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9日 · 學生常見的詐騙手法有哪些張惠雯說明大學生因大多有銀行或郵局帳戶也已經具備工作條件通常以 ATM 詐騙打工詐騙居多而中小學生則因年紀小因此詐騙型態多以愛情交友遊戲點數為主。 假網拍詐騙:在網拍平台假裝低價販售商品,誘騙學生匯款。 投資詐騙:利用穩賺補賠等詞語,欺騙學生投資金錢或虛擬貨幣。 ATM 解除分期付款:接到假冒銀行或商價的電話,要求去 ATM 解除分期付款,小心把錢匯出去。 假愛情交友:在交友平台上假意與學生交往,甚至要求寄送禮物或匯款,詐取學生財產。 假冒親友詐騙:假扮多年不見的朋友,騙取金錢。 購買遊戲點數:利用假帳號或遊戲平台,販賣低價、便宜的高級裝備,吸引學生掏錢購買。 打工詐騙:用高薪、輕鬆賺錢等字眼,欺騙無就業經驗的學生打工。

  2. 2023年7月13日 · 現行的網路安全教材與學生常遇到的詐騙樣態無關隨著時代變化兒少現在常遇到的詐騙方式如網戀騙感情騙私密照或演唱會黃牛詐騙騙個資等但兒少代表 Roy 指出現在的防詐騙宣導仍在宣傳如何防止 ATM 詐騙實在老掉牙」,使他們難以從學校教學中了解實際遇到網路危害時的應變方式。 第二道防線:學校與時俱進的情境化教學. 李宏文建議,學校應因應網路危害案件,提供兒少解決之道,比如以情境式教學及案例教學,透過沙盤推演的方式,一步步地演示、示範,增加兒少對於網路安全的警覺性,及面對各種危害應對方式等相關知識。 政府:缺少管理兒少網路的專責單位.

  3. 2024年4月26日 · 建議家長多以故事與孩子交流哪些可能是詐騙或一起玩家扶的 AR 遊戲時討論遇到要如何處理讓孩子從玩中學習保護自己。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網路使用對兒少來說,家長應強化孩子敏感度、警覺心與查證力,知道遭遇的求助方法與因應,不要讓孩子獨自無助面對或更陷其中。 今年「428 兒保日預防網路詐騙全民兒保特攻隊作為行動目標全台家扶串聯超過 34 場活動,邀請您一起參加! (詳情請查詢 https://cp.ccf.org.tw/ )。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網路詐騙屢見,近期媒體報導兒少因國外打工、手機無卡分期、網路社群平台發文疑詐騙等事件,顯示犯罪魔手正伸向社會經驗較少、金錢有限的兒少!

  4. 2024年5月14日 · 出現負面情緒危機應開口求助並治療緩解. 施姸安說明,在發現騙時,往往會面臨情緒 5 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詐騙後出現的情緒階段會反反覆覆,沒有一定的順序,在這過程中可能出現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焦慮、莫名哭泣、失眠,嚴重時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出現自傷的傾向。 治療方面,施姸安提到,一般會採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同時進行,藥物會視病情需要調整種類及劑量,主要是用於緩解症狀,通常要服用一段時間後才會看到效果;心理治療要讓個案了解騙不可恥,擺脫自責的情緒,同時增加對自我的認識,提高對突發事件或對生活變化的應對及適應能力。 最後施姸安提醒,多數人在發覺自己騙時,往往不願意人發現,獨自讓自己陷入困境中,平時多留意身邊親友,在情緒、行為上是否有異樣,及時拉一把,協助就醫。

    • 網路遊戲成癮 從「好奇」開始
    • 網路遊戲成癮常並存注意力缺損、憂鬱、焦慮
    • 戒癮改變歷程分為 5 階段
    • 認知行為療法 助孩子尋找替代想法、時間管理

    網路成癮的發生往往不是一夕之間,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昆樺指出,網路遊戲成癮是「從嘗試到習慣」的歷程,孩子一開始會先出於「好奇」、「實驗」的心態開始嘗試,從中得到益處後,之後只要發生人際衝突或是面臨生活壓力時,就會更加投入,且玩遊戲的時間越拉越長,最終發展為網路遊戲成癮。 賴柔吟醫師表示,根據 WHO 定義,當對於遊戲的節制力明顯缺損,遊戲成為生活裡面最優先的次序,遠超過對其他事情的興趣及日常活動,且就算發生一些相關的負面後果仍然持續沈迷,造成重要功能(如個人、家庭、社交、教育、工作表現等)明顯缺損並持續 12 個月以上時,就構成網路遊戲成癮的條件。 她說,「網路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非常嚴格,若演變到完全符合上述狀況,通常就已經非常嚴重且難以處理。」此外,許多成癮者並無自我覺察,根據 1...

    當學生因網路遊戲成癮變得無法穩定就學、上班族無法專心上班時就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此外,若爸爸媽媽覺得孩子的網路沉迷狀況難以處理,或是不知道怎麼溝通時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協助。賴柔吟醫師說,成癮是一種腦部疾患,腦部酬賞系統的迴路問題,造成情緒調節及衝動控制困難、因應能力較弱,最後出現行為成癮疾患。 不過目前網路遊戲成癮並沒有藥物可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協助處理現實生活問題為主,賴柔吟醫師說,研究顯示網路成癮個案常會並存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憂鬱、焦慮等多重診斷,只單獨處理遊戲成癮問題不容易成功。 她表示,「若上述並存精神疾患沒有好好被評估及治療,僅直接斷網,沒有循序漸進地溝通處理,往往會造成孩子出現更多激進舉動與回應,甚至發生憾事。」

    至於臨床上的成癮治療,賴柔吟醫師分享,根據Prochaska與DiClemente(1977)所發展出的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戒癮與改變的歷程可分為懵懂期、沈思期、準備期、行動期以及維繫期。 1. 懵懂期:並未意識到自己已經有成癮行為及問題,沒有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感受成癮行為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及危害。 2. 沈思期:開始意識到有成癮問題,也清楚改變行為的優點,不過對於自己是否願意投入戒癮還會有所猶豫。舉例來說,個案自己會知道遊戲玩到凌晨不太好,不過凌晨時上線人數才最多,對於是否改變行為態度矛盾。 3. 準備期:患者準備開始嘗試改變行為,可能會需要協助設立較小的階段目標及步驟,以利一步步執行行為改變。 4. 行動期:開始做出行為調整,包含積...

    在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自我覺察並慢慢找到生活重心,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昆樺也強調,面對網路成癮治療,初級預防很重要,若家長或老師在孩子出現一些些網路成癮跡象時,就可以趕快尋求醫療協助。 他也表示,臨床上會透過認知行為療法與孩子溝通,討論網路遊戲的好處及壞處,以及找出因應的策略。李昆樺分享,在戒癮的過程中,有些孩子一開始成功減少遊玩的時間,但過了一段時間就破功,這時孩子會不斷自責,浮現「我好糟糕、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等自我挫敗的想法,若適時透過認知療法,例如告知孩子如果是他人遇到這種狀況會怎麼做,鼓勵並教導孩子,透過找尋其他替代想法,避免深陷負面情緒。 除認知療法外,行為療法可協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李昆樺舉例,許多成癮者一玩網路遊戲就停不下來,透過時間管理,將接觸遊戲的時間...

  5. 2023年5月17日 · 制止了會不會出事? 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柯慧貞曾針對台中市家長,在青少年管教上的困擾與需求上進行調查,在 3C 使用的部分,發現 24.3% 的父母認為孩子沉迷 3C 難以管教;24.1% 常跟孩子在使用 3C 的問題上發生衝突;甚至有高達 23.1% 家長指出,只要不給 3C,孩子就會發脾氣;甚至有少部分長家表示,不給 小孩 3C ,小孩會出現自殘(1.2%)或離家(1.2%)等情形。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孩子走入門診,原因竟是對家人暴力.

  6. 2023年9月18日 · 教保員應熟知安全餵藥 5 步驟 父母更需遵守託藥規定. 日期:2023 年 9 月 18 日 作者: 媽媽寶寶. 一度引起軒然大波的新北幼兒園餵藥一事,雖已落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此事不只造成家長的恐慌,更讓所有幼兒園老師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當大家都在質疑幼兒園老師餵藥不當時,先聽聽幼師如何照顧特殊孩子,父母又遵守哪些「託藥」規定,以及教保員有哪些安全餵藥原則、步驟及注意事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收托先天性心臟病病兒.在老師懷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