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Heho健康以「凝聚專業力量,傳遞正確資訊」作為媒體經營理念,透過採訪專業人士,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藥師等領域,提供專業與正確的資訊,並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報導方式,結合數位科技及內容呈現,讓大眾容易接觸並理解健康醫療知識,扮演好連結專家與大眾的角色。

  2. 2021年3月3日 · 月經量太大,醫師列舉8大可能原因. 在治療經血過多的毛病前,我們要先瞭解背後的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台北中山醫院醫療副院長李世明 就指出,常見的原因有8點,分別是荷爾蒙失調、卵巢功能不良、子宮腺瘤、子宮內避孕器、懷孕的併發症、癌症病變 ...

  3. 2020年5月15日 · 醫師:別再說感冒是因免疫力差!. 免疫力低下者有3個原因. 季節交換時,不小心冷氣吹多著涼出現 咳嗽 、流鼻涕,這時不少人都會說:「是因為免疫力很差所以常 感冒 。. 」以為一感冒就是免疫力變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任 ...

    • 新生兒報戶口流程
    • 新生兒健保卡、投保流程
    • 生育給付 、生育補助、育兒津貼辦理流程

    寶寶出生後,醫院會請家長辦理「出生證明書」,除了填上基本資料,在新生兒姓名欄位,通常會要求載明從父姓或母姓,這樣報戶口時就不用再寫「子女從姓約定書」,父母則須在約定人的欄位簽名或蓋章;另外也建議也可以一併申請副本,以便需要時使用。 報戶口可以透過臨櫃或線上申請。

    寶寶出生 2 個月內有就醫需求時,可以先使用父母的健保卡,但之後就不行。有些醫院會在寶寶出生後協助申請健保卡,如果沒有的話,也可在報完戶口後,一併替寶寶辦理健保卡。只要向戶政事務所索取填寫「健保投保申請單」,戶政事務所就會協助向健保署申請。 1. 先確認轉入爸爸或媽媽名下。 2. 確認要辦理有照片或無照片健保卡。 2.1. 通常是無照片健保卡,大約一週後會收到寄來的卡片。 2.2. 想申請有照片健保卡,可以用「健保快易通 APP」 登記,或者掃描戶所提供證明單上的 QR Code,到健保署「健保卡相片上傳平台」補傳相片,健保署就會依該相片製發健保卡,需要工本費 200 元。 3. 記得跟戶政人員索取「申請健保卡證明單」,如果寶寶需要就醫可以代替健保卡使用。 4. 若是線上報戶口,會直接通報衛...

    生育給付

    生育給付是就業保險給付項目,會依照媽媽職業的投保類型(勞保/國保/農保),而有不同的給付金額,必須在新生兒出生 5 年內提出申請,逾期將不予給付。金額方面,是被保險人生產或早產當月起,以前 6 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生一胎將一次給與生育給付 2 個月,若是生雙胞胎以上,生育給付按比例增加給付金額。 1. 攜帶文件: 1.1. 新生兒媽媽的國民身分證及印章(或簽名)。 1.2. 存摺影本。 2. 辦理地點:至戶籍地任一戶政事務所申請。 3. 收到申請書起 10 個工作日內核付,核付後約 3 至 5 個工作日匯入申請人指定帳戶。 4. 申請書:可至勞工保險局官網下載後填寫,連結可點勞保/國保/農保。 勞保、公保和國保只有媽媽可以申請,農保則是參與農保的被保險人(媽媽),或其配偶(爸爸)可申請。如果夫妻同為農保被保險人時,生育給付以 1 人請領為限,不得重複 。

    生育補助

    生育補助則是各縣市為鼓勵生育所發放的津貼,因此各縣市的補助方案不同,生育補助同樣可以在戶籍地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即可。新生兒出生日起 60 日內辦理,攜帶申請人身分證、印章、新生兒出生證明書正本、戶籍謄本正本,以及媽媽或爸爸的存簿影本辦理。

    育兒津貼

    家有 0 至 6 歲的幼兒皆可申請育兒津貼,2023 年開始,育兒津貼不再排富,每位家長都可請領。目前可領金額爸爸媽媽可參考「0-6 歲托育補助、育兒津貼到底有多少?2022 最新政策一次看!」。 1. 申請表哪裡拿? 1.1. 新生兒出生後申請人(父母雙方、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可至新生兒戶籍所在地的各鄉、鎮、市、區公所索取申請表。 1.2. 上各地方政府社會局(處)或各鄉、鎮、市、區公所網站下載申請表 2. 必備文件有哪些? 2.1. 記得帶申請人及新生兒身分證明文件(如戶口名簿)。 2.2. 申請人其中一方的帳戶影本。 文/陳韋彤、圖/蘇鈺婷

  4. 2023年4月24日 · 一年之中只有 5 1 日「勞動節」這天,可能是家長真正、唯一的放假日。 一般來說,如果家長屬於「勞工」身分,職業類別在《勞動基準法》保障中,就可以放 5 1 日的勞動節,但因為老師、公務員等不適用勞基法,因此目前不放假,國小以上的孩子都得照常去學校上課。

  5. 2023年7月5日 · 一表看懂新生兒長牙順序 - Heho親子. 寶寶幾歲長牙才正確?. 一表看懂新生兒長牙順序. 每個孩子的長牙時間是透過基因決定的,與身高、體重、飲食無關,平均 6 到 8 個月會長出第一顆牙齒。. 長牙齒是寶寶成長中很重要的階段,接下來每過半個至一個月會再 ...

  6. 2022年7月2日 · 指揮中新公佈重複感染定義. 國內有少數個案在確診三個內又出現症狀、快篩也同樣呈現陽性,卻無法通報的窘境。 指揮中心專家委員會先前針對此議題開會,共識以症狀及臨床上容易操作檢驗條件來定義,分成確診後的 1-3 個之內,以及超過 3 個的二次感染。 【1-3 個以內】認定重複感染,需具備兩條件: 症狀惡化 :若無症狀或跟原先有症狀看來沒惡化不可列入. 抗原快篩陽性、PCR 陽性且 Ct 值 27 以下.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到:「已解除隔離治療的確診個案,除症狀惡化等特殊情況外,於發病日或採檢日 3 個內無需再進行檢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