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28日 · 二、催化麵食推廣的推手 – 美國小麥協會 1960 年麵粉工會在政府督導下於1962 年成立「台灣區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1966 年「美國小麥協會」也進駐臺北,並與委員會共同在南港致力西式烘焙麵點的推廣教育。

  2. 2015年11月19日 · 臺灣製麵產業歷史發展 撰文:岳家青(全球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執行長) 麵食的發展,是在西漢時逐漸的形成。在這之前,小麥加工成麵粉是由捶、擣、舂,簡易之工具加工,直到漢朝時石磨之出土,才提高麵粉加工的效率和質量,更豐富了麵食的變化,而石磨一直沿用到今日。

  3. 2016年5月16日 · 台灣光復初期美國依據戰後計劃給予台灣軍事與經濟援助其中一項是以美國剩餘農產品小麥當作糧食援助。 美援小麥經過麵粉廠加工成麵粉之後,麵粉袋上印有中美合作,淨重22公斤,還有中美兩國旗幟,雙手互握圖。 在當時台灣經濟落後,民生物資缺乏下,就有人將麵粉袋充分利用製成褲子、袋子。 台灣小麥在日治大正八年台灣總督府從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沿海一帶推廣種植小麥,台中大雅在日治時期,就開始利用冬季種植小麥,是國內小麥(冬麥)生產的重要產地。 當時公賣局時代以保證價格收購,做為金門高梁酒及埔里紹興酒主要釀酒原料。

  4. 2015年12月4日 · 產學攜手孕育臺灣「香蕉麵」 到「台灣好麵微打樣中心」的發展 撰 文:王俊權( 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飲食的需求已從吃得飽吃得好,進化到吃的健康,健康的訴求是許多現代人飲食的根本概念。

  5. 2016年11月22日 · 臺灣在地小麥產量少、生產成本高,價格也無法和國外競爭,小麥的發展難以完全取代進口,因此對於小麥的栽種與鼓勵措施,包含:以契作栽種小麥方式為較佳、舉辦活動讓大眾認識臺灣是一個有生產的小麥。 例如:素有「臺灣小麥故鄉」美稱的臺中大雅,除了當地製麵企業與農民契作小麥生產之外,並每年舉辦的「小麥文化節」不僅產生經濟效益,同時喚醒大眾重視臺灣在地小麥與麵食文化,積極投入傳統文化考究與加值應用創新發想,以利於傳統文化之保存,也帶動了政府的積極重視以及刺激有意栽種的業者重要之參考,而這種活動體驗讓參與者說出令人感動的故事,是值得其他各地小麥栽種效法的。 參考文獻. 行政院農委農業統計資料查詢(2015)。 綜合統計>動態查詢>農產品生產面積統計。

  6. 2017年11月14日 · 試吃申請 新春賀喜 企業禮讚最體面 曾榮獲「臺中百大伴手禮」及「企業金手獎」殊榮的三風麵館,精選台灣各地養生食材,推出各式養生零食、麵禮盒,產品訴求健康養生,以天然、養生、健康無添加物的製麵原則,廣受企業客戶好評,多家企業客戶已連續多年預訂三風麵館春節養生禮盒。

  7. 2016年7月6日 · 料理台灣雙月刊是一本涵蓋餐飲流行趨勢、餐飲專業知識、餐飲教育動態、以及餐飲文化的專業餐飲雜誌。 提供餐飲業界、學術界及熱愛美食的人,即時、深入、有價值之餐飲相關報導。 本期《料理、台灣》邀請到幾家在台北具有代表性的餐酒館,一同分享其經營餐酒館之經驗並分析其市場未來,【料理MIT】另以鐵板燒為主題,更邀請幾家具代表性的鐵板燒餐廳餐與此專欄。 內容簡介. 會長的飲食觀點. 6 台灣烘培產業進軍全球市場|陳飛龍. 好吃社會學. 8 小英就職國宴菜單 |蕭新煌. 美寶專欄. 10 好還要更好,從國宴談規矩 |王瑞瑤. 好吃港仔. 14 這一餐只要吃肉-最美味的牛排|周國偉. 17特別企劃. 餐飲微醺風潮-Bistro餐酒館的華麗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