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30日 · 心臟導管手術是一種用於診斷和治療特定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手術這次名醫在Heho邀請輔大醫院院長暨心臟內科權威醫師黃瑞仁黃院長的專長是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我們會深入探討心導管手術的相關風險治療方式包括心臟支架的選擇還有心臟的檢查

  2. 2021年7月18日 · 國健署公布的 2020 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仍然高居榜上第二名,每年死亡的人數 2 萬多人,死亡率潛在的病患更有超過百萬人以上。 而其中,心肌梗塞就是最恐怖的心臟疾病之一,發作突然,要趕在黃金搶救時間進行治療非常困難。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就提醒,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千萬要馬上就醫,別覺得自己「還可以撐著」,才能抓住搶救的時機。 黃偉春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患者都不敢來就醫,很明顯發現近一個月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病危比例提高,有些病人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 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 30 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 7.5%。

  3. 2023年8月11日 · 遇到心臟有毛病,很多民眾都很猶豫跟擔心,「醫師我到底要不要開刀? 」成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胡祐寧表示,以二尖瓣閉鎖不全為例,按國際指引建議,需要接受二尖瓣手術以改善症狀與長期存活率。 常見二尖瓣手術有 2 種. 常見的手術為的二尖瓣「修補」手術,與二尖瓣「置換」手術相比,有較低的手術風險與較佳的長期預後,成為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的治療首選,不同手術方式的,需要依各人病症和年紀等因素整體考量。 二尖瓣閉鎖不全的診斷與處置,需要針對二尖瓣閉鎖不全的缺損位置、心臟功能、肺動脈壓、心臟其他瓣膜狀況、冠狀動脈疾病、病患全身血管構造及手術預期風險皆有完整評估。 3 種族群注意手術選擇. 傳統開胸手術雖然傷口較大,術後恢復期較長,目前仍是心臟外科手術最廣為採用、外科醫師最容易掌握術中變化的標準術式。

  4. 2018年6月27日 · 瓣膜是血液循環的關鍵. 82歲的陳伯伯爬樓梯會喘、胸悶,一開始以為是年紀大的正常現象,卻在一次昏厥後跌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需要做瓣膜置換手術。 心臟主要有4個瓣膜,主動脈瓣膜負責從心臟送出全身循環的血液,但隨著年紀增長,瓣膜會鈣化導致開口閉鎖,讓血液送不出去,造成胸悶、缺氧、暈倒的狀況。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加護中心主任柯宏彥表示,「別以為鈣化瓣膜很容易清,那真的非常硬,要很用力才打得開。 柯宏彥說,傳統的瓣膜置換手術要先讓心臟「停下來」,插管後利用體外循環機維持身體機能,對年長者來說風險太大,後來他建議這位老先生做微創手術,恢復也非常快,「原本出門都很擔心自己昏倒,現在還到處去找里長泡茶! 鼠蹊部插導管換瓣膜.

  5. 2019年2月25日 · 「我覺得熬夜最重要的,其實是保持好心情。 」吳至行說。 因為心理壓力、情緒也會影響生理,讓熬夜的不舒服加倍出現,身體的反應也會很大,所以即使要熬夜,也不要怨懟、認為自己身體會變差。 因為知道身體最大的能量需求來自分解肌肉跟消耗水分,吳至行說,熬夜時要記得補充蛋白質跟水,而且隔天的補眠不要睡太久,避免生物鐘混亂。 如果真的想睡,就先去睡、再早起工作,其實也是一個辦法。 延伸閱讀. 熬夜隔天不舒服怎麼辦? 成大醫師吳至行3點告訴你! 他86歲,身體像56歲! 靠提升自律神經活性「返老還童」 一夜不睡代謝崩潰! 熬夜後身體傾向合成脂肪、分解肌肉! 20%女性有二尖瓣脫垂! 三總醫師:瓣膜鈣化速度比一般人快.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6. 2018年6月21日 · 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 心臟病 ,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瞭解「胸痛」是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警訊。 心肌梗塞的症狀與心絞痛相似,雖然都是「胸痛」,但兩者是有差異性的! 心絞痛. 原因: 冠狀動脈狹小,供應心肌血流量減少。 症狀: 常見胸口痛,痛帶有鈍重、壓重感,感覺像是有顆大石頭壓在胸口上,血壓多半會有上升現象。 有時會因為神經傳導到頸、下巴、手臂、上腹。 疼痛程度: 疼痛感大多是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疼痛時間: 只會持續幾分鐘,一般狀況下時間不超過10-15分。 症狀解除: 只要安靜的休息一下,狀況通常會獲得改善、解除。 心肌梗塞. 原因: 冠狀動脈阻塞( 血栓 ),心肌缺血壞死。

  7. 2019年4月20日 · 日期:2019 年 4 月 20 日 作者: 盧映慈. 我們在檢查心臟的時候,通常都會先想到心電圖、心臟超音波,但如果有冠狀動脈 心臟病 、冠狀動脈狹窄或是有斑塊,靜態心電圖準確度只有一半,所以建議有冠狀動脈病變疑慮的人,或是40歲之後,最好把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作為每年一次的定期檢查。 心臟的檢查百百種. 在非侵入性的心臟檢查中,最常見的是心電圖跟心臟超音波,而心電圖又分成3種,一種是靜態心電圖、一種是運動心電圖、再來則是24小時心電圖。 不過心電圖能測出的大部分是心律不整、心房心室肥厚、瓣膜肥大或是脫垂等病變,而且準確度只有一半,所以有必要時會配合運動心電圖跟24小時心電圖來診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