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沈泓志出身雲林斗南農三代年輕時逃避務農從商直到父親臥病在床,「每個做田人交代孩子的話永遠是不要賣掉田地要好好利用和傳承。 」老人家臨終前的盼望與對家鄉農業的情感在他內心迴盪層出不窮的食安風暴也令他不斷思考該如何建立一個對環境農民消費者權益都更有保障的生產模式。 他去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場)上課認識稻豆輪作,認為此舉有利連續種稻的田地恢復地力、增加農民收益並緩解地層下陷,決定推廣種植黃豆,並動念蓋一座領先業界標準的加工廠,發展豆皮豆包作為主力產品。 同時成立合作社說服農友加入契作,請臺南場專家輔導產銷履歷相關的安全用藥知識,再以1公斤35元保價收購。

  2. 屏東縣佳冬鄉佳南漁場的羅玟玲花了將近20幾年才找出嫁進養殖人家後為人媳婦與妻子的自我角色定位及價值。 長達8千多個日夜,她面臨許多內心掙扎與反覆搬遷的躊躇,最後在莫拉克風災的衝擊下,因為個人信仰與丈夫期待,讓她下定決心回到曾經因壓力而逃離的鄉下村落。 已經結婚22 年的羅玟玲,談起剛嫁入漁村的日子,神情充滿專注和感性。 一開始嫁入漁村,壓力大到想逃避. 「從小對漁村毫無接觸,更沒有想像過有一天會在漁村裡定居。 」她回憶婚後不久,每天想著都市生活的繁華與便利,以及規律生活。 雖然當時公婆沒有強迫她參與家中養殖工作,但她還是需要適應與先生每晚睡在簡陋漁寮看顧魚塭的生活。 剛嫁進來的她,不懂養殖也受不了炎炎日晒,更不喜歡空氣中濕鹹的魚腥味。

  3. 清晨六點,清水第一公有市場地下室還是暗的,但最角落的攤位已經亮起燈光,這裡是一一二號「黑豬王」,幾位早起的客人耐著性子排隊。年輕女子正俯首分切砧板上的豬肉,神情專注,俐落修除豬肉邊角多餘的筋膜、脂肪,手起刀落、大力剁塊,桌面為之震動,接著輕柔捧起豬肉秤重、裝袋,交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滿腔熱血踏上甲板 每年漁船返港或是執勤結束,觀察員就會回到漁業署待命,並帶回在船上所累積的豐富觀察報告,本文分享3位觀察員海上工作的甘苦。其中資歷最深的王進名,具有多年的海上觀察員經驗,出入三大洋猶如家常便飯,善於與船長溝通周旋大小事務;陳彥則是具有4年觀察員資歷的 ...

  6. 吳佳玲和先生黃京國在深溝三官宮前拍攝婚紗照,兩人婚後原想持續在深溝種稻,但生養小孩後感到力不從心,才改以委託契作的模式經營。 (圖片來源/吳佳玲提供) 務農不是「欠栽培」,而是更需「栽培」 近年國人食米量每年約45公斤左右且有下探之勢;110年僅剩43公斤,相對麵粉消費量卻突破每年38公斤。 吳佳玲認為,這與國人煮食習慣養成不足有關,一般人光是「在家煮飯」就是很高的門檻,養育小孩對飲食營養的顧慮也往往形成壓力;此外,外食餐飲、市面相對便利速食的大量麵製品,也都對「吃米飯」構成競爭;雖然COVID-19疫情初期賣米很順利,「都上網訂購在家自煮,但這不會成為常態。 如她所言,隨著外送平臺成熟、店家紛紛投入外賣,米食並未在這段期間吃到太多「疫情紅利」。

  7. 2023年是屬於穀物類的一年身為農藝學者種子學專家永續農業的倡議者郭華仁積極參與各項小米復育推廣活動其中不少種原是由他聯繫才從國外回到臺灣。 撰文/段佩妤 攝影/吳尚鴻. 聯合國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宣布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illets, IYM)」,主要目標是提升對小米營養和健康價值的重視,肯定小米為潛力糧食作物。 為響應全球糧食議題,臺灣各地推廣活動陸續展開,這之中經常可以看見臺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的身影,他擔任召集人、引言人、顧問等,連結相關單位、民間團體,成為串聯各方、匯聚力量的靈魂人物。 小米回家後仍需族人意志 期待部落自力維續傳統作物.

  8. 20200225. 文字/Casca 攝影/邱家驊. 若蛋雞的使命是產蛋,「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六年來的努力,就是讓飼養的蛋雞也能繁衍快樂。 她以自然放牧培育「快樂雞」,藉此兜起志同道合的銀髮族夥伴,透過友善飼養,雞既能產下更符合食安條件的雞蛋,還能是療癒力十足的另類毛小孩。 「你好! 來看看喔! 」週二早晨的臺南崇德市場,留著俐落短髮的黃淑芬親切招呼來往客人。 掛著「食二糧蛋鋪」招牌的小攤位,擺著一顆顆褐色帶光澤的新鮮雞蛋,和鄰近蛋鋪的售價相較,食二糧的蛋價貴了五、六倍,但這些雞蛋背後有個看不見的價值——快樂。 在這個時間點,位在高雄鳥松的松埔樂齡友雞農場早已忙碌起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