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30日 · 覺察情緒背後的原因 療癒創傷愛自己. 十幾年來,我四處推廣「愛自己、愛家庭、被家人愛」理念,深深感觸到,「愛」對某些人也許很熟悉,但對有些人卻可能很陌生。. 他們一直感受不到愛,或者正深陷痛苦折磨中;也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困境,所以 ...

  2. 2021年11月26日 · 1963年,正值青春年華的17歲高中女生因車禍成為植物人,由於她當時是台北第二女中管樂隊指揮,加上當年植物人的病例較少,因而引起廣泛的關注。 事件發生後,家人抱持一線希望不放棄救治,但因為龐大的醫療及照顧費用使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當時沒有全民健保,也沒有長照2.0)。 父母耗盡心力照顧,但王曉明因長期臥床且有許多合併症,照顧歷程相當辛苦,而父母逐漸年邁,王媽媽擔心自己死後沒有人接手照顧,因此向立法院請願訂定安樂死法律,但願女兒能安詳離世(引起熱烈討論與爭議,但沒有結論),直到1996年、1999年王媽媽王爸爸相繼過世,其他家人便安排王曉明住進機構直到2010年去世,她呈植物人狀況臥床47年。 (示意圖。 圖片來源 / Unsplash) 案例2:傅達仁.

  3. 2018年11月23日 · 雖然甩巴掌一般是打在臉頰上,但不小心也有可能碰觸耳朵。. 光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耿僚表示, 如果著力點剛好封住耳洞、外耳道,氣壓會打入耳朵,沿耳道灌入中耳、甚至內耳,如同打氣功,氣壓震盪進去,導致耳膜被衝破,內耳受傷,形成 ...

  4. 2019年1月4日 · 一篇刊登在《社會及個人心理學指南(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的文章指出,在人類早期社會,報仇能防止加害者進一步破壞、報仇後能讓團隊更合作、降低成員搭順風車的現象。 另外報仇也能增加大腦的愉悅感。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早說過,攻擊能讓人愉悅,而2014年,肯塔基大學心理系教授崔斯特(David Chester)研究發現,復仇行為能產生愉悅和快感,後來他更指出,人們復仇的原因完全是因為預期到這樣會有快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不只心理,大腦也會因復仇而改變。 實驗發現,當人們真的復仇後,掌管獎勵機制的基底核會變得活躍,證實了:復仇是甜蜜的。

  5. 2022年10月28日 · 觀察發現,面對霸凌者,小鼠選擇抵禦或逃避,這些決定可以預測牠們後續面對挫折的復原力—選擇反擊的小鼠的心理韌性看來較強,而傾向放棄自我保護的小鼠,後續會產生社交退縮等憂鬱行為。

  6. 2018年6月13日 · 有一天,丟石頭的白人孩子見劉墉在花園裡挖出一塊大石頭,向他要,他大方送給對方,開始一點一滴建立彼此的信任,後來也成為朋友。

  7. 2018年9月19日 · 1. 一點點「錯誤」就被無限上綱. 2. 不合理的工作要求. 3. 批評你的能力. 4. 前後矛盾的工作規定. 5. 常以「讓你丟飯碗」來威脅你. 6. 動不動就侮辱和貶抑你. 7. 打壓你的工作表現. 8. 排擠你或乾脆把你「冷凍」 9. 在工作場所對你歇斯底里. 10.收割你的功勞、苦勞、心勞. 對抗職場霸凌,要先承認現狀及自我感受. 本書揭露職場常見看似合理,實則包藏各種「情緒勒索」的工作要求。 霸凌者會用情緒化的溝通態度傳達工作目標,或是用兩面手法陷你於不義,讓你失去上司的信任。 作者分析了霸凌者有哪些嘴臉、最常用的操控模式,你可以清楚地掌握趨吉避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