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熱帶天然林持續遭受濫伐甚至毀林的嚴峻挑戰,臺灣超過98%的木材仰賴進口,其中至少3成來自熱帶國家的天然林;國內有不少面積的人工林,應提升國產木材自給率,減少對熱帶國家林木的依賴。 他並指出,由於臺灣過往曾有長期砍伐天然林的歷史,啟動人工林的經營與收穫,必須先取得國人的信任與支持。 林業保育署從107年開始導入FSC TM 驗證制度,從10項規範原則著手,包含事前評估與事後監測;並透過教育訓練、人員職能內化、工作小組會議討論等措施,將FSC TM 森林經營精神及原則,與現場實務作業相互揉合;同時尊重原住民文化與利益;保護勞工權益;兼顧利害關係人的意見,每半年公布社會及環境監測資料,聆聽各界意見與需求,力求森林經營符合永續精神。

  2. 協助大統開發枯草桿菌有機肥醱酵製程的農科院植物所研究員黃文的博士分析過去的禽糞堆肥觀念存在幾個盲點。 第一,對微生物在堆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認知有限,多認為單靠空氣中自然落菌或雞腸道內的微生物來促成醱酵即可,然而菌相種類紛雜、濃度不定,正是使傳統堆肥不可控、批次變異大且需耗時數月的主因之一。 第二,未依照醱酵菌本身特性調整設備及製程。 黃文的解釋,傳統堆肥的通氣性較局限,只能退而求其次選用厭氧菌來醱酵,「但這些厭氧菌最終製成肥料、灑在土壤上的好氧環境,會呈現停滯、休眠的狀態,等於厭氧菌只在堆肥階段有作用,最終回歸到生產端反而拿不到它的好處。 反過來說,枯草桿菌屬於耐熱、耐乾燥的好氧菌,在作物端運作無虞,是近年廣泛用於促進植物生長、病害防治的根圈微生物,對土壤和葉部病原菌都有良好拮抗。

  3. line. twitter. 內容提供/豐年雜誌 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陳美惠 攝影/謝佩穎 製表/邱柏綱.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 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 農委會林務局於2016年召集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等相關單位成立「林下經濟推動小組」,希望經由研究,盤點出適合於林下經營的森林副產物,以增加農民與山村居民收入。 此外,森林周邊地區常是偏鄉所在,因此林下經濟與環境保育、山村振興等議題也有密切關聯。

    • 市場需求增加的因素
    • 畜產業界對商品標示的期望
    • 美國相關部會的規範及監督

    肉類替代食品市場快速成長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兩類。 (一)素食主義人口增加 由上述調查結果得知,美國由於宗教、健康、思想等因素,避免食用肉類的素食主義者約有800萬人,使得大型零售店及外送餐飲店也常設並販售相關素食產品。近年素食主義人口有逐漸增長的趨勢,這種趨勢若持續下去,將對一般肉類營業額產生影響。另外,受到素食主義者理念所感召的消費者們(Flexitarian,彈性素食主義,大部分時間吃素,偶而也吃葷)也會控制肉類的攝取,其動向均值得關注。 (二)年輕族群的消費行動 千禧世代(1981~1996年生)及Z世代(千禧世代後出生)的美國年輕族群,會因環境負荷、動物福利以及家畜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有轉而攝取肉類替代食品的趨向,植物肉製造商因此在行銷活動上,會訴求減少環境負荷並追求永續發展。此外,這...

    基於肉類替代食品的快速發展及商品化,美國農業部(USDA)近年也被要求採取新的管理措施回應,以下是關於標示規則及權責劃分的討論情勢。 在肉類替代食品市場急速成長前,肉品業界對於強化肉品標示規則抱持著很高的期望。全美最大的肉牛生產團體──美國肉牛生產者及牛肉協會(NCBA)在2018年4月時表示,消費者有權知道正確情報而不產生誤解,且所有食品需要在公平條件下交易;為區分市場上肉類替代食品與一般肉品,該協會向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署提出請願書,相對於非常規生產的肉類產品及動物組織,希望在食肉產品上不要有與「clean meat(人造肉)」產生聯想的標示。 美國豬肉生產者協議會(NPPC)也對植物肉及細胞培養肉使用「豬肉」這個詞有意見,對於主張肉類替代食品的永續性,以及沒有倫理問題的人們,有告知如...

    在美國,替代牛和家禽的肉及畜產品、蛋製品生產的安全及品管基準、商品標示,大致上由USDA管轄,其他食品、新型食品成分及基改食品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所管轄,兩部門在食品上保有複雜的監督權限。家畜細胞培養肉應由哪個機關及如何管理?肉品業界及細胞培養肉企業希望在後者產品商品化的過程中,能建構完備的聯邦法律。 美國相關部會在2018年10月23~24日曾舉辦關於家畜、禽細胞培養肉技術公聽會。由一般畜產品和細胞培養肉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危害健康因素差異,至細胞培養肉生產時的監控管理制度、生產流程的檢查方法及頻率、販賣前安全保證的有效程序以及商品標示(細胞培養肉名稱、標示)等種種議題進行檢討與意見交換。 其中關於細胞培養肉的製造及標示受到較多關注,在公聽會結束後,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FSI...

  4. 20201016. facebook. twitter. 口述/李紅曦 採訪.整理/陳慧萍 攝影/黃毛. 農委會推動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是為農民多開一條路,讓農民不只生產生鮮,也可以評估開發加工品策略運用。 為落實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決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年(2020)3月發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將農產品從生產到初級加工,納入農委會管理,建構一元化管理制度;農產品初級加工回歸農方,為農民多開一條路,讓農業生產更加靈活。 農產品是生鮮,保存期限不長,加工不但可以延長產品壽命,也可以加值成其他產品形態,開創更多元的價值。

  5. 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去(2023)年底掛牌交易,上架7個碳權專案,類型包括再生能源、潔淨水源,臺灣終於踏出碳權交易第一步,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 第二批將爭取引入國際自然碳權,以森林專案為主,預計每公噸價格約20美元,高於首批碳權,近期即將上架交易,備受農業界高度重視,本土自然碳權推出時程也引人關心。 「我有一塊土地,種樹可不可以申請碳權? 」每天碳交所都會接到民眾電話和E-mail詢問。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接受《豐年》雜誌、農傳媒專訪,他說,不是種樹就會有碳權,現在外面有人打著碳權旗幟,宣稱有商機「叫地主農民一起投資」,他提醒農民千萬小心不要被騙,碳匯轉為碳權要經過嚴格方法學等程序,「種碳」具有一定經營門檻。 碳交所是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共同投資成立。

  6. 20230815.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指出,臺灣下一個40年保育的主戰場在國有林區之外。 (圖片來源/農傳媒) 文/游昇俯、陳大中. 「臺灣下一個40年的保育、尤其棲地保育的主戰場是在國有林區之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管國有林事業外保安林面積約162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一半,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表示,私有地為主的淺山、丘陵、平原及海岸地區,包括石虎在內6成保育類野生動物,因為與人類活動區域高度重疊,受到棲地喪失、路殺、毒殺及遊蕩犬貓等威脅,保育工作得跨出國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