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18日 · 外交部在台灣時間17日時也已表示,「China - Taiwán」其實是西班牙語系的友邦對我國名的口語上簡稱,這些友邦在過去歷任政府時期,都曾於不同場合以這樣的名稱稱呼我國,各界也都了解這個名字指的就是中華民國,並無所謂兩面手法的意涵。 蔡英文總統日前參加巴拉圭新任總統阿布鐸就職典禮,不過,阿布鐸之後在臉書和推特上用「la presidenta de China - Taiwán Tsai Ing-wen」稱呼蔡總統,引發討論。 經我駐外人員溝通後,改回正式國名「la República de China-Taiwán」。 正在貝里斯訪...

  2. 2021年4月21日 · 台灣經濟的活力動能是成功的關鍵。 總統提到,全球各國及企業都在努力提振貿易,活絡商務關係。 許多國外優秀人才及企業來台駐點扎根。 去年9月,在總統府頒發了第1000張就業金卡給外國專業人士,這張金卡代表政府為吸引傑出專業人才來台所做的努力,更證明全球供應鏈重組後帶來無數的機會。 台美企業界有著非常緊密的夥伴關係,總統重申,政府會致力以具體行動深化此一夥伴關係。 為此,去年建立了許多合作機制。 其中包括「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以及「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的簽署,並已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總統表示,美國總統拜登頒布行政命令,力求為關鍵物資及必需品打造更有韌性、更加安全的供應鏈,這是台灣可以提供協助的重要領域。

  3. 2019年1月11日 · 蔡英文總統今天 (11日)今天出席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議時表示,目前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中,台灣已就其中5項公約提出國家報告並接受審查,未來其餘4個公約也會陸續跟進。 (圖: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今天 (11日)今天出席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議時表示,台灣願意遵循國際義務,積極落實人權的保障,目前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中,台灣已就其中5項公約提出國家報告並接受審查,未來其餘4個公約也會陸續跟進。 由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召集人的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11日下午召開第五屆第一次會議,蔡英文總統特地出席致詞。 總統表示,保障人權已是所有國際社會成員的重要義務,台灣願意積極落實人權的保障,將陸續針對聯合國的九大核心人權公約定期提出國家報告。

  4. 2018年10月10日 · 協議即日起生效,合法居住在俄亥俄州的台灣民眾,都可憑中華民國有效駕照免路考及筆試申換俄州駕照,台灣商務人士與留學生赴當地定居與求學將更加便利。 根據協議,年滿18歲中華民國國民、具美國合法居留身分及俄州居住證明者,均可憑有效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B、C、D或E類汽車普通駕照正本,先至駐芝加哥辦事處完成相關文書驗證或申請「駕照英文證明」,連同在美國及俄州居住證明等相關文件,至俄州公共安全廳監理處接受視力檢測,通過後即可免路考及筆試申換俄州非商用D類普通駕照。 駐芝加哥辦事處表示,居住在俄州有換照需要的台灣僑民,換照前須備齊俄州公共安全廳要求的文件正本資料,並熟悉、遵守俄州道路交通法規,確保行車安全。

  5. 2020年6月12日 · 所謂有意義參與該組織則包括:台灣的經濟和金融政策能參與IMF的定期監測活動,其次是台灣公民能夠在該組織得到公平僱傭的機會,第三是台灣有能力取得該組織適度的技術協助和培訓。 岡薩雷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台灣是地球上少數成功地在維持財政穩定下取得發達地位的國家」,隨著許多發展中國家因疫情面臨難以估計的財政負擔,台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顯得更加重要,但只因為中國的政治反對才使得台灣無法在這個機構裡獲得他們本應享有的一席之地,因此「該停止討好總想操控國際組織的中國共產黨了」。 舉科索沃為例 台參與IMF不需聯合國資格認定. 聲明說,作為世界第22大經濟體,台灣的外匯儲備已超過4800億美元,也超過巴西、印度和韓國。

  6. 2021年6月11日 · 蔡英文總統今天 (11日)在臉書貼文表示,在台灣時間10日晚間,代表台灣的政務委員鄧振中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Katherine Tai)進行了視訊會議,雙方同意在未來幾週內召開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 (TIFA)會談。 總統強調,政府努力拚防疫的同時,也會努力拚經貿。 總統指出,台美關係緊密、友好,TIFA是雙方討論重要經貿議題的平台,她很高興看到和美國的對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也一定會為此做好準備。 總統表示,最近看到美國政府宣布提供疫苗、美國國會議員訪台,就連美日、美韓領袖的聯合聲明也提到要維持台海和平穩定。 這是「真朋友、真進展」,政府會持續推進和美國的合作。

  7. 2023年10月2日 · 行政院長陳建仁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疫後時代政府將厚植經濟實力、打造安居家園、守護台灣民主列為三大重點施政面向,而強化科技與人文社會的連結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大家越來越了解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專業可以單獨存在,需要藉由跨域整合才能讓科技研發對於人類福祉有最大貢獻,且科技研發過程中也可能帶來一些危機,這也需要靠人文社會科學家、經濟學家,大家一起跨域檢視,才能使科技發展對人類福祉有所貢獻。 陳建仁也舉例,人類也正反思COVID-19是不是實驗室製造出來的病毒,釀成科技災難,還有俄烏戰爭也看到,科技發展可以製造各式各樣的武器,若缺乏民主包容,也可能造成歐洲毀滅,因此科技發展確實需要跨域省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