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9日 · 2021-11-19. .文 / 許瑋甯. .出處 / 親子天下雜誌. .圖片來源 / 親子天下資料照片. 字級. 收藏. 分享. 我最愛的爺爺: 我想跟您說聲對不起,對不起在我25歲那年,做出了搬出去住的決定。 我永遠記得搬家那天,您極度傷心和受傷的表情。 您一直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不理我,連我跟您說再見時,您還是不理我。 我猜,如果您看著我走出門,可能會崩潰。 後來,儘管我每週都回家,但離開的時候,您還是很不捨;前半年,也還是不看我,因為您不願意接受「您最小的小女兒」要離開。 您跟外婆說,從此就沒有人會注意到您不舒服,因為以前,冬天您腳抽筋、半夜咳嗽,我都會起床給您倒杯水、用溫水給您敷腳。 即使現在想起來,我還是無法承受自責和內疚的重量。

  2. 2021年4月16日 · 2021-04-16. .文 / 葉懿德.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取自許瑋甯Instagram. 字級. 收藏. 分享. 印象中許瑋甯都維持著苗條身材但其實出道早期她也曾有嬰兒肥困擾並且大嘆自己是易胖體質」,在瘦身這條路上吃了不少苦頭嘗試過許多激烈的手段但非常不健康甚至會造成體重反彈最後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法成功減重不復胖。 (推薦閱讀: 張韶涵靠戒糖凍齡 公開3原則、僅1時間點能吃糖 ) 飲食控制+運動 許瑋甯減重藏小心機. 想要瘦身,飲食控制和運動是不二法門,許瑋甯也是靠著同樣方法成功瘦下來,不過她的飲食控制方法,也暗藏許多小心機,甚至獲得營養師大讚,觀念正確。 (圖片來源 / 取自許瑋甯Instagram)

  3. 2017年12月23日 · 走出原生家庭的傷痛. 婚後七年的低潮中,妻子邀請他一起去教會。 信主後,他們的相處模式並沒有一夕之間戲劇性的變化,反而是上帝在一次傳福音的機會裡,接納了生命亂七八糟的曾陽晴,用祂的愛代替父愛,使他有勇氣,回頭處理那個來自原生家庭甩不掉的大包袱。 後來曾陽晴從《聖經》中清楚看到自己的缺失,妻子也用自身改變帶動了他,婚姻關係終於從谷底爬升,「《聖經》說,不求自己的益處,要求對方的益處。 我以前就是只想到自己,看到這段我就想:對方要什麼? 要我跟她分享生命,要我提出對生命的前景,她不要我像悶葫蘆一樣沒反應。 於是曾陽晴開始肯主動照顧妻子的需求。 他訓練自己養成習慣,每天回家就跟妻子報告:今天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感受跟判斷。

  4. 2021年4月14日 · 2021-04-14. .文 / 王韻齡. .出處 / 親子天下雜誌. .圖片來源 / 楊煥世. 字級. 收藏. 分享. 張瓊姿近期參與公視人生劇展《紅鼻子與小女孩》,飾演陪著丈夫抗癌的堅強妻子,而她在真實生活中也有照顧先生這段,不同的是她和郭泰源都是名人,一舉一動會被放大,其實困難度比演戲更高。 製作人鄭秀英說,張瓊姿在片中照顧病人的動作與步驟,還有默默承受先生(陶傳正飾演)發病時的脾氣,完全自然展現在鏡頭前,「不用特別指導,那都是戲,也是真實演出」。 (公視人生劇展《紅鼻子與小女孩》,陶傳正、張瓊姿劇中飾演抗癌夫妻檔 四處求神問卜。 圖片來源 / 公共電視提供) 身高170的張瓊姿很早就出道當模特兒,有著「老天爺賞飯吃」的外在條件,她早期的演藝事業十分順遂。

  5. 2016年7月12日 · 由林依晨許瑋甯賀軍翔柯震東主演的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劇中林依晨照顧失智婆婆以精湛的演技詮釋照顧者的疲憊無力與辛酸獲得真實社會中眾多照顧者共鳴而劇情涉及失智家庭照顧者心情是否將老人家送機構的抉擇更引發廣大迴響與討論。 「長照悲歌」、「照顧悲劇」是台灣社會高齡化後難解的議題,如何面對? 來看專家怎麼說。 2016-07-12. .文 / 陳正芬.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桃園市發生孫女連續遭逢祖父過世、失智祖母將被送至機構的打擊,疑似砍死祖母後跳樓輕生的照顧悲劇。 不幸個案暴露兩個問題,一是國人對公共長照資源的不理解、不信賴,二是家庭內缺乏對照顧安排的公平對話與溝通。

  6. 2016年5月10日 · 2016-05-10. .文 / 李宜芸整理. .出處 / Web only. 字級. 收藏. 分享. 當時我三十四歲,大概民國83,別人總是認為我臉色看起來不太好,就叫我去抽血檢查,我也覺得沒什麼不舒服,拖了一個月才去看結果。 醫師說:「你的白血球怎麼這麼高? 」我沒發燒、沒感染,但白血球3萬多。 我本身是醫師,以我過去的經驗一定是血液疾病。 後來就找了台大的陳耀昌教授,他是台灣血液癌症的專家。 他說我大概活不過三年,那真的是沒有明天的感覺。 當時的化學治療或者干擾式的治療只能維持一陣子,唯一的方式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有風險,有些人在進行骨髓移植治療,治療不成功,馬上就走了。 但我就只有這條路可以走,我別無選擇。 第一個要面對的是配對問題,心裡很煎熬。

  7. 2015年11月1日 · 然而這位70歲左右、剛確診罹患大腸癌的伯伯卻十分平靜,在病友會勇敢站出來分享經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院長中華用微笑鼓勵他。 中華接著開始「寬心療程」:「罹癌後,最重要的是轉念。 癌細胞就像自己生的壞小孩,再壞也是自己的小孩,要跟它和平相處,不要一心想要殺死它……轉念才能度過難關,然後再歡喜幫助其他癌友,從中自己也受益,」他聲音平穩,有股療癒力,彷彿在為病人醫心。 中華求學時中西醫雙修,後來接受西醫內科醫師訓練。 任職署立台北醫院時,他協助院方規劃成立中醫科,但原本答應轉任中醫的兩位醫師卻改變主意,他不忍心看到中醫科胎死腹中,便自告奮勇前去開疆闢土。 他的祖父丕典是台灣第一位有執照的中醫師,因緣際會回到中醫的道路,等於繼承了家學。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