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27日 · 扛著三金零負評主持人封號的黃子佼談起金曲感觸萬千。. 擔任過金曲獎主持人、星光大道主持人、評審,他在意的是如何幫助整個產業發展;他擔心如果金曲獎不再重視流行偶像,未來10年,台灣流行音樂的優勢將難以為繼。. 擔任過金曲獎 ...

  2. www.twreporter.org › a › golden-melody-awards-30-interview-oziFill 1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9年6月27日 · 和9m88一起創作的夜店邂逅情歌〈B.O.〉裡 ,ØZI用難得的慵懶唱腔唱著:穿過人群慢慢走到她的身邊,她一邊看著我還一邊不停放電⋯⋯。. 「你可以做很傷心的失戀情歌,我可以唱很sexy的歌,和我的聽眾一起抒發對性的慾望和期待,這沒什麼好掩飾的,」他說。.

  3. 2019年6月27日 · 擔任過金曲獎主持人評審黃子佼在意的是產業發展如果金曲獎不再重視偶像未來10年怕台灣流行樂的優勢難以為繼。 2019.6.27 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4. 2017年3月12日 · 時序回到2000年12月7日至12日黃子明隨著台灣阿嬤來到日本東京靖國神社附近的九段會館當年舉行一場女性國際戰爭法庭」(Women's International war Crimes Tribunal 2000簡稱2000東京大審」)。 在歡迎晚會上,來自台灣、中國、南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東帝汶、荷蘭等國的前日軍性奴隸受害者,暫時拋卻傷痛,用歌舞展開跨語言的交流,林沈中、蔡芳美、鍾榮妹等幾位台灣原住民阿嬤發揮她們歌舞天份,在「娜魯灣多伊呀娜呀嘿⋯⋯」歌聲中,帶動全場氣氛到最高點。 晚會現場,黃子明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年過七、八十歲的老人,多數沒受過良好教育,甚至目不識丁,她們來自不同國家,彼此卻可以流利的日語交談,共同吟唱彼此熟悉的歌謠。

    • 把「母親」刺在手臂永久紀念
    • 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
    • 56歲選擇交棒努力做自己
    • 唯一遺憾「再播一場中職」

    他沒料到,母親離開對他影響如此之大,久久走不出來。甚至曾求助專業心理背景的友人諮商,後來友人告訴他,遺忘,不一定是紓解痛苦的方法,其實「你要去記憶」。從來不曾有刺青念頭的曾文誠,後來在手臂刺下了母親的生日,找到了一種方式,紀念自己最親、也最愛的母親。 即便這次的徒步環島,「最常在我心裡浮現的,也是對母親的記憶。」這或許是年過半百的他,最深沉潛藏的動力──一步一腳印,梳理、沉澱對母親的思念,「很奇怪,走了10幾、20天以後,不自覺會變成小學生。像在路上看到一隻小蟲,就自然會蹲下來、跟牠玩個3、5分鐘。瞬間感覺,我小時候也做過一樣的事,好像回到過去一樣,常常想到媽媽。」 徒步環島的過程中,遇到有人出殯,「我真的就對著那個人(亡者),在心裡問他:『你,沒有遺憾了嗎?』」曾文誠說。 沒有遺憾了嗎?這...

    2001年父親節前夕,曾文誠寫下《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追憶他與父親短暫且片段的相處時光。「我和父親見面的次數,數來一共不超過10次。」記憶中,父親曾從高雄北上到基隆去看他,父子倆人曾在大操場上接棒球,當時曾文誠從沒想到要問,為什麼父親能教他如何把球投快?為什麼能和他傳接球?也沒多去想,教他做棒球比賽記錄的父親,怎麼會懂這些? 上了高中後,有回和父親一起到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賽,看到父親與方水泉(華興棒球祖師爺)如老友般聊天,也不以為意,那是父親最後一次北上來看他。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時,曾文誠的父親已過世,他進入學長開的貿易公司上班,起薪不錯,年年有國外員工旅遊,「這位學長的公司直到現在都經營得不錯。」那時突然在報上看到籌備中《職棒雜誌》徵才廣告,兒時獨自搭公車去基隆打球、看球的回憶,一下...

    從文字工作、走上球評之路,現在每年都有大約120場至140場比賽評述,多年來,始終維持他冷靜、專業但不失情感的講球風格。 僅有2次播報時嚴重「驚聲失控」──2003年亞錦賽台灣擊敗南韓那場「又是高志綱!」躍過三壘手頭頂的高彈跳再見安打,興奮到把身上的隱形麥克風裝置都拍掉;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台日大戰時,陳金鋒三局上從原浩治手中轟出驚天3分炮創造台灣與當屆奧運四強最接近的時刻。「直到比賽結束前,就是很難去預測或定論結果。棒球場上的變化,有時就是一瞬之間。」這是他認為棒球最迷人的地方。 人在江湖,很難不沾是非。因為體育台轉播權的競爭,讓播球的他也被迫「選邊」,2003年後形同「被退出」中華職棒的播報,如今除了國際賽、曾文誠評球成為「MLB限定」,是球迷、也是他自己,最糾結的時刻。 去(2017...

    有了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多年前那個曾經想陪職棒球員馮勝賢跑步,因跟不上、只能放棄乾等的曾文誠,去年上半年先是跑了一場半馬(21公里)、完成113公里的超級鐵人賽(游泳、自由車、跑步);下半年出版了《曾文誠的私房畫》手繪畫冊書,57歲生日前幾天泳渡日月潭,11月8日起展開36天的徒步環台之旅。 徒步環島籌畫近一年,曾文誠看了大量國內外挑戰、冒險的書籍與紀錄片,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他原本想與兒子一起徒步環島、預訂在去年年初成行,但因為WBC世界棒球經典賽3月開打、加上兒子入伍,才延到了年底,「我想,我自己走也可以。」在妻子的支持下,曾文誠揹起背包出發、要好好看看這片從小生長的土地。 雖然開走頭兩天,雙腳就都起了水泡,心裡也很掙扎,戲稱也曾「想偷偷搭上火車到下一站去」,「但我從小就不是那...

  5. 《斷章》──伍國柱. 10年過去,重看雲門2編舞家伍國柱的《斷章》依然令人感動。 2006年雲門2編舞家伍國柱溘然逝世,當時的他年僅36歲,不論是舞作或是他,都還深深被刻畫在這10年之後的今天。 《斷章》陳述著生命裡出現的喜、怒、哀、樂。 在舞作裡,彷彿看到人生的遊走。 隨著舞者的奔跑、擁抱、抽離。 觀者以為看到了真實,但這些可能只是包覆著微笑的空無。 2004年《斷章》前半部由雲門2在春鬥中演出,那個震撼至今仍在許多人的腦海裡。 舞者迎面被疾風吹起的漫天黃葉,伴隨的樂音和肢體擾動內心。 如同他在手稿裡所寫:「在醜惡的年代,心碎了又碎,心碎才是生存之道」。 2014年雲門重新演出這個作品,拍著拍著,淚水竟隨著舞者的擺動和舞台上流轉的時光,不停滑落。 為何《斷章》會讓這麼多觀者深陷其中?

  6. 2021年10月18日 · 李怡志/這裡不是鬼樓──都市更新外,如何從高雄城中城理解社區再生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攝影/楊子磊) 由高雄城中城旁眺望鹽埕周遭的新建案與舊建築。 (攝影/楊子磊) 今年8月,影像工作者徐育霓等人隨大樓管理員前往城中城的舊證券行勘查。 (攝影/徐育霓) 2017年,城中城大樓一樓入口處還可見到歇業電影院斑駁的招貼。 (攝影/余志偉) 大火過後,城中城居民的居住權,與大樓的消防、治安、環境的平衡是迫切要討論的,但不是輕易一句都更能解決。 (攝影/楊子磊) 46人死亡的大火悲劇後,若城中城建築本身已不是弱勢者可返回的安全住家,如何健全社會住宅政策,結合社群的扶持與安老,甚至發展青銀共居方案,是政府必須扶助在地社區的重要方向,而不是都更二字可輕易解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