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靈山 》,法籍華裔作家 高行健 的一部長篇小說靈山的中國形象以四川省為原型高行健也憑著這部小說獲得2000年 諾貝爾文學獎 。 小說緣起作者被誤診為肺癌想要遠離被冠之以真實的他所處的社會才有了作者遊歷長江流域的經歷這份經歷正是靈山的原始素材。 [1] 主人公在書中看似在尋找靈山實則小說描述了一人的追求內心的平和與自由。 」 [2] 瑞典學院 在新聞公報中指出,《靈山》是一部「無以倫比的罕見文學傑作,也是一部朝聖小說」。 劉再復 說「它揭示了中國文化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中廣新聞網 曾製作過本作品之 廣播劇 ,共34集。 作品介紹 [ 編輯] 小說的一部分章節是自傳,另一部分是以「你」的所見所聞為主,去尋找傳說中的靈山,並在途中遇見「她」的故事。

  2. 靈山 》,法籍华裔作家 高行健 的一部長篇小說靈山的中國形象以四川省為原型高行健也憑著這部小說獲得2000年 諾貝爾文學獎 。 小说缘起作者被误诊为肺癌,想要远离被冠之以「真实」的他所处的社会,才有了作者游历长江流域的经历。 这份经历正是灵山的原始素材。 [1] 主人公在书中看似在寻找灵山,实则小说描述了“一人的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2] 瑞典学院 在新闻公报中指出,《灵山》是一部“无以伦比的罕见文学杰作,也是一部朝圣小说”。 刘再复 说“它揭示了中国文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中廣新聞網 曾製作過本作品之 廣播劇 ,共34集。 作品介绍. 小说的一部分章节是自传,另一部分是以“你”的所见所闻为主,去寻找传说中的灵山,并在途中遇见“她”的故事。

  3. 2020年12月17日 · 一九八 年代,作者在旅途中. 回想當年,《靈山從一年賣不到百本的書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一躍成為全球書市的暢銷經典這其中固然有得獎的加持但莫不也是藝術家長久的堅持見證了文學最終超越了時代的意義這次越洋電訪高行健耐心懇切回答每一個提問從最初的流浪到逃亡靈山》,小說藝術也談創作的生涯以及當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 而年屆八十的他,其實剛大病初癒,還不時掛念這如今已被他稱為「故鄉」的台灣。 流浪,是對中國文化、歷史的再認識. 逃亡,不僅贏得自由,而且是創作的豐收. 謝旺霖越洋電訪,高行健耐心懇切回答每一個提問。 【閱讀推薦】《靈山》出版三十周年紀念版序言. Facebook Line Twitter Douban Copy Link. 靈山 高行健.

  4. 2003年8月26日 · 內容簡介. 不論在塵囂的市集裡或是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都為了探索靈山」,而到處遊盪尋找心中的樂土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 作者從各個角度切入,體現一個向靈山朝聖的心路歷程,並藉此撥開中國西南邊區的神密面紗。 《靈山》採用了第二人稱和第一人稱交互運用的敘述方式。 「你」和「我」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不是一個人,這並不十分重要,重點是他們都是敘述的主體,前者是分析式的,後者是綜合式的,共同體現向一個靈山朝聖的心路歷程。 在這部也可以稱作是「尋根」的巨大的架構中,高行健有意擺脫了傳統的編織情節和塑造人物的累贅,把所有的力量都灌注在語言的實現上,使語言澄澈猶如雪山的澗流,直接呈現出敘述者的心象。 這樣的寫法,仍然算是一種散文化的小說模式。

  5. 2020年11月26日 · 靈山出版三十週年這部高行健回顧創作生涯最大的作品」,不僅寫作歷時最長自中國寫到法國小說也記述下作者八 年代浪跡長江流域前去青藏高原四川貴州於蠻山惡水間逾萬公里的所歷所聞

  6. 內容簡介. 不論在塵囂的市集裡或是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都為了探索靈山」,而到處遊盪尋找心中的樂土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 作者從各個角度切入,體現一個向靈山朝聖的心路歷程,並藉此撥開中國西南邊區的神密面紗。 《靈山》採用了第二人稱和第一人稱交互運用的敘述方式。 「你」和「我」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不是一個人,這並不十分重要,重點是他們都是敘述的主體,前者是分析式的,後者是綜合式的,共同體現向一個靈山朝聖的心路歷程。 在這部也可以稱作是「尋根」的巨大的架構中,高行健有意擺脫了傳統的編織情節和塑造人物的累贅,把所有的力量都灌注在語言的實現上,使語言澄澈猶如雪山的澗流,直接呈現出敘述者的心象。 這樣的寫法,仍然算是一種散文化的小說模式。

  7. ──高行健靈山出版三十週年這部高行健回顧創作生涯最大的作品」,不僅寫作歷時最長自中國寫到法國小說也記述下作者八 年代浪跡長江流域前去青藏高原四川貴州於蠻山惡水間逾萬公里的所歷所聞小說主人翁遭遇誤診肺癌的事變後離開了北京沿江水漫遊上溯途中無意聽聞靈山之名繫念而來到尋山入口的烏伊小鎮。 生命的顛躓跋涉因此帶著朝聖旅程的意涵。 表面上藉作家身分走訪鄉里、收集歌謠,拜會歌師、祭司,深入少數民族藏、羌、苗人猶流傳著巫術與奇談的大地,邂逅另個女子;實則在人稱代名詞「我」、「你」與「她」的觀點交錯間,展開一場內在哲思之旅。 敘事者如此自陳:「這漫長的獨白中,你是我講述的對象,一個傾聽我的我自己,你不過是我的影子。

  1. 相關搜尋

    高行健靈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