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31日 · 這10種跡象可能是得腦瘤的警訊! Posted on 2018 年 8 月 31 日 by 林以璿. 前(28)天,女貓王黃曉寧腦瘤開刀後出血不止過世,今年因為腦瘤過世的還有知名作家李敖,這種難治又容易復發的疾病,實在難以應付。 腦部腫瘤其實是一個統稱,全稱應該是 顱內腫瘤,平均存活為 15 個月,2 年內復發率幾乎為百分之百 ,腦部腫瘤可以分成原發性以及轉移性兩種,原發性腦瘤死亡率尤其高。 腦瘤最常發生在兩個年齡層:第一個是3到12歲之間,第二個是40到70歲之間。 10個跡象 小心是腦瘤. 不過,疾病都是有跡可循的,下面就列出10點跡象,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很有可能是身體在警告你腦瘤的存在,萬萬不要忽視了。 1.頭痛.

  2. 2018年10月5日 · 長庚團隊發現它存活的秘密! 日期:2018 年 10 月 5 日 作者: 林以璿. 長庚大學躍上國際舞台,白麗美教授研究團隊發現了癌細胞適應逆境秘密,原來胺基酸正是讓癌細胞進入「省電模式」,進而得以存活的關鍵。 這項研究登上了近期的《Cell Reports》期刊,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今年7月發表在《Nature》期刊的研究成果不謀而合,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前的 癌症治療 ,把癌細胞「餓死」是一條常見的思路,像是討論熱度極高的「生酮飲食」,便是希望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進而把癌細胞「餓死」。 但是癌細胞也不是省油的燈,會形成「CTP合成酵素線狀結構 (CTP synthase filament)」,幫助癌細胞「省電」,克服困境並提供生長潛力。 癌細胞的「省電模式」

    • 不菸不酒愛運動怎麼也罹癌?基因突變可能是關鍵
    • 準確次世代基因檢測(Ngs)選對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不見了
    • 基因檢測也用於治療追蹤!延續肺癌存活期
    • 癌症末期也不放棄夢想!與醫師攜手完成馬拉松
    • 堅持下去就有無限希望!重拾慢跑、空中瑜珈

    回憶自己生病的過程,Zoe 態度輕鬆坦然,她微微笑說:「我真的沒有想到是癌症,在我這個年紀不太可能發生肺癌,我才 27 歲!」根據統計國人肺癌平均確診年齡為 65 歲,若有 40 歲患者都偏年輕,更何況 Zoe 不菸不酒、熱愛運動,難以想像癌細胞卻找上門。 受訪時 Zoe 侃侃而談,難以想像半年前的她,發病時連躺著睡覺都覺得喘、起身站立時也站不穩,剛好遇上國內疫情緊張時刻,還一度誤以為是新冠肺炎、肺結核,一波三折下最終才被告知是肺腺癌第四期,Zoe 苦笑說:「確定罹癌時身體狀況很差,醫師直接很明白跟我說時間不多,幾乎都可以進安寧病房。」 或許是因為天生個性樂觀,Zoe 沒有並多太想,乖乖遵照醫師給予的建議治療,一開始採取化療加上免疫療法,同時也將切下來的檢體進行全基因檢測,當確定為ROS1基...

    Zoe 在次世代基因檢測(NGS)對症下藥的幫助之下,連續吃標靶藥不到兩個月,便發現腦部的癌細胞腫瘤幾乎都不見了,張晟瑜醫師提到:「因為年輕病患容易有少見的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吃標靶藥效果會比化療藥好非常多,這也是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醫學界已知肺癌與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當針對變異點進行標靶治療,往往治療效極佳,副作用也較少,達到更好個人化治療策略。張晟瑜醫師說:「台灣肺癌已經有五種標靶藥物健保有給付,患者只要做過基因檢測就可以申請。」 過去常擔心患者組織檢體不易取得或不足,無法做到全面的基因檢測,但目前已可透過液態切片的方式(血液、胸水、腹水、腦脊髓液),同樣使用次世代基因檢測(NGS)就能解決此困擾,不管使用病理組織或是體液檢測的方式,一次檢測出 50-200 個不同基因,臨床醫師可以...

    基因的重要性不只如此,包括後續治療成效的追蹤,基因檢測(組織/液態)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張晟瑜醫師解釋:「治療過程萬一產生抗藥性,就會出現新的突變,進行第二次基因檢測後可以再針對新的基因突變做治療。」 標靶治療不是第一線治療完就停止,像是台灣已經有第三代 EGFR 標靶藥物可以用,「病患可以用口服藥治療晚期的肺癌,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里程碑。」張晟瑜醫師說道。 除了積極的治療外,保持正面的心態很重要,治療期間張晟瑜醫師也曾將問 Zoe 有沒有想要做的事情?但當時 Zoe 身體狀況還不是很好,連站起都很喘,即使很多事情想做也無法,但想要跑馬拉松的心情早已經藏在心底、慢慢萌芽。

    直到住院將近一個月以後,Zoe 終於第一次走出病房去看 X 光片,在慢慢復健的過程從沒辦法踏得很穩,到開始散步、慢跑,最後鼓起勇氣報名台北馬拉松,甚至做空中瑜伽。但令人訝異的是,張晟瑜醫師自己也偷偷報名了馬拉松,打算跟 Zoe 一起跑半馬。 舉辦台北馬拉松的當天,台北清晨僅有 14 度,但也澆不息跑者的心,鳴槍聲一響起向前衝的心情,或許就跟治療是一樣不斷往前進!不管是在治療、跑步上,放棄從來都不是選項,「不管是為了家人或是為了自己,都應該要堅持下去,任何治療方式我都會去嘗試!」說出這句話的 Zoe 眼神中彷彿帶著亮光 。

    想起採訪的這一天,太陽從烏雲中探出頭來,似乎也呼應著 Zoe 歷劫重生的心情,她坐在窗邊雲淡風輕談起這些過程,即使曾經被插管、仰賴呼吸器、治療掉頭髮、常常嘔吐,還跟家人開玩笑應該先選好遺照,但接下來的每一天仍用力地過生活。 隨著肺癌年輕化的趨勢,張晟瑜醫師也提醒:「除了原本致癌的風險之外,也有可能來自於健檢概念的提升,透過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罹癌,不管確診癌症第幾期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 Zoe 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在用盡全力告訴每一位病友們,「生命一直都是有限的,但堅持下去就有無限希望。」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主播蕭彤雯不抽菸、沒病史竟罹患「肺腺癌」!為什麼台灣女性容易得肺癌? 亞洲人特別容易得肺癌? 醫師籲:面對大馬路不要常開窗! 空汙、灰塵導致肺癌指數飆高!香氛、精...

  3. 2020年7月12日 · 伸展式 1.雙膝與髖關節同寬,雙手與肩同寬,手臂大腿垂直地面,呈足跪姿。2.吸氣,吐氣時向下,伸直雙手往前推,背部往下,使胸口下巴貼向地面,停留3-8個呼吸時間,一開始可能會感覺呼吸不暢通,慢慢深呼吸,放鬆身體,睡前做十次。

  4. 2022年7月27日 · 藝人朱儀、朱俐靜都是在 40 歲前確診乳癌,喚起越來越多女性及早注重乳房的健康,除了乳房攝影以外,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年輕的女性乳房比較緻密,越是緻密越需要透過乳房超音波檢查。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緻密型乳房讓一般篩檢準確度下降. 過往可能沒聽過「緻密型乳房」,事實上乳房的密度是根據乳腺組織與脂肪的比例决定,依據乳房密度差異可分為類: 完全是脂肪. 腺體密度鬆散. 緻密但是不均勻性. 整個乳房非常緻密. 女性無論乳房的形狀、大小、是否哺乳,都有可能是緻密性乳房,為什麼對於「緻密型乳房」要特別提高警覺? 主要是有兩大關鍵,高雄榮民總醫院周春平醫師提到:「除了增加乳癌風險外,也會使得一般乳房 X 光檢查能力下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5. 2019年4月25日 · 如果出現這4大異常症狀 妳可能是得了巧克力囊腫. 日期:2019 年 4 月 25 日 作者: 陳 亦云. 根據臨床統計,在台灣800萬生育年齡女性中,有2%到5%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換句話說,有20到40萬的女性受到這個疾病的侵襲,但實際人數應該更多,因為有部份患者 ...

  6. 2023年7月11日 · 歌手朱俐靜因乳癌過世、藝人朱儀正跟乳癌搏鬥,除此之外,過往演藝圈內早有多名女藝人不敵乳癌而病逝。 根據國健署公布 109 年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已連續 18 年蟬聯我國女性發生率的第一位,顯示乳癌對女性健康的嚴重威脅不容小覷。 109 年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診斷乳癌個案為 15,259 人,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而就同年度的十大癌症死因統計,乳癌為婦女癌症死亡率第三名,有 2,655 名女性死於乳癌,表示每天有 7.3 人因此失去寶貴生命。 過去乳癌好發族群年紀約為 45 至 69 歲之間,但近年來,乳癌有逐漸年輕化趨勢!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副理事長何雪萍拿出數據佐證,「台灣年輕乳癌患者不少,低於 40 歲就確診者占乳癌患者 9%,而歐美卻只有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