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花蓮市民宿排名第一 相關

    廣告
  2. 先訂後付,免費取消預訂,全天候廣東話客服支援. 酒店民宿等應有盡有,高檔低價任君選擇,訂房訂機票信心之選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3.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booking.com

    預訂全世界 85,000 個目的地的住宿。 Booking.com 官方網站。

搜尋結果

  1. 花蓮縣立體育館災民收容中心。 (攝影/林佑恩) 「花蓮人地震沒在跑的啦! 都是外地人在跑,你也沒跑過吧! 哪知道這次那麼嚴重,重到七級⋯⋯真的好像是世界末日那樣。 」剛盥洗完的陳先生向隔壁睡墊上的一家人說,一群人開始七嘴八舌討論起這次地震,隔壁睡墊的陶媽媽一邊哄著鄰居的小孩,一邊回應著陳先生的話,「嘿啊! 我們原本也沒跑啊! 還在裡面打掃,因為地上都玻璃碎片⋯⋯但這次真的比九二一還恐怖! 2月6日晚間11點50分,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0的地震,花蓮縣市震度達7級,暗夜中有4棟建築物嚴重塌斜,而陳先生所在的雲門翠堤大樓,多樓沒入地面,是此次受困人數最多、受災最嚴重的大樓。

    • 小鎮社區的另一個家
    • 找到發病以來最平靜的日子
    • 以工作搭起病患與小鎮的橋梁
    • 重新證明「身而為人」的價值
    • 落在制度化資源外,社區家園仍前景未明

    同樣因幻聽而在台北多次住院的小靜(化名),來玉里一待就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一醒來人家跟我講說這裡是玉里鎮,我說:『什麼叫玉里鎮?從來沒有聽過。』我是被強制送來的,剛來時很想回家,在急性病房天天打電話給我姊姊,問什麼時候可以出院,她敷衍我一句,妳好了就可以出院。剛來時我很怨恨,覺得都是姊姊、姊夫害我住院,一直等到了慢性病房時,較資深的病友開導我,加上借很多書,把精神擺在工作中,才漸漸放下。」 「父母親不在了,姊姊自己有家庭,兒孫都很大,回去幫不上他們,自己沒很好出路,考慮就在這裡終老。這邊跟醫院很不同,可以自由出入,10點半門禁,晚回來講一聲就好,白天工作,晚上各自回來盥洗、吃飯、聊天,常幫鄰居倒垃圾,跟他們相處融洽,房東也很照顧,過年都送很多東西。」小靜與其他4位室友,現在在醫院外租屋居住。...

    在近年頻頻因為社會事件,使得大眾對於社區中的精障者充滿疑慮甚至排斥的集體氛圍下,玉里榮院正在實踐的精障者社區居住,儘管只有20位病友,4個據點散布在鎮上,規模以及人數都是全台少見。 「除了專業醫療與社會福利,這一群人到底需要什麼支持跟協助?如果讓精障朋友能得到尋常的生活,不只是認識老師(職能治療師)、醫師、護理師,而像你我一樣有人跟人之間的連結,當他們覺得有機會被公平對待的時候,就會為自己努力。我們期待用『人權』,而非只有『社會安全網』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玉里榮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鄭淦元表示。 「我們都是經過急性、慢性、康家、璞石(社區復健中心),循序漸進才到這裡,心裡不會很慌。至少要符合4個標準:服藥穩定、工作穩定、情緒穩定、作息穩定,才可以住進社區家園,」小靜解釋,「服藥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把...

    「這兩家醫院養活了無數個家庭,光玉里榮院的員工就有大概600人,基層工作都是在地人在做;以前四、五千人的時候,每天吃的、用的大量需求,使攤販有生意可做。這裡對精神病患包容度高,很大的原因是互惠,」在富里出生,高中搬到玉里的陳文發說,他的父親以前就是在玉里養護所的萬寧院區擔任工友,母親則在裡面幫忙煮飯,從小放學後就會到那邊找爸媽,就像出入自家後院般自在,而今他已成家有了孩子,並在玉里榮院擔任社工超過10年,三代人的生活都和醫院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許多病患到鎮上商家從事各項工作,為老化的社區貢獻不少「勞動力」,在頻繁的面對面接觸中,在地人早就接納其為鎮上一份子。 「可能因為居民普遍年長,居家打掃的需求量真的很大,最怕逢年過節,應接不暇,一週大概出去100人次,歷年有時不小心300人,即使派到最...

    「住院的時間很漫長,久了之後就忘記要出院。現在情況好轉,我覺得一定要再回到社會,好好地工作生活;需要時間才能得到老闆肯定,讓人家看到我們其實也是可以好好做事,」小左說,他是首批經過評估可自立生活的病友,現在住在最早成立的社區家園。 發病近20年來,已不願回首、也難以記起在這個社會中消失無蹤的人生,平淡語氣中,念茲在茲的是用工作填滿現在的生活。除了臨時暫停的炸油條,他還接了便當店清潔及送餐,以及兩個居家打掃,共4份工作。 「沒發病前,我在高雄跑業務送貨,剛退伍憑著一股衝勁想要有一些成就,但是在外面生活沒很規律,工作壓力太大,常碰到挫折,沒得到家人支持,精神很差。進醫院後,沒想到我們這種慢性病需要住院長期治療,剛開始非常焦慮,社會上的一切全部暫停,人生等於重新歸零,」小左勉強回溯最初生病時的景況...

    「其實他們現在在過一個很平常的生活,但是社會大眾有很多苛求,他們必須表現得比較好,很用力活著,證明可以在這裡。連開瓦斯煮飯,都會被質疑有沒有可以自己開伙的條件,」玉里榮院社工楊淑齡說。社區家園於2015年開辦之初,她就遠離故鄉到這裡擔任個管工作,猶如看不見的紐帶,連結家園住民們從醫療與職場,從生活到居住的大小疑難雜症。 她有時是噓寒問暖的媽媽,每週陪伴一同散步、打籃球、逛夜市,每月召開討論生活事務的家庭會議,或為了維持回鄉探親住民在家中的形象,檢查打包行李裡面的內褲是否有破洞,甚至替住民找到父親的墓,前往上香,填補病中無法盡人子義務的遺憾;有時又像裁判,嚴格執行住在家園裡的規則,在方案發展前期不定時抽查藥盤(中期後藉由自主管理與同儕互助,並引入護理師協助到家園進行衛教諮詢,個管則退為陪伴與提...

  2. 2017年4月18日 · 河流孕育了城市,日治時期的紅毛溪、如今居民口中的溝仔尾,就像是花蓮市老街區的母親之河。隨著商業行為蓬勃發展,寸土寸金誘使人們把溝仔尾以水泥加蓋,花蓮縣政府更打算將此地打造成全長約1.4公里的「日出香榭大道」,鋪上要價3億元的花崗石,規劃行人徒步區,地方人士憂心,此舉 ...

  3. 2022年7月23日 · 紀新洲/花蓮,一座山海之城的心跳聲. 搬到花蓮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可以算是落地生根的後山一分子了。 由於前幾年較深入的接觸攝影,於是動起念頭開始用鏡頭去記錄許多在地事物。 本文主要呈現近幾年斷斷續續拍攝、以花蓮為場域的街頭攝影,以及人在山巔水湄的活動樣貌。 這些照片並非圍繞在特定的紀實議題上,而比較算是漫遊在花蓮市區及周邊的隨機影像,時間上則橫跨了疫情發生前與發生後。 由於台灣東部的開發比西部來得晚,花蓮沒有太多的工業汙染,空氣乾淨許多,生活步調也比西部來得慢,這是這座城市的特性之一。 除此之外,這裡是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會之處,兩大板塊的衝撞,也擠碰出壯麗開闊的高山、峽谷與海岸線。 然而福禍相倚的,後山住民也必須面對比較多的颱風與地震。

  4. 2016年8月17日 · 綽號微笑老田的田智宣以勤政親民不分藍綠的形象獲民眾支持先後擔任兩屆吉安鄉長兩屆花蓮市長2014年競選連任花蓮市長時甚至比傅崐萁縣長選戰在花蓮市得票多出近8,000票

  5. 1973年,當亞泥來到花蓮秀林鄉富世村之後,一切都變了調。 原本在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耕作居住的原住民,被趕離屬於「原保地」的家園,原住民保留地,其實保護不了什麼。 2016年11月25日,亞泥新城山礦場,向經濟部提出又一次的礦權展延申請,獲得通過,這一次的採礦期將到2037年。

  6. 從她17歲舉家移居台北市以來,40年間搬過40次家,包括工廠宿舍、建築工地、河濱便宜住屋、低矮木屋,最後搬進平宅。. 據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的 調查統計 ,2019年3月,新北市、台北市原民共17,146戶(註) ,依照雙北原民家庭的自有住宅率 5成2 計算,約8,230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