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9月12日 · 然而順利通過考試進入面試階段依然需要面對面試官的專業審視遭遇的狀況就和一般應徵相似當然既然已經通過筆試測驗若是真的有成為記者的實力與特質也就無需因為學歷背景擔憂了

  2. 2019年11月21日 · 前兒童台哥哥焦糖陳嘉行日前在臉書宣布考取中山大學社會研究所並透露自己其實17歲時沒參加聯考沒想過還能重回校園而且是直接就讀國立中山大學的研究所引來不少質疑他的入學資格」。. 不過早在2013年吳寶春提到因只有國中學歷無法 ...

  3. 2014年5月6日 · 教育. 沒想過這五點,你可能不該念碩士. Photo Credit: Will Folsom CC BY 2.0. 張耿豪 (蒲公英人) 樂浪遊艇活動共同創辦人 wuling610103@gmail.com (中英文都可)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從國中就開始思考教育的意義,剛好成績還不錯,腦袋也還算清醒,又愛發聲,所以被同學戲稱教育部長。 大一就在想要不要讀碩士,也真的去修MBA的課但卻因為覺得不夠實務而大失所望;大二時則覺得課堂內的東西太學術了,剛好也同時跟朋友開始創業,所以也就萌生想輟學的念頭。

  4. 2018年9月26日 · 筆者是學社會科學專業社會科學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學歷無用論有的人認為社會科學根本無法解決社會上的難題只會帶來紛爭與亂源因此筆者根據自身的學習經驗並參卓不同學科朋友的意見之後歸納出以下如何選擇是否該讀研究所的理由最近這幾天筆者的手機推播不斷出現關於該不該讀研究所的新聞有些人認為現在大多數人都擁有碩士學歷自己應該也要有有的人則認為讀研究所就是為了未來工作時更高的起薪。 高學歷的時代,我們身邊不乏許多畢業或是正在讀研究所的朋友,與過去父母親的年代相比,學歷與薪資已經難以畫上等號。 為什麼還這麼多人要讀研究所,ㄧ部份是來自於社會問題,社會變遷讓分工越來越細緻,高學歷的人才能佔有高層的位置;另外,高等教育的擴充將大學教育普及化,如果要受菁英教育就必須往研究所就讀。 研究所. 大學教育

    • 什麼是「畢業」?
    • 大學畢業代表什麼「步驟」?
    • 大學是如何評估「學習」的?
    • 市場眼中的「大學畢業」又是什麼?

    全世界第一個畢業典禮來自於十二世紀歐洲的第一間大學,當時語言是拉丁語,那時的「universitas」是由擁有教學執照的masters所組成的公會,而「學位(degree)」和「畢業(graduate)」來自「gradus」,意指「步驟(step)」,也就是獲得學士學位後,下一步是碩士階段,讓研究生得以進入大學並獲得教學的許可。 也就是說,「畢業」的意思,就是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 在日本,「畢業」(卒業)也延伸引用為某人完成某事而將離開。 不過,如果現在隨便找一個大學生問道「什麼是畢業?」,恐怕大多數的回答會是「四年內修完128學分就可以畢業了。」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在台灣,教育部對大學畢業的認定就只有一個「128學分」⋯⋯不管是延遲畢業或提早畢業,都只看這個。

    過去那個時代,知識是由少數人所擁有,不需要也不可能人人都念大學。不過,如今的台灣,若是以步驟來看,「大學畢業」代表的應是「離開高中」到「社會生存」之間的最後一哩路。 也就是說,這「最後一哩路」要確保的是學習者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我是誰)、可以在社會上生存無虞(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當然,如果以上兩點在高中以前或離開高中後就清楚了,那也不見得有唸大學的必要。 過去的大學「畢業」,是為了往下一階段的學術或教職所設。以現在台灣的大學普及率來看,又有多少比例是走以上兩條路? 對於大多數不是走以上兩條路的學習者來說,現行128學分就可以畢業的標準的意義是什麼?你我可以進下一步,該是由老師或學校覺得?學生自己認定?或由社會或市場來決定? 當一個學習者選擇來唸大學,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可以進入下一...

    聊過大學代表的「步驟」,我們來談談大學(或是學校)的「本質」吧。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同意,學習者到學校去,就是為了「學習」。既然大學本質是「學習」,請問修畢128學分就表示「學會」了嗎?當然不能說128學分沒有任何意義,但這個128,又能如何完整評估學習成效? 我認為「現代」的學習跟過去很不一樣,如今大多數的知識在書本上、網路上都可以自行取用,之所以要去學校「學習」只為了以下幾種: 1. 除了自己學,也想找人一起學。 2. 不只是學,還想找人一起實作,不管是做專案,還是像藝術、汽修等從做中學。 3. 找人學(教),而這裡指的「人」,可能是「同儕」但擁有不同的能力面向,可能是校外的「mentor」,也可能是校內的「老師」。 而這裡的學(教),也不是書裡、網路上自己看就可以的知識,而是不同「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跳出來說,不要把念大學講的那麼理想。現實就是,大多數的家長付學費讓小孩念大學、小孩高中職畢業還要多唸一個大學,都只是為了同一個目的:「找工作」。 那就先別管學校的「本質」這種高大上的議題。其實大學畢業的「目的」,就是拿到一個找(好)工作的門票。 所以,128學分可以保證拿到那張門票嗎?錯了,我覺得門票跟128學分也沒關係。 128學分的背後,代表的是各門課程教授的教學內容。平均而言,同一門學科、同一門課程,大多數的教授教內容應該都類似,但為什麼在就業市場上、對雇主來說,國立大學、或者說是台大的畢業證書,平均來說就是比其他學校的有用? 這背後凸顯了一件事,對於就業市場來說,即便教授的教學內容差不多,不同大學的128學分是「不等值」的。 明明教學內容差不多,為什麼最後會變成不等...

  5. 2018年5月22日 · 李秉芳. 當過小編、文案、企劃,寫字的人。 現為關鍵評論網記者。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竟然是亞洲最幸福國家? 幸福感調查要需考量主觀感受因素,不是只有客觀條件,包括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社會支持資源、預期健康壽命、社會自由度、對他人慷慨程度、對政府的信任度,至於失業率、不公平等指標並未納入該份報告的評估項目中。 依據聯合國3月公布的「 2018世界幸福報告(The 2018 World Happiness Report) 」,台灣民眾的幸福感從2015-2017年間,在全球156個國家中高居第26名,排名全東亞之冠;行政院今天以此報告發布 新聞稿 表示,台灣民眾的幸福感不僅是亞洲第一,也較去年的第33名進步7名。 (2018/05/23 17:00更新) 最新發展:

  6. 2017年8月1日 · 為了解決國軍基層單位缺員的問題國防部提出重大變革未來具有專科學歷且服役滿3年以上或是具大學學歷且服役滿1年以上的士官在接受10周的分科教育後即可升任為少尉軍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