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1日 · 因為他,是台灣神經外科權威,也是第一位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台灣醫師,曾獲得榮獲 2010 年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現在,則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院長。 Brain Navi機器人雖是雛形,但日前已經向副總統陳建仁展示未來用途。 「神經外科醫師在進行手術時,總是希望有更智慧、更精準的設備來輔助。 」他舉例,在腦中風細胞移植及巴金森病腦晶片植入手術中,希望能達到 0.01cm 以下的精準度。 但是現階段的醫療器材卻只能做到 0.2cm 以上,臨床精準度相差 10 倍至 100 倍。 林欣榮認為,腦部手術得要有新的改變了,不過自己卻不擅長開發醫材、管理公司,因此找上同是醫師,擁有豐富創業經驗的陳階曉來實現夢想。

  2. 2009年12月29日 · 首先,發揮「醫療整合」特色,在病患病情需要時,做到立即召集跨科室醫生,一同諮商討論的服務。 張景年解釋,一般大醫院因為科室多、反應較慢,當病人病情複雜、需要照會跨科室醫師討論病情時,往往相當費時,但是像新竹醫院這樣醫師完備,但是規模 ...

  3. 2023年6月19日 · Shutterstock. 說夢話不是睡眠障礙! 人為什麼會說夢話? 夢話反映內心祕密嗎? 專家表示,說夢話是人類睡眠行為的正常變化,與基因、記憶力、壓力、睡眠不足相關。

  4. 2019年5月28日 · 5 月 25 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工作倦怠首度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正式承認這是造成心理疾病的因子之一。. 什麼樣的現象符合工作倦怠?.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 ...

  5. 2018年6月22日 · 園丁沒有辦法改變春夏秋冬,只能讓花朵在四季間綻放地更好看;醫師是生命花園的園丁,他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間,活得更好看一點。 自此, 我都常跟別人說,醫生是人、不是神,凡事「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6. 2021年8月16日 · 看看醫師怎麼說: 為了研究人類在太空中失去日夜時間感的後果,1962 年一位法國科學家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底洞穴住了 62 天,他沒帶手錶或任何計時裝置,地面上的人也無法與他聯繫。

  7. 2021年6月4日 · 「好久不見,你親自送核銷單嗎? 」採訪當天,臺中榮民總醫院(下稱中榮)資訊室主任賴來勳與外科部技師寒暄,等拍照的空檔,即使架好姿勢,他的眼神也不時與圍觀同仁示意。 傳統上 IT 人員默默做事的印象,在他身上完全翻轉。 「醫院的資訊人員要具備技術和溝通能力,技術再好,做出來的東西沒人用也是無效。 」在中榮服務超過 25 年的賴來勳表示,在 AI 與大數據時代,打造一套重症預警系統,不能光靠資訊人員,也必須有醫護人員的領域知識支援,因此跨部門協作相當重要。 賴來勳與中榮一同走過 3 次數位轉型,2009 年中榮是全國首家實施電子病歷的醫院,2011 年推動電子病歷與無紙化作業,2016 年起所有病歷、檢驗報告、醫療儀器資料都資訊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