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2.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2. 2023年6月29日 · 家傭保險在門診費用上,主要分作兩種賠償機制,其中一種是分別就每年門診醫療費用及每次門診醫療費用設有上限。 以滙豐為例,每次的門診醫療費用上限為300港元,屬今次比較產品中最高,每年門診醫療費用上限3,000港元。 假設每次門診收費300元,相當於家傭一年可看10次私家門診。 根據香港醫學會2019年公布的私家醫生醫療收費調查,普通科醫生一般收費中位數為300元;如果僱主選擇其他計劃,例如每次診症賠償200港元,便需自付100港元(300港元 - 200港元 = 100港元)。 另一種賠償機制則如世聯或蘇黎世般,沒有就每年門診醫療費用、每次門診醫療費用設有上限,唯一的限制是每年看門診次數。 世聯可享用每年最多25次門診保障,惟限於指定網絡醫生。

  3. 2023年2月10日 · 富國銀行財富與投資管理公司的高級諮詢主管Jesse Little 説道單身人士負擔更重部分原因是商家通常為家庭提供優惠但更重要的是因為單身人士不總是有人分擔責任。 權衡金錢和愛情. 不僅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承認為了金錢利益而維持更長時間的關係,而且 14% 的人承認維持一段關係只是因為他們的伴侶在經濟上支持他們。 Leahy説道,雖然有伴侶確實帶來很多財務上的好處, 但這並不是陷入不愉快關係的理由, 一段不健康的關係所付出的代價總是比單獨面對財務狀況要昂貴得多。 如果緩解「單身稅」壓力? Ameriprise Financial 財務諮詢策略和營銷高級副總裁、認證財務規劃師 Marcy Keckler建議了三種方法來緩解高昂的生活費用: 1.要存錢。

  4. 2022年3月13日 ·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已將酒精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屬最高風險級別與香煙石棉等列為同級。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最新研究,每天只需喝568ml啤酒或平均一杯葡萄酒,就已可能縮小大腦的整體體積。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逾36,000名中年人的遺傳和健康訊息數據,參與者提供了過去一年每周飲酒量的資料,並接受了MRI腦部掃描。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掃描結果與典型老化大腦的圖像進行比較,然後對照年齡、性別、吸煙狀況、社會經濟地位、遺傳血統和整體頭部大小等因素。 飲酒愈多 大腦愈老. 一個酒精單位是10毫升純酒精,換算為:一罐473ml啤酒或蘋果酒是兩個單位;一杯175ml紅酒是兩個單位。

  5. 2024年5月15日 ·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 ...

  6. 2023年12月1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12/01 08:00. 分享: 分項賠償限額、自付費選項、病房級別:靈活運用自願醫保附加保障. 自願醫保計劃自2019年推出,保險業界一直積極參與,對自願醫保產品的保障項目、服務和賠償等,不斷作出優化,務求緊貼醫療市場趨勢,為市民提供所需保障和支援。 自願醫保認可產品分為「標準計劃」和「靈活計劃」,其中一些認可產品為附加保障,讓客戶可在基本計劃上添加自願醫保保障,藉此享有更廣泛的保障,也可就自願醫保認可產品的合資格保費申請稅務扣除。 市面上有個別新推出的自願醫保附加保障在自付費、病房級別等方面提供靈活選擇,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分項賠償限額. 市場上有些較相宜的醫保計劃會為各個醫療項目設個別賠償上限,因此到客戶索償時,往往有部分開支都要自行承擔。

  7. 2019年8月26日 · 未來恒生高股息率ETF是追蹤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也就是ETF內的組合是依據該指數進行配置,利息也是從該批高息股而來,每半年分派一次。 息價都要睇. 留意選擇收息ETF,除了要留意股息率外,亦要留意股價的成長,最理想當然是賺息又賺價。 以未來恒生高股息率ETF為例,未來恒生高股息率ETF股息率有6%,但股價回報錄得-3.51%;相比之下,盈富基金有3.6%股息率及錄得3.26%股價回報。 另外,投資者亦要留意ETF的成交是否活躍。 由於中美貿易戰戰端再起,以致環球股市波動,統計7隻「高息」ETF由年初至上周一的回報,僅有3隻錄得正回報。 至於價格回報好過盈富基金的有COMS德高息股及BMO亞洲高息股,分別是約4.93%及3.27%。 ETF組合分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