 二林冬季氣候乾燥、溫差大,葡萄只要能躲過颱風、露菌病危害,冬果的糖度、酸度表現通常比夏果更高,品質更好。

  2. 2024年5月10日 · line. 威石東的葡萄酒採取精品路線以精緻釀酒工藝搭配在地種植的葡萄品種包括臺灣的釀酒葡萄黑后葡萄。 文/蕭尹琪 圖片提供/威石東. 威石東Weightstone),這個臺灣在地葡萄酒品牌的名稱來自於埔里農地裡的歷史文物威石東創辦人前興農董事長楊文彬在2009年遇見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種的台中三號釀酒葡萄興起釀在地葡萄酒的念頭。 2012年,他在埔里水蛙窟遺址旁找到一塊地種葡萄,地裡挖出許多 3,000 多年前人們捕魚使用的垂墜石(weightstone),以此命名。 楊文彬於2016年辭世,女兒楊仁亞接下重任,致力釀出能夠代表臺灣風土的葡萄酒。

    • 臺灣釀酒葡萄起源與契作
    • 臺中場育成品種與特性
    • 栽培技術調適與精進

    唐朝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說明葡萄酒歷史起源相當悠久。然而,臺灣葡萄種植歷史卻相對年輕,據文獻記載,最早種植為1673年,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現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臺大)引進釀酒葡萄品種「奈加拉(Niagara)」,由於生長強健,適合在苗栗以北栽培。後來又引進同為釀造白葡萄酒的品種「金香」,於臺中后里、苗栗及新竹等區域栽培,奠定臺灣釀酒葡萄產業基石。 據臺大康有德教授文獻記載,1954年透過Adams先生由美國加州大學引進金香等6個品種,先於臺大溫室扦插後運送至臺中后里張啟川先生處進行繁殖,為金香葡萄發展的開始。由於臺灣光復後,酒與菸由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簡稱公賣局)專賣,公賣局計畫發展水果酒,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委請臺大編寫「臺灣葡萄栽培要義」,...

    由於葡萄酒與果實品質息息相關,為改善臺灣先天不良條件的限制,公賣局蔣青華先生與何妙齡女士,於1974年開始進行葡萄雜交選育作業,經選拔與田間栽培調查,於1994年育成品種「台玉」,為臺灣第一個自行育成的釀酒葡萄品種,惟推廣試種面積有限,釀酒葡萄仍以金香與黑后為主要品種。 而後自1997年起臺中場陸續育成果色黃綠,用於釀製白葡萄酒,酒品具有不同程度荔枝果香味的「台中1號」、「台中3號」及「台中5號」。另有果色紫黑,用於釀製紅葡萄酒,分別具麝香味及玫瑰花香味的「台中2號」及「台中4號」,授權酒莊業者使用。釀酒葡萄新品種之特性及推廣情形分述如下: 一、葡萄台中1號 為歐美雜交種,葡萄台中1號成熟果粒果皮黃綠色,果粒形狀為橢圓形,平均單粒重3~4公克,果肉質地較脆,可溶性固形物達18度以上,具有濃郁...

    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型態,並不適合葡萄栽培,惟經改良場所、學校單位及農友不斷累積經驗與調整栽培技術,並對花芽分化、新梢營養管理、著果及產量等進行研究,建立釀酒葡萄整枝修剪與產期調節模式。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頻率與強度提高,釀酒葡萄栽培需提早進行調適與精進因應措施,方向如下: 一、輔導整枝技術 臺灣葡萄栽培採用水平棚架栽培,但金香、黑后或新品種釀酒葡萄並無固定整枝方式,尤其密植造成枝葉重疊,對病蟲害管理較困難,嚴重影響葡萄酒釀造品質與收益。因此,臺中場輔導操作Y型(單幹雙主枝)整枝,不僅修剪容易、方便管理,而且產量十分穩定。目前酒莊幾乎都有葡萄園,新植葡萄則建議採行一字型整枝,既改善透光與通風,也營造良好的休憩空間。 雖然傳統金香、黑后及新品種栽培面積僅100公頃,臺中場持續輔導新栽培管...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1201. 文字 周尚儀/攝影 陳淦熙. 國際知名的釀酒大師陳千浩,為釀造出心中理想的臺灣地酒,登高山入深海,不僅專注研讀歷史、親身探查教科書沒寫的風土文化,同時攜手農民,復刻釀造遺失百年的台灣地酒,拚命三郎般敢衝敢拚的根性,只為了孵化一個夢想:推動「臺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 陳千浩以「釀酒」追溯臺灣土地的故事,將臺灣酒的迷人之處推廣至全世界。 說起臺灣酒,你腦中浮出的會是臺灣啤酒、標米酒,還是紹興或高粱? 然而除了這些傳統常見的酒品外,本土地酒還存在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精采風味! 本次採訪「最危險」之處,是輕茫的愉快感,一不小心就可能讓嚴謹失守。

  5. 2024年5月10日 · 陳錫卿之妻允芳茶行的老闆娘胡淑清說:「這次入選國宴的頂級精萃極品茶是以金萱和大葉烏龍拼配80%發酵而成的臺東紅烏龍經由低溫冷萃用來自瑞士的紅酒瓶盛裝味道方面比較高雅濃郁的蜜香結合果香喝起來有點類似東方美人 ...

  6. 20201029. 中福酒廠替小農代工釀酒,每桶酒槽可將600公斤的米製成600公斤的酒。 文/李盈瑩 攝影/王志元. 當小農米製酒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除了經營品牌特色之外,口味創新也十分重要。 與中福酒廠合作的小農之中,有人選擇在米種上做變化,使用自然農法的瑞岩香米釀製米酒;有些人則是添加薑黃或其他辛香料,以浸泡酒的方式增添風味。 從研發起家的中福酒廠 為稻農開拓農產加工新出路. 位於三星鄉大隱村的中福酒廠,是全臺近百家民間酒廠中,少數不以食用酒精調和,堅持採用天然米麴醱酵的釀酒廠。 廠長馬何增創立酒廠的契機,來自一份負責將生技公司研發擷取的優質菌株,結合臺灣優良米系研製成農產加工產品的研究案。

  7. 20240215. 撰文/李怡欣 攝影/林靜怡. 近年日本清酒受國人喜愛,本土酒廠也嘗試釀造清酒,其實日治時期臺灣已有釀製清酒的歷史! 稻米是臺灣主要糧食作物,但提及米製酒,往往只想到常用於料理的標米酒,臺灣稻米育種也一向以食用米為主,不似日本發展出專為釀酒栽培的「酒米」品種。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持續繁種在地傳承百年的「吉野1號」,並由歷史資料發現「吉野1號」曾被認證為「全島酒造最適米」。 在遍地開花的地酒再生運動中,吉野1號再受全島注目,或將醞釀出臺灣稻米產業升級的契機。 花蓮農改場長期為吉野1號保種、維持品種純度,是吉野1號米能傳承至今的關鍵之一。 (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