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2日 · 1. 藻礁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藻礁是「藻類」造,有別於珊瑚礁「動物」造,成長速度緩慢。 以桃園海岸造主體「無節珊瑚」為例,20年還成長不到1公分,而珊瑚礁平均年成長1公分。 藻礁分布也不廣,台灣1600公里長海岸線,有藻礁分布不到50公里,其中桃園一帶的藻礁歷史更長達7600年,學者認為是台灣少數能成為世界遺產珍貴地景。 除此之外,藻礁可提供底棲生物生存空間,因此在藻礁旁能看到螃蟹、蝦等生物。 藻礁也具海浪消波功能,是天然海岸屏障,有藻礁的地方,浪打上岸時明顯被削弱。 藻礁還能幫助探測古環境,體骨骼可比對出所屬年代、當時海水溫度,進而了解海岸、環境以及氣候變遷。 (圖片來源:「珍愛桃園藻礁」網頁) 2.「珍愛藻礁」要保育哪裡的藻礁? 廣告.

  2. 2021年3月6日 · 關於三接與藻礁的討論主要繞著天然氣發電與藻礁保育打轉還被形容是兩種環保思維的權衡主要有3大爭議一定要蓋在藻礁上嗎環團建議三接可建在台北港認為成本較低且可成為北部天然氣供應樞紐。 但經濟部長王美花3日表示,如果改蓋在台北港,從環評到蓋港要花11年(現行的「三接」案已於2018年通過環評 ),這段期間將出現巨大電力缺口。 (藻礁養育近百種海洋生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少了「三接」,空污更嚴重? 王美花表示,「三接」供氣後,能讓大潭電廠3部燃氣機組上線,補足北部電力缺口。 如果沒有「三接」,需靠南北調度電力,讓目前在中部、高雄的減煤努力走回頭路,可能增加500萬噸燃煤用量,加劇空污。

  3. 2021年4月6日 · 好地球. 「一旦消失,就不會再有了!. 」他們在海盡頭,捍衛全台最大濕地. 2021/04/06 · 作者 / 簡毓群 · 出處 / web only · 圖片來源 / 公視提供. 彰化海岸濕地是台灣潮間帶最大濕地,有大量水鳥棲息。. 但當濕地逐漸變成防波堤岸、填海工業區,生物何去何從 ...

  4. 2021年4月13日 · 《海洋陰謀》中提到,「全世界每天被設置使用漁網、漁繩,足以纏繞地球500多圈。」如果漁業蓬勃發展是導致海洋資源枯竭罪魁禍首,也是海洋塑膠廢棄物氾濫主因,那麼如果我們試著把一些目光轉移到漁業身上,能否稍微改變現況?

  5. 2020年7月28日 · 並非如此,有些食物是一定要藉由烹煮去毒性,煮熟才能食用。. 典型生食以不經烹煮(或非常低溫、不超過約攝氏46度)方式,料理蔬菜、水果、堅果和種籽等,以保存食物中酵素和營養素。. 但像是香菇沒煮熟,裡面多醣體會引起過敏,進而導致皮膚 ...

  6. 2021年9月10日 · |樂活島. 好好地與黴菌相處! 解謎發酵文化,黴菌如何釀造出「鮮味」? 2021/09/10 · 作者 / 小倉拓 · 出處 / 行人文化實驗室 · 圖片來源 / unsplash. 發酵食物和台灣生活息息相關,另外包括日、韓,以及越南,東亞美食「鮮味」,來自特有發酵黴菌文化。 高溫潮溼形成發酵寶庫,更醞釀出迷人地方特色。 以下摘自《發酵吧! 地方美味大冒險》,小倉拓著: 無論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餐桌上一定會出現發酵食品,這表示著人們運用微生物力量文化已深根固蒂。 從世界各地都享用得到標準發酵食品,再到某些地區熱情喜愛在地發酵食品,發酵世界呈現多樣性實在是不可勝數。 發酵在東方與西方兩地起源. 近來,我向歐洲與美國人介紹日本發酵食品機會變多了。

  7. 2020年10月7日 · 根據《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報告,新冠肺炎肆虐至今,全球人口每個月使用並丟棄口罩多達1,290億個,塑膠手套則為650億個,成為新環境亂源。英美各國環境部門與專家,也開始研擬將廢棄口罩列入廢棄物管理計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