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5月20日 · 事件始於出5月13日TV朝鮮《張成民(音)時事坦克》的脫北者出身的前朝鮮特種部隊軍官林天用(音)的發言。 林天用在節目中主張「朝鮮一個600人的大隊潛入了(光州)」,「佔領全南道廳的是朝鮮游擊隊」。

  2. 2019年4月13日 · 為延續、繼承公民社會在此地所建立的民主傳統,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將從2019年3月到6月,於中正紀念堂一樓藝廳舉辦四場《我們在這裡發生故事:臺灣民主深化進行式》系列講座,分別從藝術、政治、歷史、文化各面向,來反思這塊島嶼上那些仍待 ...

  3. 2011年7月15日 · 2011年7月15日. 今年是澎湖七一三事件六十四週年,國防部由副部長趙世璋,陪同幾位當年流亡學生出身的退役將領,到澎湖馬公的「七一三事件紀念碑」獻花致祭。 根據媒體報導,這是軍方首度為此正式承認錯誤。 但出席的國防部前副部長王文燮為713事件從未開槍的「翻案」之說,則與坊間流傳的紀錄未盡相符。 1949年7月13日,約8300名自山東輾轉遷徙到澎湖的流亡師生,原本期待能在台復學,但因澎湖地區駐軍缺兵,被軍方強迫徵召入伍從軍。 帶領師生逃難的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和分校校長鄒鑑,向澎湖防衛司令官李振清,及所屬39師師長韓鳳儀據理力爭無效。 最後軍方採取暴力手段,不但開槍威嚇,甚至刺傷學生。 師生只好被迫接受軍方安排。

  4. 2013年8月21日 · 當時實行的是封鎖和攔截(攔劫)。1953年10月4日,國府海軍在琉球群島海面攔截一艘懸掛波蘭旗幟的油輪「普拉沙號」(Praca)。該船為中共與波蘭合組的「中波海運」所有,排水量8,400噸,自羅馬尼亞滿載油料、物資欲往中國。

  5. 2022年2月21日 · 全斗煥時任保安司令官,為壓制抗議全斗煥政變取得政權的示威活動,下令軍方鎮壓一般市民,不僅陸軍在街道上對市民開砲、空軍戰機也在空中掃射。 委員會調閱檔案發現全斗煥曾對暴力鎮壓抱持積極態度:「從2軍司令官文件『光州圈忠情作戰軍方指示與舉措事項』來看,2軍司令官陳鍾埰於 1980 年 5 月 23 日提出忠情作戰(光州鎮壓作戰)建議文書,總統閣下(指全斗煥)曾發言表示『 Good Idea 』。 」上述文件內容,均可見全斗煥是 518 光州民主運動血腥鎮壓中,最終且具實質權力的裁決者。 委員會也將於明年 5 月底交出追加調查的結果。 平反與咎責:真相委員會的使命.

  6. 2021年7月9日 · 5月10日. 過去我們常津津樂道的「行憲」,並沒有想像中這麼順利,1947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正式生效,象徵訓政時期的結束,但隨著國共內戰的進行與逐漸白熾化,為因應「平定內亂」的需要,1948年5月10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公布實施,行憲後不到五個月時間,宣告中華民國進入戰時體制。 《臨時條款》規範了什麼呢? 除了提供總統緊急處分權,可直接發布戒嚴令、緊急命令不受憲法限制外,最重要的部分,是在於《臨時條款》1960、1966、1972年的四次修正,這四次修正直接影響到中華民國的憲政框架: 1960年的修正,是因應蔣介石總統任期即將任滿(1948-1960),因而開放總統可以無連任限制,讓蔣介石可以「吾三連」。

  7. 2016年9月12日 · 黃丞儀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 許多人都知道,在戒嚴時期,所謂的「二條一」讓許多英雄好漢聞之喪膽。「二條一」指的就是《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 犯刑法第一百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第一百零四條第一項之罪者,處死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