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7日 · 「我們無法在被槍指著頭的情況下進行談判。」 1962年10月19日,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的公開行程包括前往俄亥俄州克里夫蘭造勢,再到伊利諾州停留兩站:春田市和芝加哥。從當天的照片、影片和報導看來,甘迺迪一派輕鬆,微笑著和州政府官員一起坐在敞篷車裡,並在克里夫蘭的戶外集會上 ...

  2. 2022年9月28日 · 衝突讓我們更團結──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烏克蘭人的千年追尋. 今天的烏克蘭民族,是在各種帝國勢力與文明範圍交會之處,從各種瓜分與苦難中生長出來的。. 烏克蘭國歌的開頭唱著「烏克蘭尚未滅亡」,是19世紀烏克蘭民族主義的心聲,更是這段歷史 ...

  3. 2022年8月22日 · 當代戰爭中,民眾與政府如何協作,無聲平民大軍如何加入反抗?《報導》採訪海內外烏克蘭人,聽他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投入戰場,從8年前的廣場革命至今,繼續為民主自由奮鬥,試圖守護、贏回自己的國家。

  4. 2021年11月10日 · 歐列格.戈傑夫斯基(Оле́г Анто́нович Гордие́вский)是冷戰時期的傳奇間諜,他在蘇聯國安會(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 KGB)的特務家庭長大,從小就注定要成為KGB情報員。. 然而加入KGB沒幾年,他就轉而效忠英國軍情六處(Military Intelligence ...

    • 他們的兩場戰爭
    • Lgbtq+人權,被俄國視為西方價值入侵
    • 「國家的獨立,與我有勇氣決定出櫃是相關的」
    • 戰爭,也讓他們看見人性的美好與樂觀
    • 當彩虹旗從基輔到台北

    基輔同遊光是3月就服務了650人,小小的團隊馬不停蹄,但空襲警報仍每天響起,無人機和飛彈每天在烏克蘭各地造成傷亡。10月中,炸彈落在庇護所旁,彈殼打破玻璃噴射進來之後,幸運地無人傷亡,但他們肯定的是,基輔無法舉辦同志遊行了。這是他們的旗子,越過國界,由各地社群、烏克蘭人替基輔遊行的原因。 希羅斯說,以上,只是他們打的第一場仗──與全烏克蘭的民眾一樣,活在死亡的威脅中,以鍵盤、志工行動或服役來對抗。 作為LGBTQ族群,此時他們還得打另外一場仗──LGBTQ+的人權倡議,消滅歧視跟惡意。 這座無法見光的庇護所,就是一例。光是找地點,就是一大難處。「房東一聽到我們是誰,通常就搖頭了,」希羅斯說,作為前蘇聯國家之一,烏克蘭與鄰近區域國家類似──相較於西歐,對於性別少數族群的開放和友善程度較低。雖然...

    在普丁的敘事裡面,LGBTQ+的存在和平權運動,是西方的武器,俄羅斯必須抵抗西方的入侵,守護傳統價值。 克里姆林宮在2021年7月發布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共43頁的文件中,提到至少20次「傳統價值觀」。在「實現國家安全」的標題下,特別強調家庭、母親、父親等傳統的重要性,並強調孩童的道德、智力、身體發展等,直言俄羅斯必須提高出生率。 俄羅斯除了將性別平權、LGBTQ+平權運動視作西方破壞國家穩定的武器,也用各種方法,在烏克蘭境內推動反LGBTQ+平權,稱那是北約在削弱俄羅斯。 2012年在烏克蘭親俄總統任內,幾乎是從俄國複製來的《同性戀宣傳法》草案,透過親俄議員提案進入烏克蘭國會議程。2013年底,烏克蘭發生廣場革命,俄羅斯最大報《共青團真理報》(Komsomolskaya Pravda)...

    不論是希羅斯、基輔同遊或者烏克蘭的LGBTQ+社群,都沒有放棄。2014年2月底,廣場革命結束、親俄總統下台,烏克蘭走向歐洲和西方價值的方向較為確立,同運人士也開始在基輔之外舉辦遊行、倡議,在暴力之下現身,在衝突之中對話,在俄國的宣傳跟其支持的極右勢力之間,向一般民眾說明,為什麼性別平權屬於烏克蘭選擇的未來。同時,克里米亞被併吞,烏東進入長期戰爭。 「2014年的戰爭開始之後,有些人會說,在同志遊行跟戰爭之間只能擇一,必須集中所有的精力在戰爭上,不要談什麼包容、多元了,」希羅斯說明,戰場上的戰爭,以及社會裡的衝突,一般人看是兩場戰爭,但對他們來說並不。 「不要跟俄羅斯一樣。」希羅斯脫口而出。 2014年後,烏克蘭的確與俄羅斯愈來愈不同。2015年烏克蘭訂定《反歧視就業法》,2016年放寬合法...

    希羅斯來自烏國第二大城哈爾基夫(Kharkiv),離俄羅斯邊界只有60公里。他們家在俄羅斯有親戚,許多已無法對話。他的表弟,在馬里烏波爾(Mariupol)喪生,他在赫爾松(Kherson)的同運夥伴被綁架兩個月,俄軍以死為威脅,要他交出社運人士清單──所有社運人士都知道,俄軍有一份死亡清單,佔領時、戰爭時,他們是最優先處理的對象。 但希羅斯卻對未來相當樂觀。 首先,他笑稱,過去遊行時一天就會收到上百個威脅,庇護所至今7個月,只有一個稱不上威脅的威脅。 第二,8個月全面性戰爭至今,因為性傾向造成的社會分裂與衝突,正在弭平:「一個人的性向是什麼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他還活著。」他說基輔被圍城時,他與伴侶一路逃向烏西,即使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小村莊,檢查哨把他攔下時,人們竟給他水、存糧、茶,「...

    戰爭仍在進行,隨之而來的貧窮、流離失所、失業等問題將帶來更多的挑戰,同時,俄羅斯的威脅也不見停止的可能。希羅斯坦言,他們知道戰爭可能創造更極端的社會,所建立的庇護所,也是在為未來作最壞的打算,長期為LGBTQ+社群提供支持。 希羅斯回顧基輔同遊10年的每一步累積:2012年,被包圍、被痛毆、被人海攻擊的15人,到2021年時已是7,000人參與、反對者剩百人的態勢;2022年,他們雖無法舉辦同志遊行,但官方旗幟走過18個國家,台灣成為第19國。 「每經歷一件事,我都想要學到一些什麼。(遊行被威脅時)我學到的是安全的重要,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在那之後,我不管是辦公室的規劃、庇護所的經營、遊行的安排等等,我知道安全都必須是第一。雖然我不太想從那種人身上學到這件事,但我們總之是成長了。」希羅斯說的,...

  5. 2022年8月15日 · 李雪莉/因為反抗,所以存在. 從烏波邊境關口梅迪卡(Medyka)搭巴士進入波蘭的烏克蘭難民。. (攝影/楊子磊). (編按:本文為 《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反抗,所以存在》 總編輯序。. 不過半年前,對全世界而言,俄烏戰爭還是一場「不可能戰爭」,不可能 ...

  6. 2023年2月23日 · 當地在實行農業集體化的同時,烏克蘭的穀子卻一車車載去俄羅斯,書中訪問到的饑荒倖存幾乎都曾經面臨滅村邊緣。 食物是戰爭,而戰爭是重寫歷史──《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付印時,2022年的俄烏戰爭尚未打響;當俄軍占領馬里烏波爾(Mariupol)時,其中一個行為就是拆除當地的大饑荒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