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4日 ·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新北市三峽的南靖部落裡,家長陪同小孩,透過網路共上一堂族語歌謠課程。 (攝影/唐佐欣) 2021年初夏的台灣,一場遲來卻快速爆發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歲月靜好。 5月17日雙北地區率先停課,兩天後更擴大到全台各級學校,教育部宣布採「線上教學不停學」的方式,進行原有的課程。 雖然去年教育部已訂定線上教學指引,但真正開始遠距課程,還是讓許多老師、家長、學生們措手不及,展開一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教育變革。 「廚房、臥房、工寮,都是教室。 我們,重新學習「怎麼學」 新北市中平國中校長林裕國說,「真的沒想到(停課)速度來得有點快,」透過全校老師的合作,教務處開設了上千個Google Meet帳號,在三天內快速解決硬體與連線的問題。 然而,隨之而來卻有更多「教育本質」的問題。

  2. 2021年6月23日 · 5月19日台灣教育史上罕見地全面停課COVID-19疫情在社區爆發得又快又急全台學生改採線上學習突如其來的停課不停學」,讓老師的教學進度被打亂剛開始教育部宣布的停課時間只有10天然而隨著疫情持續延燒停課時間已延長4週到7月2日直接銜接暑假。 而在變種病毒的挑戰下,遠距教學有可能更為頻繁。 在偏鄉種茶、採筍、打零工為生的家長開始把孩子帶到工地,學生在山上、工寮、車子裡連線上課。 疫情前學生住校、留晚自習,老師能指導作業、照顧生活起居;現在有老師開車用隨身碟送課程、送便當,盡可能確保家庭狀況不穩定的孩子能繼續學習。 《報導者》採訪花蓮、台東與阿里山的學校,看見遠距教學下被放大的教育不平等。

  3. 2021年5月26日 · 遠距教學不只是一個應急方案它是正式教育的延續它承擔起英國一整年的教育任務。 所以在遠距教學一上路,一個學生都不能少,而且教師得蛻變自身能力,極盡所能把孩子留在虛擬教室裡。

  4. 中成長──教學者的實踐之路. 今年7月大暑,國境之南的屏東有一間學校沒有休息,早上7點準時敞開校門,老師們在路口協助導護、測量體溫、預備晨間暖身活動,迎接前來上課的孩子們。. 平日才有的上學風景,就這樣真實地在暑假期間展開 ...

  5. 這篇報導主要的幾個論點如下: 階級流動可以減緩貧富不均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因為教育程度與成就收入成正比,教育乃是改變階級身分、促進階級流動,從而減緩貧富不均的重要機制。 透過平等的教育機會,可以改變階級世襲化(即代間不流動:上一代貧窮、下一代也陷入貧窮而無法翻身;反之亦然)的狀況。 然則台灣的高等教育似乎缺乏階級流動的功能:家戶所得高的學生進入排名前面學校的機率,遠高於家戶所得低的學生,後者進入了排名較後的學校。 排名前面的學校獲得較多教育資源,排名較後的學校則分配到較少資源;如此教育資源反向重分配的現象,對弱勢學生無疑是雪上加霜。 國立大學長期維持「低學費高補貼」並非是真的公平。

  6. 2018年8月19日 · 多年來政府努力彌補「父母的空白」,透過學校推動「補救教學」或各種接住中輟之虞學生的「中介教育」,讓孩子能持續留在學校學習;但這些「積極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的教育政策,實施起來有怎麼樣的困境?. 我們怎麼在孩子中輟前,接住他們 ...

  7. 2023年10月29日 · 衛福部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月起補助1530歲民眾3次免費諮商但半個月後名額就快用完得緊急加碼第一線心理師和地方政府遭遇什麼挑戰被篩選出的年輕族群高風險個案未來有何資源和方法能承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