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腸病毒水泡 相關

    廣告
  2. 全天然發酵 數十種高濃度消化酵素,蛋白質含量高達53.2公克/100公克,分子量小 人體容易吸收。 類胡蘿蔔素含量是胡蘿蔔的1.5倍 維生素B12含量是豬肝的4倍 鐵含量是菠菜的23倍,營養完整豐富。

搜尋結果

  1. 臺中農改場與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合作抗腺病毒腸病毒研發經實驗室細胞試驗證實紫錐菊水萃物具抑制腸病毒71型及腺病毒第3型效果臺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張鑾英表示病毒感染會經過吸附進入細胞及在細胞中複製繁殖等過程試驗臺中農改場提供的上百種植物萃取物後發現紫錐菊水萃物具有抑制病毒吸附進入細胞效果。 今年武漢肺炎(COVID-19)病毒肆虐全球,臺大兒童醫院也正在試驗紫錐菊是否具有抑制武漢肺炎病毒的效果。 臺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表示,國內紫錐菊產業目前年產值約3、4千萬元,以國人每年消費感冒糖漿2億支估算,紫錐菊產業至少還有10倍的成長空間;未來台中1號技轉栽培,希望1年後能搶佔國內9成紫錐菊原料市場。

  2. 益生菌可以改善人體腸道微生物平衡適度補充優酪乳納豆泡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有助維持腸道健康不僅人體需要益生菌大自然中也存在許多微生物能夠幫助植物頭好壯壯。 經過學者專家多年努力,已有不少天然好菌,被開發為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及植物保護製劑,不僅可以幫助農民生產品質優良的農產品,還可減少化學農藥、肥料的使用,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本期《豐年》邀請專家學者深入探討植物益生菌,同時請農友分享經驗,蘇力菌如何有效防治斜紋夜盜蛾? 木黴菌為何可幫助作物對抗高溫、寒害、淹水、乾旱等環境逆境? 液化澱粉芽胞桿菌又是如何大顯神威,可以抗病害、促進生長,還可提升禽畜換肉率? 一起來認識這些厲害的植物益生菌吧!

  3. 20190415. 近年來永續農業已廣泛受到各先進國家重視,如何減少施用化學肥料、農藥,又能兼顧農業生產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已被視為農業研究新方向。 施用微生物肥料不但符合前述要求,且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益、提高產品安全性。 微生物肥料的觀念,便在此潮流下逐漸興起,市面上類似產品隨處可見,然而究竟哪些才是真正的微生物肥料? 根據江晃榮《微生物肥料之市場調查》一書關於微生物肥料定義,指含有某種活微生物或酵素的粉狀或液狀製劑,施用於種子、幼苗或土壤,可加強營養素有效性或增加土壤營養成分,補充土壤有益微生物數量,使土壤維持良好生態環境而發揮其功能。

  4. 水產試驗所發現出現大量死亡現象的文蛤池,很多是水質管理不佳,多數有弧菌爆量的問題,水試所最近找到能對抗弧菌的新殺手「短小芽胞桿菌D5」,把它添加在文蛤飼料裡再加上水質管理,就能把文蛤育成率從3成提升到6至7成,益生菌現已技轉給國內廠商。 根據水試所2015至2018年雲嘉南地區文蛤養殖環境調查,來自養殖戶主動送驗水質與獸醫到場採檢等案件,發現255場次的文蛤養殖池中,單純因水質不良而造成文蛤大量死亡的情形有129場次,占50%;另外100場次,約佔4成除了水質不良因素外,還有弧菌或革蘭氏陰性菌等病原菌感染,顯示水質管理是文蛤死亡最主要的因素。

  5. 20210831. 文/田育志 攝影/梁偉樂. 去(2020)年11月16日,由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農科院)建置的農業微生物工廠,在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舉行揭幕儀式並正式開始運作,廠長黃文的表示,農業微生物工廠將扮演銜接學研界與產業界的橋梁,將微生物研發的能量轉換為量化生產的實踐方案。 微生物工廠成立雖然才半年左右,但已與多家從事微生物肥料、農藥等製劑公司合作,從菌株擴培、製程規畫、產能擴大、發酵參數最佳化、人員培訓、設備提供等方面,替微生物製劑的產業發展注入一股新的能量。 銜接學研界與產業界 農業微生物工廠應運而生. 在農科院植物科技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黃文的,長年來投入微生物發酵的研究領域,去年接下農業微生物工廠的建置任務,且擔任廠長一職。

  6. 一、天然素材農藥. 天然產物不以化學方法精製或再加以合成者,如香茅油、印度苦楝萃取物、大蒜萃取物、曼陀羅、橙油、茶樹萃取物、羅勒、檸檬草等植物,其許多二次代謝產物均可被用作殺蟲劑。 使用最廣泛的植物化合物是從印度苦楝萃取出的印度苦楝油和被用作殺蟲劑的除蟲菊酯。 二、生化農藥. 生化農藥也稱為化學信息素,動植物以防禦為目的或物種之間訊息傳遞,而分泌出的化合物或其合成類似之產品,包括昆蟲費洛蒙等以生物性素材經過化學萃取或合成,如甜菜夜蛾費洛蒙、斜紋夜蛾費洛蒙等。 三、農用微生物製劑. 用於作物病原、害蟲、雜草防治或誘發作物抗性的微生物或其有效成分經由配方所製成的產品,其微生物來源一般由自然界分離所得如蘇力菌、黑殭菌、枯草芽孢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木黴菌。 四、天敵昆蟲.

  7.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課長朱盛祺分享,「在草莓灰黴病的防治上,目前活菌1號已完成4場雙劑型的田間試驗,防治率73%、罹病率降為10%以下! 在肥料部分,活菌1號也可提升草莓開花結果率。 」苗栗活菌1號雙效齊發,從根本減少化學藥劑使用,提升草莓的食用安全。 針對大宗作物困擾農政單位多時的主要病害防治,液化澱粉芽孢桿菌也占有一席之地。 以臺灣栽培面積第一大的水稻為例,稻熱病是水稻常見的真菌性病害,嚴重時的產量損失高達50~90%。 每年臺灣用於防治稻熱病的經費,就占去農藥殺菌劑總額12%,危害程度可見一斑! 面對稻熱病挑戰,林宗俊提到,農試所研發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P-2-2製劑,經實驗可降低稻熱病發生率最高達80%,有望在將來取代化藥,成為臺灣防治稻熱病的主要資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