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案源於2024年初新一屆 立法院 通過的 國會改革法案,在議決過程與實質內容上都有 爭議,執政但在立法院席次上屬於少數黨的 民主進步黨 強烈反對(主張稱為「國會擴權法案」),先由 行政院 經 總統 賴清德 核可,提出 覆議 失敗後,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 ...

  2. 2024年中華民國第十一屆立法院成立後,擁有多數席次的中國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圍繞職權行使權限的議題提出一系列法律修正案,合稱「國會改革法案」 [a]。同時,國民黨也提出三部關於花東地區交通建設的法案,合稱「花東交通三法」 [b]。正反雙方針對兩項法案展開激烈爭論及議事對決,[11] 並 ...

  3. 自1912年成立以來,中華民國國會經歷了多次重大的歷史變革,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北洋政府 時期(1912年至1928年):這一時期的 國會 因 軍閥混戰 的影響,未能真正發揮立法功能。. 雖然國會形式上存在,但實際運作常常受到 軍閥勢力 的干擾和控制 ...

  4. 本案源於2024年初新一屆 立法院 通過的 國會改革法案,在議決過程與實質內容上都有 爭議,執政但在立法院席次上屬於少數黨的 民主進步黨 強烈反對(主張稱為「國會擴權法案」),先由 行政院 經 總統 賴清德 核可,提出 覆議 失敗後,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 ...

  5. 復議 、 覆議 與 複議 (英語: reconsideration of a motion ),為三個相關的詞彙。 前者一般指 議事程序 中,要求重新考慮一個 決議 的決議。 在不同地方的制度中,三者的存在、解釋跟程序可能不同。 概要. [編輯] 否決權最早出現在 古羅馬,當時稱「intercessio」,在羅馬的 保民官 為保護民眾權益,有權否決 元老院 所通過的立法或官員命令;兩名 執政官 則關於對方的裁斷也有否決權。 國會通過的法案,除另有規定外,需經 國家元首 公佈(簽署及公告)程序而產生法律效力。 國家元首是否有權拒絕公佈以否決法案,則依各國政府體制不一。

  6. 自2024年3月份開始,圍繞中華民國 第十一屆立法院提出的《國會改革法案》、《花東交通三法》及相關爭議,引發了一系列衝突事件。 正反雙方對這兩項法案展開了激烈爭論及議事對決,在5月17日的院會上更發生了肢體衝突。

  7. 3 天前 · 本文介紹的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關於2005、1993年之前與立法院共同為中華民國國會之機構,詳見「國民大會」、「監察院」;關於民國建國初期的國會,詳見「中華民國初年國會」;關於臨時約法會議通過設立但被袁世凱公佈總統令取代職權的參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