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17日 · 2016年台大論文造假事件 發生以來台灣在學術倫理的監察與教育這兩個部分實質上改變並不多特別是在法規與行政措施的部分仍然未能直指事情的核心在關鍵處著力因此對於釐清重大爭議的案件幫助不大就從最近的抄襲案說起抄襲的時間判定應以第一版日期為依據. 兩篇文章如果有相當程度的雷同,那一定有一篇是抄襲的。 但是「誰抄襲誰? 」就是個難決的問題。 事實上,未必公開出版時間較早的一定是「被抄襲」的一方,因為一篇學術論文的完成通常得經年累月,如果還需要經過同儕審查的過程,那公開發表的時間會遲於完稿的時間;若是一篇論文投稿的過程一波三折,不是一投就中,而是被不同期刊拒絕了幾次之後才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那麼要從各種公開的收稿、審查、發表的時間紀錄來推測完稿時間就更難。 碩士論文也是。

  2. 學術欺詐academic fraud議題因林智堅涉論文抄襲案又在台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論文抄襲一直是學術欺詐的冰山一角其他方式如論文作者不當掛名在台灣學術界屢見不鮮幾乎已形成牢不可破的完美共犯族群

  3. 2017年10月15日 · 台大爆出震驚學界的論文造假案將滿一週年9月14日監察院通過對主管機關教育部科技部的 糾正案 ,認定兩個部會的調查未釐清質疑。 真相迄今未揭,在此案中查閲2萬多篇文獻,一路發揮監督力量的《科學月刊》前總編輯蔡孟利,專業論評寫盡,在科學真理遭亂葬後,完成21萬字小說,為這場學術黑幕留下另一個「活口」。 一隻大白鼠頂上剔了毛,小腦袋瓜埋著多通道電極器,或許不知痛苦將至,無所愁;或許對「鼠生」早已了悟,無所謂。 為了接受「痛覺神經生理傳導實驗」而存在的大白鼠,紅色眼睛透著盡是純真,但沒有白鼠腦袋瓜裡跑出的訊號、人們對一切無所知。

  4. 2018年4月12日 · 蔡孟利論文造假醜聞後⋯⋯崩壞的豈只是學術倫理. 資料照片。. 各單位已經有了法源依據可以去搜索嫌疑人的實驗室,查扣嫌疑人的電腦以及實驗室日誌等資料了嗎?. 如果沒有,是不是仍然只能跟當初台大一樣,請嫌疑人自己提供犯罪資料給調查 ...

  5. 蔡孟利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看論文抄襲事件 近來論文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欠缺足夠法源保障的情況下釐清抄襲事實成難題此外當碩博士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法規懲罰的都只有學生指導教授卻可全身而退

  6. 2022年7月18日 · 畢竟,圖書採購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符合大多數讀者的需求;而多數人看過的參考文獻,拿來讀一讀以免錯失新資訊也契合科學研究工作的需要。 但一個代表流通程度「(不知道是好是壞的影響力的排行榜若用在評論期刊的品質優劣甚或用來評比期刊內論文作者之研究表現那就是一個不稱職的排行榜了。 二、畸形膨脹的暴衝式突襲. 學術期刊所收納的論文,「正常」來說,都是作者得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累積出來的結果,不是隨時說增產就生得出來的東西,所以論文出版量以及被引用為參考資料的數量,都不會在一、兩個年度內暴衝。

  7. 2024年1月18日 · 管制失靈1:固定汙染源操作許可證的審查漏洞. 許可制度的精神在於汙染預防管理,預先掌握汙染源的不良影響,藉由學理的審查進而實際執行汙染源及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的試車檢測及驗證其汙染排放,進而達到低排放量及濃度之有效管制,規範其應採行的控制措施及操作參數,確認各項條件得以符合總量管制與排放標準。 因此新設或變更固定汙染源前應申請設置許可證,進行第一階段書面審查,確認生產製程理論設計得以有效收集與處理空氣汙染物,符合汙染物排放標準及排放量有效削減後,才得以核發設置許可證,也才可以開始建廠設置汙染源。 設置完成後,需申請操作許可證,進行第二階段 實質審查 ,確認製程有按照流程設計走,並試車驗證在最大產能情況下,空氣汙染物之產生、收集、處理情形及採樣檢測確實能符合法規或自降標準後,才核發操作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