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市場」是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攤商們,對這個宛如他們第二個家的市場的暱稱;還有一座「二市場」,則是指穿越大半個臺北市,鄰近松山機場,民族東路、濱江街的「第二果菜批發市場」。 雖然名為「果菜批發市場」,它們其實也歡迎、開放給一般消費者來採購小額食材。 果菜攤商與買菜人的高水準殿堂. 將近半世紀的時光,「一市場」周邊數萬人口藉著從事與市場營運相關的業務得以維生,這裡是全臺灣交易規模最大的果菜市場,每日平均蔬果拍賣量2,000公噸,規格最高、最新鮮的國產與進口蔬果在這裡處處可見,早晨六七點哪怕天光仍映著寒色,許多買菜人已推著菜車,睜大雙眼,出現在這個棋盤式整齊設計的菜市場,尋找本日最優果菜了。

  2. 高麗菜是「馬祖三寶」之一,這裡的高麗菜不必強調高山高海拔,清爽又略帶濕氣的海風日夜吹拂、早晚溫差大、友善農法土壤健康,都讓馬祖的高麗菜特別清脆特別甜特別多汁,拔尖的漂亮體型在田間看起來就迷惑人,在奶奶的攤位上我拿起小小一顆剛摘下來的高麗菜,重量竟然「實」得很,可見葉之密、水之多、風味之足,第一天買一顆,第二天等飛機閒閒沒事再買一顆,除了黃魚,我要背著高麗菜回臺灣。 獅子市場內好幾家雜貨店,我意外發現生雞蛋在南竿反而不缺,土雞蛋、白殼蛋、紅殼蛋、鮮鴨蛋在雜貨店裡一應具全,米啊麵粉啊也從臺灣海運過來,各家也銷售自己做的「紅糟」,雜貨店最能看出當地人的日常餐桌。 四月的馬祖獅子市場毫無缺蛋景象;從臺灣運來的蔬菜會特別標示,種類和擺攤的奶奶杯杯們也不大一樣。

  3. 臺南百年布莊「錦源興」的第四代經營者楊子興一路漫步著,即便熱鬧不再,大海與土地的滋味,仍在餐桌上的漁產、果物,以及日常中的文創設計裡豐饒,在常民生活裡,就能一窺歷史的滄海桑田。 楊子興帶著我們來到錦源興所在的中正商圈,這裡是他最熟悉的生活範圍。 地面路標「雞朝」兩字相當引人注意。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楊子興製作的Podcast節目「小南生・小老闆的臺南生活」與當地里長聊過這話題。 百餘年前,這一帶是臺江內海淤塞留下的窪地魚塭,人們用木板、竹籬笆搭建聚落,遠看很像雞籠,因此被稱作「雞朝(寮)」。 雞朝的歷史,能連結到這趟散步旅行的隱形要角──臺江。 這座遼闊的「內海」,因曾文溪改道等因素積沙成陸,將臺南的海岸線往西推進,改變水域與漁業風貌。 曾文溪的沖積土壤,則讓嘉南平原成為臺灣最大糧倉。

  4. 其他人也問了

  5. www.agriharvest.tw › archives › category風土元素 - 農傳媒

    風土元素 每日記事,一週插花:足夠好的日常. 風土元素 「沒口之河」上的銀合歡:把人放回環境,遭遇濕地的記憶. 風土元素 吃膩小白菜、高麗菜了嗎?. 試試野菜箱、野菜醬 跨出部落的不只是食材. 風土元素 醉人植物》大麥——啤酒、威士忌的靈魂由此降肉 ...

  6. 農傳媒. 20170402. 文、圖片提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來到花蓮縣的大糧倉玉里鎮,延著193縣道來到美麗的阿美族部落-織羅部落,這裡不僅生產優質的稻米,更有部落老人家珍藏的私房聖品-葛鬱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改善人口外移問題及突破當地農業生產困境,於104年起與織羅部落農友合作,進行葛鬱金作物改良並開發其加工技術製作葛鬱金即食餐包、開展葛鬱金柑橘果凍商品、在地風味餐,並將葛鬱金採收體驗融入食農教育,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體驗共享部落農遊趣味。 一片新綠的織羅部落葛鬱金田。

  7. 農夫市集 」(Farmers Market)是指在一固定時間(週期)、地點舉辦,由生產者直接將其所生產的農產品送至市集,並提示相關標章以證明其販賣的農產品及加工品之安全,與消費者面對面,直接販售各種產品的銷售模式。 農夫市集草創時期的目的,為提供農民銷售農產品的管道,但近年農夫市集逐漸轉型為「有機農夫市集」,以自然、健康、高品質為導向,並以無農藥、有機等來凸顯農產品的差異性。 由於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導致民眾對市面上食品的信任度下降,加上養生觀念興起及飲食習慣改變,消費者對有機產品需求日益增加,這也使臺灣各地農夫市集如雨後春筍般創立。 臺灣農夫市集發展概況. 其實農夫市集於國外已行之有年,臺灣相較之下起步較晚。

  8. 古坑麻園社區的烏殼綠竹種植面積約40公頃,光是產銷班每年生產的烏殼筍產量就多達400公噸,是社區居民經濟的重要來源。 但烏殼綠竹必需每年定期疏竹,留下年輕的、生命力旺盛的竹,才能讓發筍率更好,所以到每年的7、8月定期疏竹時,就會有上千噸的竹子被廢棄在園子裡。 數量一多,村民便點火燒了,造成髒亂與空汙,也引起環保局的注意。 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導入生物炭製作技術,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將廢棄的烏殼綠竹在高溫低氧的環境下燒製成具有生物活性之生物炭(Biochar),鋪在雞舍底部做為墊料,除了可以消除臭味,生物炭與雞屎糞便混合後,還能轉換成生物性肥料,再用於綠竹田區的栽培上,成功打造出無污染的循環農業體系。 古坑鄉麻園社區將廢棄的烏殼綠竹在高溫低氧的環境下燒製成具有生物活性之生物炭(Biochar)。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