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30日 · 在台灣有一位平民股神松泙,是廣為人熟識的散戶高手,沒有任何財務學術背景,亦沒有做正職賺取收入。 在年輕時曾因參與投資父親的木材生意而負債200萬元台幣(相當於55.7萬港元),還債11年,最後成功靠股票賺錢,在台灣股票市場連賺46年,養活一家大細。 【日本「平民股神」20萬炒到17億 4個守則炒到發達: 按此 】 他擅長短綫操作股票,發明了一套在台股「炒除淨」(台灣稱除權)的方法,過去曾在一次除淨旺季獲利2,000萬元台幣(相當於約557.3萬港元)。 他曾透露,每年6月至9月是他操作股票最有信心的4個月,市況很好時,一天就能賺進一年的生活費,就算在市況不好時,也有信心可以賺到當年度的生活費;4個月下來,夠賺可花好幾年的錢,資產有一半以上是炒除淨賺來的。 以下就是他炒除淨的大致操作流程。

  2. 2024年5月6日 · 美國時間上周六(5月4日),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美:BRK)第59屆股東大會,亦是他在公司首席副董事長芒格(Charlie Munger)在99歲高齡離世後首次單獨亮相,主持問答環節。 與往常一樣,現年93歲的巴菲特不僅分享了他對巴郡眾多子公司和投資組合背後的財務基本面的見解,還有與「最佳拍檔」芒格的投資心路、友情點滴。 投資路上總覺孤獨. 惟有「建築師」芒格相伴. 在股東大會短片結束後,巴菲特在台上首先提到的是芒格。 他要求工作人員為芒格亮燈,並邀請現場約三萬名股東起立鼓掌,向他逾60年的商業夥伴致敬。 在掌聲和歡呼聲過後,巴菲特講述巴郡業績之餘,繼續談及芒格。 他自稱在商業決策上的主見強烈,某程度上在投資問題方面總是「自言自語」,有些事情他「認為自己做不到,便決不會做」。

  3. 2024年3月26日 · 發布時間: 2024/03/26 08:15. 最後更新: 2024/03/26 08:15. 分享:. 巴菲特:炒股初期沉迷技術分析 8年後才知用錯方法. 即使是股神巴菲特,投資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他曾經在接受美國著名主持人Charlie Rose專訪時說,在炒股初期他一度沉迷技術分析,8年後才 ...

  4. 2024年3月22日 · 29歲Pete Ballmer現在是一個脫口秀戲劇演員. 作為富家子弟,他的生活相當節儉,甚至對錢有所抗拒. 25歲他獲贈百萬資產 但至今依然後悔選擇收下. 父母節儉 沒想到家裏這麽有錢. 「我到小學高年級時,只知道我家裏很有錢,但我不知道我家有錢得在全世界、在歷史上都是數一數二。 」Pete Ballmer對Business Insider表示。 但Ballmer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微軟的大人物。 「我記得當一個小孩問我家裏有多少浴室時,另一個孩子插嘴問我媽是不是開梅賽德斯。 」Ballmer只是淡淡地回復:「不,她只是開福特Fusion。

  5. 2024年4月14日 · 有個股神鄰居幫你理財是什麽體驗? 這則來自《紐約時報》的故事,揭示在巴菲特年輕時,曾有鄰居請他管理6.7萬美元(約52萬港元)積蓄,30年後這筆錢變成了價值2500萬美元(約1.95億港元)的巴郡股票。 私交甚篤 交巴菲特管理52萬元積蓄. 1960年代,巴菲特夫婦結識了猶太拉比Myer Kripke和Dorothy Kripke夫婦,兩家人同住美國奧馬哈,只相隔一兩個街區,很快成為朋友。 Dorothy Kripke患有腦部疾病,巴菲特妻子Susie會定期開車送她去做物理治療。 四人時不時會聚在一起打橋牌,巴菲特還邀請Kripke夫婦到家中吃感恩節晚餐,更特別為他們單獨準備食物,以尊重其猶太飲食習慣。 Kripke夫婦積累了大約67,000美元(約52.26萬港元)。

  6. 2023年1月30日 · 1.他在11歲買入第一隻股票. 生活中很多11歲男孩可能還在討論打籃球、看漫畫書,而巴菲特已經開始買股票。 在1942年春天,正是巴菲特的11歲,他用每股38元買入6股Cities Service(現為雪鐵戈石油公司)的股票。 2.他在16歲已賺得53,000美元. 他從小就開始想各種辦法努力賺錢,並在16歲時賺得53,000美元,計及通脹,約為現在50萬美元。 在他6歲時,他走遍社區,向鄰居們兜售5支裝的槍支。 在巴菲特的父親當選為國會議員後,全家搬到了華盛頓區,巴菲特就開始每天早上送《華盛頓郵報》,一個月可賺得175美元,在當時這個收入甚至比很多教師都高。 他還從事一些副業,例如出售用過的高爾夫球和收藏家的郵票以及汽車美容等等,於是在他16歲時,已累積53,000美元財富。

  7. 2021年8月27日 · 莊韻澄(前名莊端)在鏡頭前經常以性感形象示人,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她曾經是一名樓市炒家。 在大學畢業後已跟隨從事地產業的媽媽買樓。 她在千禧年代初樓市低迷時入市,高峰時曾擁有逾10個物業,至2015年選擇全數沽出。 炒家生涯中雖然曾賺近千萬元,但她坦言:「我在最黃金的年代炒樓,當時的錢很容易就賺到,到現時長大後才發現,先甜後苦不是好事。 在富裕家庭長大的莊韻澄,媽媽開地產舖,亦有家人開證券行。 自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她逐漸對投資產生興趣,更選擇在澳洲墨爾本大學修讀經濟學系。 「媽媽教要學會『錢滾錢』,就不用如此辛苦工作賺錢。 800萬買貝沙灣物業 持貨10年賺2千萬. 相較於兩名傾向於穩陣投資的哥哥,莊韻澄透露她與母親的性格最為相似,同樣敢買敢賣,所以她最得母親炒賣的「真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