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本口述歷史不一樣! 熟知森林的林管處志工訪談林業前輩,寫下大雪山一甲子人文歷史。 (攝影/記者陳儷方) 大雪山現在是森林遊樂區,但從前曾是大雪山林業公司的伐木場域,6、70年代政府林業政策改變,伐木工作站停業、木作工廠熄燈,大雪山轉型為森林保育與森林遊樂區,林業人成了保育人,守護森林裡的植物與動物,也推展生態旅遊、與大家分享如何愛自然,這就是大雪山左近一甲子的文史變遷。 大雪山國家森林的志工們,訪談自大雪山林業公司成立以來歷年老員工,從他們的回憶中尋寶,寫下山裡的故事《翻轉吧 大雪山》。 臺灣有關森林開發的口述歷史,並不罕見,但號召熟悉這片山林的志工們投入訪談並撰寫的口述歷史,就稀罕了。

  2. 關於世界農村精彩的故事很多劉嵩表示這系列紀錄片的拍攝重點在於遠見永續」。典範必須經過時間的檢視」,並且有一定的成果。 劉嵩說明,遠見要靠時間證明。以荷蘭為例,治水工程的規劃是以百年起跳,印尼蘇巴克制度更是歷經千年考驗。

    • 順應氣候變遷,臺灣農牧業轉型
    • 化解雞糞堆置惡臭,發電節能又減碳
    • 一手包辦媒合應用,讓雞農省時省力
    • 雞糞發電的挑戰與潛力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愈演愈烈,永續發展不再是遙遠的紙上談兵,而是全民關注的切身議題。近年來臺灣畜牧業者接連投入沼氣發電的行列,透過厭氧醱酵從動物糞尿生成沼氣,再經純化處理,導入發電機作為燃料,產生綠色電力。賴奇厚說明,雞、豬、牛等不同種類的畜牧糞便,各有不同的固體物含量及氨氮濃度,需設計相對應的利用方式,才能妥善發揮畜糞變黃金的價值。 農業發展不能只看單一事件,而是環環相扣互為影響,以豬糞發電為例,除了沼氣醱酵,還有沼渣及沼液的處理問題。若結合農業應用,不但能解決去化難題,從根本解決排泄物的處置,還能增加農業產值,帶動周邊產業形成循環經濟,進一步提升農業碳匯。賴奇厚指出,除了豬糞利用,雞糞發電亦具有成長潛力,目前臺灣案例並不多,較為人所知的實例為石安牧場,其規模大且運作模式成熟,已轉型為企業化經...

    對比養豬或養牛廢水,雞糞含水率較低,養雞戶通常會將新鮮雞糞曝曬於養殖場空地,曬乾後再低價售出或贈予農民作為肥料。看似零成本的處理方法,不僅讓糞便臭味隨風散逸,也吸引了漫天狂舞的蒼蠅,引發鄰里怨聲,轉而檢舉養殖場製造空氣汙染。 為了根絕雞糞惡臭問題,艾貝科運用厭氧消化將雞糞轉換成沼氣,再透過沼氣發電機產生綠色電力,並讓雞糞停留於桶槽內30天以完全醱酵,最終產生的醱酵液有兩種利用方法,一是液體回流至消化槽製成液態肥料,二是固體經脫水乾燥變成無臭的固態肥料。兩者均可重回農地滋養作物或牧草,輔助農民建立友善無毒的健康農業,落實循環經濟的目標。 有別於豬糞或牛糞,雞糞所蘊含的高濃度氨氣與氮氣,會抑制厭氧消化的效率,導致沼氣產量不足或品質欠佳,影響發電功效。賴奇厚表示,相較於稀釋、共消化、菌株馴化或去除...

    當今臺灣畜舍的屋頂多半租予太陽能板業者,依據現有太陽能商業模式,農場主人坐收租金即可,無需勞心費神加以管理。在這般前提下,艾貝科考量農友執行的便利性,其沼氣發電系統為自動化操作,農民僅需定時進料雞糞,而機械設備的維護、副產品製成肥料的銷售,則悉數交由艾貝科負責。「厭氧醱酵的技術原理大同小異,差別在於操作方式和客服處理,艾貝科是臺灣本土公司,當反應槽或系統有什麼狀況,都可以第一時間提供協助。」 艾貝科團隊所設計的厭氧消化設備,單日可處理2公噸雞糞,其沼氣發電機的裝置容量為30千瓦,約需70坪的設置面積,建置成本共約新臺幣1,200萬元。以此規模納入綠電、沼渣及沼液肥料收益推算,預估雞糞發電的資金回收年限約8~9年,與裝設太陽能板的回本時間相去不遠。 「小農投入沼氣發電,最大的門檻是規模經濟的問...

    賴奇厚闡述,在沼氣發電的反應過程中,單一排泄物並非良好醱酵的最佳條件,「一個完全成熟的沼氣發電場,可以處理多種動物排泄物的混合料源,甚至包含食品工業的廢棄物,例如過期食物。」由於法規限制,臺灣畜糞發電只能使用單一動物糞便,不同於國外可混用多種畜牧糞便。 「假如飼養場旁邊有一塊狼尾草田,有使用畜舍處理後的沼液來灌溉種植,那這片狼尾草可以再回到畜舍做沼氣發電,目前頂多容許到這樣。」他說明,這也是臺灣沼氣發電面臨的另一項瓶頸,期待農業單位對此可逐步開放沼電要素,比如花蓮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屬於集中式的沼氣發電廠,即混合周邊地區的豬糞與牛糞作為燃料。「彰化是臺灣養殖重鎮,如果放寬沼電限制,也許未來雞農跟鵝農可以混合雞鵝糞便集中處理,突破禽畜數量不多、無法在自家設置沼氣發電的限制。」 歸結臺灣雞糞...

  3. 其他人也問了

  4. twitter. 據農糧署統計,農膜造成的農廢每年超過1萬公噸,尤其像大湖草莓產區需要大量使用農膜的區域,回收農膜對農民的田間管理始終是種困擾,就環境永續也令人擔憂。 新竹的「亮宇國際」業者便針對於此,開發出無塑的農膜,不但拿到國際認證,而且結合農業廢棄物,如蚵粉、稻穀等材料,鋪設在農地上可自然分解。

  5. PROFILE. 林劭璚. 第三個字音義同瓊,現為櫟舍文學主題餐廳副店長、麵包樹工作室負責人。 2009年開始從事採訪編輯工作,曾出版《給親愛的你》攝影集、《青苔》刊物、《溪邊花生什麼樹》散文集。 故鄉花蓮,住過臺北、嘉義、臺南漁光島,現居臺中。 專欄簡介. 考察一座城市的被遺忘之處,會喚醒什麼樣的記憶呢?作者將以新移居者的眼光,和細膩敏銳的心思,走踏大臺中的地、物、人,從中拉起歷史的虛線,回望中部曾有過的風光和過去。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5月號. 標籤. 水碓活聚落. 鄉間小路4405. 遺忘考. twitter.

  6. 「社會責任」是未來各行各業必備的觀念,養殖業做好環境照顧,朝生態養殖的方向轉型,才能替自己的產品提昇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從一尾被人嫌棄、有土味的吳郭魚,到外銷歐美、東亞成為優質水產食材的臺灣鯛,是年僅36歲的葉哲維寫下的臺灣奇蹟。 原本念商業管理的葉哲維,不忍父母親長期從事養殖的辛勞,30歲那年決定返鄉承接家業,替傳統養殖業尋找轉型契機。 嚴格說來,葉哲維算是第三代的經營者,祖父在魚市買賣起家,父親於1995年成立東晟水產,正式踏入養殖業。 葉哲維接手後,更將養殖結合魚品加工與銷售。 一條龍的作業,是東晟最大的特色。 為了提昇自己的養殖專業,除了父親的傳授之外,葉哲維也積極透過「農民學院」進修,學習養殖知識,也與學員相互交流經營心得。

  7. 「龜的壽命很長,等你老了牠可能還很年輕喔。 」林閒晃笑著秀出20年前獲得那兩隻巴西龜如今的照片,回想當時網路資訊不太發達,臺灣賣的爬蟲相關書籍雜誌以原文居多,水族館也不太懂龜,直到請教爬蟲店才學到正確飼養方式,林閒晃驚訝於原來龜有這麼多品種,外觀差異也很大,不知不覺就墜入龜坑中。 環境決定健康及壽命. 養龜的配備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容器跟加熱燈,讓很多寵物新手躍躍欲試。 但魔鬼藏在細節處,林閒晃表示空間大小、溫溼度、食物水質……都有許多值得深究的細節。 如飼養容器以烏龜體積乘20至30倍的空間最適合,可避免精神疾病「刻板行為」發生,「牠們會一直重複相同動作,例如繞圈圈、點頭,毫無目的性,就是因為活動空間太狹窄所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