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0225. 「木酢達人」以零廢棄的森林循環經濟為概念,運用廢棄林材再製各領域產品,並開設免費的木工坊課程,吸引新血投入地方產業。 文/李婉婷 攝影/羅文莞. 舊稱「大窩口」的湖口鄉,是新竹縣人口第三大行政區,也是全臺人口第二大鄉,不過,實際居住族群仍以年長與年幼者居多,在社會經濟結構改變下,農業式微,勞動人口多離鄉就業,近年,公私部門嘗試諸多方式,積極尋求農村再生、地方創生的解方,在湖口土生土長、深耕十年的「木酢達人」即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循環經濟產業,運用廢棄林材再製各領域產品,賦予高經濟價值,創辦人陳偉誠說:「我就是靠這樣在家鄉幸福的生活著。 「不只是湖口,整個臺灣林業發展幾乎停滯了30年。

    • 湖口製炭其來有自 從枯危木開創林業新模式
    • 找到你返鄉的理由 到青年工作站找出回家的路
    • 建立完整產銷途徑 以商業模式帶動地方創生
    • 投入社會公益與教育 激盪出多樣化的合作方式
    • 建立模式,期望成為典範 懂得分享才能地方創生

    為了對家鄉有更深入的認識,陳偉誠曾與元沛農坊合作進行在地的調查研究,意外發現湖口老街往南的一大片山林地,其中有將近6成是相思樹。進一步比對史料後發現,臺灣在日治時期作為日本重要的戰備島,其中對於木材和木炭等物資有大量需求,在大窩口(湖口舊稱)一帶廣植相思樹供作木炭原料,今日在湖口看見林業和炭業的蹤跡,其實早有脈絡可循。 有了史料印證湖口的地方特色,陳偉誠更加確定要在湖口推動林業的決心,但這一步該如何邁出?自1900年代起,臺灣原始林禁伐已超過30年,期間連帶影響人工林疏伐陷入停擺,至今放眼望去,一枝一木皆有其隸屬的機關管理。失去了最重要的料源,林木相關產業,包含木農、木匠、木雕工藝、車木廠……產業鏈層層凋萎,產業人才出現嚴重斷層,陳偉誠也大膽推估,從前林業昌盛的鄉鎮,如今可能都是面臨人口流失...

    為能將企業資源帶動地方發展,建立青年留鄉、返鄉創業的支援體系,陳偉誠成功申請到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補助,成立「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地方青年工作站」(以下簡稱湖口工作站),以自身經歷編製出10堂課程,分享湖口特色、介紹地方創生概論,甚至請來專家學者分享森林價值等等,讓有興趣的夥伴前往參與。 然而就在看似課程順利舉辦、湖口地方創生將會成功推展的美夢當中,原先滿心期待的陳偉誠覺得似乎哪裡不對勁,直到有天他終於聚焦出內心的疑問:「地方創生真的可以靠辦講座的方式做到嗎?」 這個疑問像石子穿透平靜的湖面,掀起巨大的漣漪,想通的陳偉誠才驚覺自己先前完全搞錯青年返鄉的關鍵因素,「你會想返鄉地方創生的原因只有一件事,就是你想念家了。你想念你爸媽、你想念以前常吃的早餐店,或是附近的籃球場。都市生活步調太快了不想待下去,...

    平常在湖口工業區上班的林宸緯,從2021年底開始參加木作課程,現在只要下班一有空就會往湖口工作站跑。除了免費的學習環境和彈性的時間安排,湖口工作站會指導每位學員製作兩張椅子,一張椅子讓學員帶回家,另一張椅子交由工作站販售,賣出的費用還能回饋給學員。 與學員分潤的經營模式,吸引林宸緯將兩張椅子都交由湖口工作站拍賣,「當你成品做出來,而且有客戶需要你的椅子的時候,你會很有成就感,所以會越做越喜歡。」他滿心歡喜地說道。 為了將工作站和學員的成果變成具有銷售力、定價能力的能量,陳偉誠創立新品牌「ReWood森林循環」,透過臉書粉絲團傳遞林業循環精神,同時詳細介紹每件獨一無二的木家具和販售,並且以商業經營的方式鎖定客群下廣告,試圖讓每位學員的心血都在有緣人的螢幕前曝光。「我真的下重本跟他拚,每篇貼文我...

    湖口工作站從2021年6月成立至今,已有超過500人報名前來學習,其中有7位學員留在工作站持續精進技術和生產製作。對此成績,陳偉誠給自己一個肯定,每位學員都有自己的本業,願意留下來兼做木作實屬不易。他也特別讚許目前的工班夥伴實力堅強,除了湖口工作站本身的產品要製作,陳偉誠也安排工班免費協助中低收入戶做家具和室內隔間,以及老舊木家具維修,製造機會磨練工班技術,同時做公益回饋給社會。 在湖口工作站學習超過1年的葉慧萍,是留下來的其中一位學員,回想起當時剛離開職場,但仍希望擁有一個技能可以謀生,正好看見湖口工作站的資訊而加入。花了一段時間認識木頭和學習技術,如今她最擅長的環節是打磨和上漆。而在學習過程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師傅身上看見「每塊木頭都是寶」的精神,曾經她拿到一塊短矮又有缺陷的木材,心...

    對於地方創生和林業循環的發展,陳偉誠的眼界不僅僅著眼於家鄉,未來更期望將ReWood的經營模式擴散到其他縣市,特別曾是林業發展重鎮的地方,ReWood品牌的行銷能力,加上從湖口工作站學習後向外發展的師傅,陳偉誠有信心能帶動地方新的創生機會和人力投入,「我就是想要做成典範,未來ReWood可能是發展成『ReWood-花蓮』、『ReWood-新豐』等等,用當地的料源在當地製作,並且透過地方創生返鄉的師傅教導,有符合ReWood的精神你就可以做。大家都讓修枝、枯危木變成資源,變成臺灣自己的木料,這樣多好!」 今年剛加入湖口工作站學習的石祐綸目前就讀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原先是對於碳權、綠能等議題感興趣而前來工作站看看,後來也漸漸對木作產生興趣。石祐綸表示,ReWood理念很符合他的想法,並且對ReWo...

  2. 20210128. line. 去年被美國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臺灣遠洋漁業也間接顯露出國內漁業人力不足隱憂,漁業署署長張致盛點出培養漁二代,為漁業注入新血將是關鍵。 (團片提供/農傳媒) 2020年農業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氣候變遷缺水危機等挑戰,在農業部門及所有農漁民的共同努力下,臺灣的韌性農業被世界看見。 2021年我們將更大步向前行,在農村、漁村、山林、海邊、畜牧、農田果樹間,將注入一股新生的希望;新政策到位,物產豐收、農民收入增加,更多安心優質農產品提供給消費者,臺灣農業扎根永續經營。 以農為本的《農傳媒》策劃2021「首長牛年新展望」系列專訪,由農委會主委吉仲及一級首長帶來新春新期許。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0115. twitter. 撰文/編輯部 圖片提供/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 重製/怡蒨. 臺灣遠洋漁業發展歷史悠久,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共計1千多艘的作業船隊,以高雄前鎮漁港為基地,長年遠征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等公海。 2021年秋刀魚漁獲量全球第一、鰹鮪魚全球第二、魷魚全球第三,年產值近400億元,在國際上非常具有競爭力。 風光成績的背後,曾引發不少爭議,例如歐盟黃牌、漁工勞權等問題。 近年來,漁事單位與業界合力革新產業現況,透過制定新法、實質提升漁工待遇、科技輔助監控、觀察員計畫等。 2024年是遠洋漁業蛻變重生的一年,不僅要打造更精實、友善、永續的從業環境,產業基礎建設也將隨前鎮漁港的完工,得到全方位提升,支援臺灣遠洋漁業的再啟程。

  5. 林下經濟走出不一樣的路,靠山吃山也能永續經營. 豐年雜誌. 20180915. 文/美惠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攝影/謝佩穎.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 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 ...

  6. 陳英仕表示近兩年旱情缺水導致照興地區果樹栽培減產現況果樹產值約1.8億元示範區工程完工後穩定供灌果樹產量品質提升短期有助果樹產業產值提升達2.2億元後續只要取得私有地土地同意陸續完成楠西區南投埤坑自照興示範區以下沿線

  7. 國憲並指出,分析臺南19號油脂成分,脂肪酸比例與一般花生相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亞油酸占比高(38.7%),有益人體健康;雖然亞油酸比例高儲存容易氧化產生油耗味,但因蒸煮花生是在加工蒸煮後才作冷藏儲存,反而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