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31日 · 吳姍儒Sandy) 《我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作者、知名主持人。十四歲隻身赴美求學,華盛頓大學綜合藝術系畢業後返台。自小養成的書寫習慣融合其生命中所見所感,使其成為多面向深度新生代作家。 (文章由提案On the desk 授權。

  2. 2017年3月8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Sandy原本是部門裡最受歡迎的員工,但自從換老闆後,總感覺辦公室有股不尋常的氣氛,原本工作堆積如山,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愈變愈少,甚至在上班時還有閒暇空檔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雖然工作量減少,老闆反而盯得更緊。 總是針對Sandy的報告挑剔各種細節,還開始盯她的出缺勤紀錄。 如果Sandy夠敏銳,應該能感覺到「老闆正在暗示你走人」,公司的未來可能再也不需要她了,只是有時候,老闆不會直接說出口。 《Fast Company》指出,當你感覺到這4個徵兆,就表示該為離職做些準備了: 1. 老闆對你的工作表現吹毛求疵. 這種情況分為兩種,若是老闆對於你的報告內容提供實質且有建設性的意見,那他只是希望你在這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3. 2024年5月15日 · Sandy 和外籍同事聊天,聊到新主管很多新做法,外籍同事不以為然,說了自己的想法,問 Sandy: “Do you get my drift?” “什麼 draft 啊? 你傳給我什麼文件了嗎?” Sandy 很納悶,牢騷還要打草稿嗎? 別搞錯喔,是 drift,不是 draft。 “Drift” 不是「漂流」嗎? 這和「漂流」又有什麼關係。 一起來看看”get my drift" 這個片語,摸清老外「想說卻不明講」的溝通撇步。 延伸閱讀: 英文說「我很急」不是 I am urgent! 簡單卻超容易錯的英文句. 1. Do you get my drift? (X)你有收到我的草稿嗎? (O)你懂吧? Drift 大家較熟悉的意思是「漂流」,可以是名符其實的漂流:

    • 從難民到英特爾執行長
    • 鼓勵分歧,決議就全力支持
    • 客觀理性,資訊是決策基礎
    • 勤勉嚴謹,全力自我批判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是英特爾創辦人之一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的名言,一語道盡他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經營英特爾(Intel)的心路歷程。 1956 年底,20 歲的猶太裔青年 Andris Grof,在歷經了納粹屠殺的威脅及蘇聯共產主義的統治之後,逃出了祖國匈牙利,抵達美國紐約。1960 年,他以第一名畢業自紐約市立大學(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化學工程系,3 年後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y)的化工博士學位。 1968 年,青年才三十出頭,便和積體電路(IC)發明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與知名化學家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共同創立公司,名為英特爾...

    英特爾早已和葛洛夫畫上等號,而葛洛夫對於英特爾企業文化的形成,也遠甚於任何一位領導者。如果有所謂的「英特爾風範」(Intel way),則絕大部分要歸功於葛洛夫時代所奠定下的基礎。 在《10 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一書中,葛洛夫將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女預言家卡珊德拉(Cassandra),比喻為公司內部能夠迅速看出逼近的變化、並及早發出警訊的人。對於這類傳達噩耗的人,葛洛夫認為身為領導者無論如何都不該加以扼殺或壓抑。因為一旦員工因為說真話而受罰,就會心生恐懼,被迫噤聲,從而阻斷了重要的討論。 卡珊德拉是葛洛夫預防自己疏忽或犯錯的重要機制,以確保他不會「贏了自己應該要輸的爭辯」。而為了保護卡珊德拉,英特爾內部早已建立起「建設性衝突」(constructiv...

    領導人不是神,不一定能夠立刻指出正確的道路,因此他必須傾聽不同的聲音,蒐集各種資訊,以廣角、俯視和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局勢,「先任由渾沌主宰,再設法掌控渾沌」(let chaos rein, then rein in chaos)。 當然,睿智如葛洛夫,在管理生涯中也犯過眾所周知的錯誤,其中尤以奔騰晶片(Pentium)浮點運算瑕疵事件最為著名。 在葛洛夫的運籌下,英特爾在 1990 年初期進行一系列「內建英特爾」(Intel Inside)的造勢,成功將英特爾打造為家喻戶曉的品牌,讓消費者印象深刻。然而,他忘了英特爾自此已經不是工業產品製造商,而是消費性產品的製造商。因此,當奔騰晶片在 1994 年出現瑕疵而引起軒然大波時,他的工程師性格蒙蔽了他的判斷力。他堅稱晶片是有瑕疵,但問題並不嚴重,...

    泰德羅認為,葛洛夫過人的管理技能,全憑他個人的自修得來。在扛起英特爾的營運任務之初,葛洛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弄來一個郵政信箱,收取管理相關的訊息,一切從根本學起。而且從開始負責管理工作以來,他更是長期保持著撰寫管理日誌的習慣。 「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在葛洛夫的自學過程裡扮演著重要角色。書寫,養成了他的思考紀律;而日誌,就是他的教室。他寫下了自己從工程師變成經理人後的職務內容,也記錄了從管理產品到管理人的心路歷程。 在葛洛夫的人生中,知識就是他的行動座標,即使生病時也不例外。 1996 年,葛洛夫於《財星》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細述他成功對抗前列腺癌的歷程,文中鮮明呈現出葛洛夫解決問題的邏輯。他先是找尋研讀大量參考資料,接著比較各種療法的優劣,最終選定成功機率最高的療法。葛洛夫對於罹患癌症者的建議...

  4. 2018年11月10日 · 2018-11-10. 整理‧撰文 盧廷羲. 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為什麼 Google、微軟 CEO 都是印度人? 4 大特質,讓印度「盛產」執行長.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本文出自 《經理人月刊》2018 年 11 月號,封面故事:印度 CEO 的領導學 ) 根據派思諮詢(Apex Recruiter)2015 年統計,《Fortune》公布的美國 500 大企業中,有 75 位外籍執行長(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其中 10 位執行長是印度裔,超過英國的 9 人,中國甚至無人上榜。

  5. 2009年3月31日 · 人的基本能力其實沒有多大差異,想和別人拉開差距,唯一的方法就是孜孜不倦地學習。 《每天只要30分鐘》作者古市幸雄針對「學習成果」,提出了如下方程式: 成果=教材或服務的品質×集中力×時間2+過去的累積. 「時間的平方」(時間2)是影響學習最大的因素,只要能輸入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增加學習量,就能拉開與別人的差距,因此若能養成每日學習的習慣,即使一天只有30分鐘,在「時間複利」的效應下,也終能將勝過他人,邁向卓越。 不過,養成學習的「持續力」卻是難事,往往一開始發憤圖強、著手展開嶄新的學習計畫,沒幾天就覺得厭煩懶散,於是不了了之,始終停留在「下決心要改變」的3分鐘熱度循環。 想打敗學習惰性,古市幸雄提出了3個方法: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6. 2021年11月27日 · 2021/11/27. 比爾蓋茲、馬斯克,頂尖執行長最愛吃什麼? 鍾愛美食、飲食習慣揭密. 經理人八分生活 Mandy Li. 載入失敗. Shutterstock. 賈伯斯只吃「果實」、馬斯克最愛巧克力棒! 這些世界級經理人,怎麼都吃得這麼特別? 矽谷菁英的故事,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們通常靠異於常人的思路和行事風格,打造自己的企業帝國,彷彿每個創業神話背後,都跟他們的特立獨行脫不了關係,而這不只體現在商業決策上,他們連飲食習慣都很「與眾不同」。 解密! 頂尖 CEO 的飲食習慣、鍾愛零嘴,跟你想得不一樣. 全球首富馬斯克:最愛 Mars 巧克力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