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5日 · 台灣音效大師杜篤之位在南港的錄音室,可能是世界上國際影展入選作品密度最高的錄音室之一,光是去年(2023)與今年(2024)第一季,在他錄音室完成的作品就有多達5部入選歐洲坎城、威尼斯和柏林三大影展。 以 《紅衣小女孩》 、 《狂徒》 入圍金馬獎的剪接師高鳴晟,拍完 《月老》 後陷撞牆期,與菲律賓導演肯尼斯・達格丹(Kenneth Dagatan)合作,打開他對電影類型的想像邊界。 過去幾年,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TICP 1.0)不只讓台灣在國際影展被看見,也讓國內電影人員透過不同國家的電影語彙打開視野、增長功力;另一層意義是,掙脫過往過度依賴國片輔導金的遊戲規則、或承受中國合拍的「不確定風險」,讓產業有了第三條路的機會。

  2. 2019年12月25日 · 台灣經驗,變成杜元甫在海外招商的黃金招牌,但政治運作必須回到當地脈絡,杜元甫在沒有政黨連結,有些國家法律禁止外國人參與本地選舉的情形下,他的生意還是得靠在地政治公關公司,才有辦法打入市場。

    • 杜德偉1
    • 杜德偉2
    • 杜德偉3
    • 杜德偉4
    • 艱難土地也能長出可能
    • 母親的最後一面
    • 神秘實驗室的運作
    • Ai產業化 vs. 產業ai化
    • 個資開放的挑戰

    高雄濱海聚落大林蒲,是杜奕瑾出生地。80年代那時聚落旁尚未填海造陸,往西南處可望見台灣海峽上的大貨輪;小時候他和哥哥騎著腳踏車,身旁總是巨型聯結車飛嘯而過,身後則是林園工業區裡數百支龐然矗立的燃燒塔、煙囪和鋼管,24小時噴出白煙,像個關不掉的大型玩具。 站在倚著高屏溪的雙園大橋,他指著眼前這一大片景色說,「這裡,這裡,就是世界的工廠,代工廠。」 兒時周遭的生活既工業又草莽。杜奕瑾說直到上了台北讀大學,才發現有個「先進」的城市,與其他同學相比,顯得有點「窮酸」。 大學時他一個月生活費5千元,同學一提款就是5千。他得到處打工賺生活費,畢業後和同鄉同學在晉江街上的違建租房。而當台大資訊系同學準備GRE和托福要出國唸書時,他則是斷了念。他回憶到:「同學們決定要出國時,很理所當然,但我知道我家是不可能...

    2014年底是關鍵的轉捩點。林美麗洗腎多年後因敗血病匆匆離世,當時人在西雅圖的杜奕瑾沒能見到媽媽最後一面。老家裡,媽媽生前用的輪椅、腳踏車、照片都保留著,女主人的身影無處不在。母親的離世敲打著他,他說:「人在外國,家人在這邊孤苦無依,我想回家,真的想回家。」 牽掛父母是近因,午夜夢迴縈繞心頭的遠因,則是對來自在世界體系裡的代工之島,那一份化不開的焦慮與鄉愁。 其實早在2010年回鄉的念頭便浮現,他叩問自己:「為什麼台灣人只能當別人的移工,幫別人打工?」 在東岸華盛頓特區的國衛院工作時,他經常被誤認為水電工,「在DC修路的都是黑人,家裡的水電裝潢是黃種人,餐廳打工的是越南人和香港人,分得非常清楚。」 後來到了對外國人友善的西岸和西雅圖,他發現台灣人才長期且快速地流向國外;台大資訊系和電機系前後...

    過去8個月,實驗室收到一萬多份履歷,每周二和周五是專門的面試時間,一天最多排上12位面試者;除了杜奕瑾,另外兩位面試官是周志成與洪振超。 56歲的周志成看來活力十足,實驗室裡的人稱他「周老師」,精通線性代數。46歲的洪振超在國外工作過幾年,也曾以雲端儲存為題創業過。AI最關鍵的兩個能力,一是線性代數、統計機率的演算法,一個是大量資料平台的搭建工程,正好由他們兩人負責。 其實三位核心創業夥伴並非舊識。一年多前他們在重要投資者的引薦下認識,年紀大另外兩位一輪的周志成,過去沒使用PTT的習慣,不像其它人對杜奕瑾的名號熟悉,他回憶起第一次見到杜之後,當天回去跟女兒說,「怎麼PTT本人白頭髮比我還多!」 個性不同的三人,卻都有工程師的務實和對人才及軟體產業的共同理想。 特別是周志成,他在交大教了28年...

    雖然2017年被稱為AI元年,又有杜奕瑾的AI Labs打先鋒,但外界對於台灣發展AI存在不少疑問:AI在台灣做得起來嗎?做什麼?資金可以燒多久?台灣如何與國際大廠動輒幾百人的研發團隊競爭? 除了杜奕瑾,蕃薯藤創辦人之一、目前擔任台中市政府資訊長的蕭景燈判斷,AI與前一波網際網路產業的不同,AI與在地資料有關,濃厚的在地性,比較不像Web發展一樣,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廠。 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也是台灣第一所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與杜奕瑾同年,上大學時,分別是清華與台大校內網路的站長。陳昇瑋從2012年起開始做開源和資料分析,這幾年也力推AI。他認為台灣的機會在「產業AI化」,就是協助業界產業升級,所以人工智慧學校的目標是培育製造業和半導體要的人才。 但這個方向,與杜奕瑾想做的「AI產業化...

    曾擔任衛福部等部會開放資料委員的陳昇瑋說,以他對政府的了解,資料開放不是唐鳳或陳良基說了算,牽涉的是立法院的修法和政府的文化、民間社會對隱私的疑慮,「這個戰場太深太大太遠,政府資料的開放,我沒有很大的信心。」 但杜奕瑾強調,資料開放與觸犯隱私是兩件事,只要不是個人可辨識資訊(PII,Personal Identify Information),不會影響到隱私,應可在公益的前提下開放研究。美國國衛院去年9月底,開放了10萬筆去標籤化的胸部X光片。 杜奕瑾佈道者般的行動和投入,不但讓政府把他當做話題,也讓他的老東家微軟加碼在台灣成立台灣微軟AI研發中心。國際級公司不只在AI戰場上充份競爭,也積極尋找各國社會的問題,像Google亞太區就和日本瓜農合作,由於農忙時,瓜農得每天花上8小時,依大小、顏...

  3. 2018年2月22日 · 由於不斷接獲LGBT難民上門求助在收容所遭其他難民霸凌、甚至性侵,兩團體率全德之先於2016年初成立LGBT難民收容所,隨後在科隆、慕尼黑、漢堡、賽道夫等地陸續有團體跟進,但規模都不大,紐倫堡的收容所僅能容納8至10人;柏林的LGBT難民收容所能

  4. 2023年9月12日 · 卜正民為什麼要介紹「大國」呢? 在台灣和香港的我們雖然同樣留意到中國的霸權與銳實力(sharp power),但我們卻往往在歷史淵源的論述中,以「天朝」、「中華」思考其本質。 近年「天朝」與「中華」的討論,源於 葛兆光(1950-) 自2005年以來關心「中國/中華」之定義的 一系列討論,闡述出「中國」不斷更易的政治疆界與相對連貫的文化傳統之間的落差,使「中華」的概念在不同的語境下被塑造為一個介乎「民族」、「文明」、「共同體」之間的模糊實體。

  5. 2020年10月28日 · 健一的祕密一層一層以倒序之幕,揭開一位同志對伴侶背負的愛、自責、承諾。. 這部片由楊雅喆與鄭有傑共同監製。. 他們倆認識10年,但友誼特殊,「我們沒有私交,不一起喝酒,我沒有去過他家,沒有見過他的小孩,見面就在咖啡店,一切公事公辦 ...

  6. 2021年9月28日 · 牡丹社排灣人的頭目陣亡,村落被焚毀,剩餘的族人隱匿深山,這場對遇,也成為牡丹社排灣人百餘年來閉口不言的傷痕。 戰場並不遠,石門,就在遠近馳名的四重溪溫泉風景區範圍內;而琉球人逃亡和被埋葬的墓塚也不遠,就在統領埔,如今的車城鄉內,幾乎所有台灣人都去過的海洋生物博物館鄰近。 排灣族、漢族、琉球、日本⋯⋯何為真相? 向誰贖罪? 「那事件早就已經結束了。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當中,作者平野久美子訪問的受難者後人,仲宗根玄吉,已經90多歲的老人這麼說。 1871年當下的時空早已被亙古通今的落山風吹散,所謂的真相也永遠埋在恆春半島的地土之下。 如今,行經琉球人登陸的九鵬海灘,以及後來埋葬的統領埔,都已是一片天高日廣。 除去紀念公園和碑文之外,整個恆春半島已經難以揣想事件裡的對峙和悲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